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芦庙乡农业服务中心 翟建荣
花生控旺技术是花生高产管理技术中重要的环节,花生控旺产品的时期和用量要严格掌握,施用过晚导致花生徒长,营养生长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生殖生长,花生产量上不去;施用过早或者前期施用过量,不但不会增产,反而适得其反,产生单仁果现象,造成减产。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花生高产控旺技术供种植户参考。
花生在生长旺期,如果管理不当,就会造成花生疯长、徒长,只长秧子不结果。花生在水肥充足,气温高,光照好的条件下,生长速度加快,极易造成茎叶徒长,这种旺长对花生增产没有直接有利的影响,反而浪费了地力肥力。如果不及时控制,株高过高、过密,茎秆由于生长过快,细柔无力,很容易倒伏,而且营养过度供给茎叶,使得荚果发育所需营养减少,果实不饱满,影响产量。因此,必须重视对花生旺长进行有效控制,合理正确的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促进养分向根部转移,把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促使两者的生长平衡,使得花生果仁饱满,提高成果率,从而达到花生增产的目的。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进行调控,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原则是少量多次,逐步控制。在花生开花期、下针期、结荚期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叶面喷施,从花生生长的外部特征确定最佳喷施时期:
(一)大量果针入土,第1批入土的荚果有小拇指头大小,第2批果针头部似鸡嘴状。
(二)水肥充足,长势旺,株高在 30~35 cm。
(三)喷施前后要注意保持田间土壤湿润、过旱,不利于养分吸收,会提高对花生的抑制作用,产生单仁现象。
控旺把握时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过早控制旺长会造成减产。比如盛花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这个时期使用不仅抑制茎叶生长也会抑制开花,果针形成少。如果在下针期喷施,则抑制果针伸长,针短果细,进而影响果仁数和果仁质量。
花生控旺一般情况下按照使用说明正常使用即可。为了追求控旺效果,随意加大使用量,力求一次性控制旺长的方法不可取,过量使用会造成荚果发育不良,果型变小,果壳壁厚,叶片早衰、枯死,叶部病害加重。如果遇上雨水比较大的年份,可以在第1次控旺后10~15 d,株高超过40 cm再喷1次,喷施时要均匀喷雾,避免重喷漏喷。高产田可以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多次少量喷施。
在春、夏花生基本封行时,每667 m2用多效唑 30~50 g(长势旺的50 g,长势差的30 g)加磷酸二氢钾100 g,对水30~50 L,叶面喷雾。春花生应掌握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的第1次透雨后2天内及时喷施,否则雨后花生迅速生长,造成疯秧,严重减产。喷施多效唑可以控制花生旺长,使花生叶片变厚,叶色变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长势非常整齐,还能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花生抗病力增强,发病轻,花生结果多而整齐,产量高。
为了防止叶片早衰,每667 m2叶面追施磷酸二氢钾或尿素150 g、天然海藻肥125~150 mL对水60~75 kg,或每667 m2用天达2116细胞膜稳态剂8 mL对水60 kg,间隔7~10 d,连喷 2~3次,可以防止叶片早衰和减轻病虫为害。耘、锄、耥、垄沟结合人工拔除漏网大草,彻底清除草害。
在花生生长旺期,也是高温高湿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花生褐斑病、黑斑病、疮痂病等病害高发期,可以结合控旺喷施杀菌剂、杀虫剂等,综合防治花生病虫害的发生。在花生施基肥时增施生物菌肥可以提高花生的防虫抗病能力。这个时期花生叶片、果针、荚果都可以吸收营养,荚果发育期是需要大量营养的时期,最容易缺素引发黄叶现象,而基肥增施生物菌肥则可以有效预防花生黄叶的发生。总之,只有综合管理,才能达到花生高质高产的目的。
(一)适时喷施多效唑
在花生盛花后至下尖始期,及时喷施多效唑,增产效果显著,增效在15%~20%;否则,增产效果不明显。
(二)用药要适量
多效唑是一种根、茎、叶均能吸收的植物生长延缓剂。使用浓度过大或用量过多而渗入土壤,过分抑制花生生长,不但不利增产,且会产生单仁果现象而造成减产;用量过轻,增产效果也不明显。适宜用量为15%多效唑300~400倍液。同时,视花生长势酌情增减用量,长势较弱且肥水不足者不宜施用。
(三)注意田间持水量
喷施前后要注意保持田间土壤湿润、过旱,不利养分吸收,且会提高多效唑对花生的抑制作用,产生单仁现象。
(四)加强肥水管理
花前施肥促壮苗,花后结合喷施0.1%硼酸或硼砂等根外施肥,喷施1次多效唑,增产效果更显著。
花生栽培上适量使用多效唑,能有效地抑制顶芽生长,控制地上部徒长,使植株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和光合作用,提高座果率,改善品质,增加饱满度,从而达到高产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