逐层深入,体会吟诵的乐趣

2018-06-05 16:54王弯弯
湖南教育·B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古诗词动作诗歌

王弯弯

吴蔚在《论传统的吟诵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指出,“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利于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造成‘内心现象,使他们在头脑中‘看见或‘听见作品所描绘的形象和意境,从而充分感受作品的形象美、意境美。”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课后古诗词背诵篇目之一,本次执教的对象是二年级学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本课旨在带领学生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上课开始,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笔者采用吟诵的方式点名,学生们对这种点名方式感到好奇。这时,老师相机引入吟诵这一课题,并板书。由于二年级学生对吟诵的规则不能深入理解,讲解得过细或者太难容易导致学生疲倦,课程也将变得枯燥。所以,我选择规则浅说的方式,简要地向学生介绍平长仄短入声促的吟诵规则。诵读讲究“平长仄短入声促”,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即为平,声音要拖长,用“———”表示;三声和四声为仄,声音短一点,用“—”表示;入声字虽然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但它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读的时候要还原它的古音,读得特别短促突出,用“·”表示。

吟诵教学的第一步是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为此,我要求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然后正音释义,疏通诗歌大意。在此基础上,我选择闯关的方式,带领学生由读到诵再到吟,不断突破吟诵的难点。

穿越第一关:听一听,发现有什么不一样?使学生读好每一个平声、仄声、入声字,为后面的整句诗乃至整首诗的吟诵打好基础。我把这首诗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平声、仄声、入声字或词挑出来,学生在老师的示范性诵读中发现平仄入声的不同,然后通过老师带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的方式,巩固单个字词的诵读。

穿越第二关:诵一诵,加上动作你真棒!读出字词的平仄之后,笔者把这些字词放到诗句中,学生加上动作诵读整首诗。加动作诵读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动作引出声音。老师带动作示范诵、一句一句教诵之后,学生自己练习诵。最后,小组代表展示加动作吟诵,老师对此作出点评。

穿越第三关:吟一吟,浅吟低唱真动听!在前两关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能够按照平长仄短入声促的规律,诵出整首诗。本关是此次课堂教学的难点,学生很难在经过几次吟诵之后全部学会吟诵。因此,我运用老师示范吟诵、微课教吟诵、老师现场指导学生吟诵的方式,让学生在反复的吟诵中,学会吟诵。最后,学生自由练习吟诵之后,老师带领学生模仿古人的方式进行吟诵,浅吟低唱,顾盼流年。

低年级学生理解诗意较为困难,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采用微课的方式,通过老师绘声绘色的引导,将古詩的背景和盘脱出:上元元年,诗圣杜甫寓居成都,建成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终于有了安身之所,此时春暖花开、繁花似锦、莺歌燕舞、春光无限。这样,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诗歌的大意,能更好地带着感情来吟诵,并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吟诵作为一种古老的诵读方式,能够让诗歌变得更加富有韵味。但是,吟诵距离学生的年代较久远,如何让学生敢于吟诵、爱上吟诵,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吟诵教学不是为吟诵而吟诵,它的价值在于通过声音传达出诗歌的情感。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聆听中自然地感受到诗歌的情感。

(作者单位:长沙市岳麓区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古诗词动作诗歌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下一个动作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猜诗词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