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县农业畜牧局 刘超
试验地安排在渑池县仰韶镇乐村,占地面积4000 m2,试验地东西及南北地力基本均匀。地力水平中等,前茬为玉米,玉米收获后全部秸秆还田。2016年10月10日大拖拉机深翻掩埋秸秆,耕深24 cm,结合深翻基施质量分数为45%(25-15-5)的葫芦娃掺混肥料肥50 kg/667 m2,之后旋耕机旋耕2遍,整细耙平,10月11日播种,4月5日用浜农—麦福—10%苯磺隆进行化学除草。
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A:净行距12 cm+播幅8 cm;处理B:净行距16 cm+播幅8 cm;处理C:净行距20 cm+播幅8 cm;处理D:净行距24 cm+播幅8 cm;对照(CK)。
试验为大区设计,不设重复,每个大区面积0.08 hm2,四周设置1 m保护行,用80旋耕机旋地1遍,常规播量。
供试品种为洛旱12号,包衣种子。
试验采取大区设计,顺序排列,每个大区面积800 m2(长160 m,宽5 m),大区四周留走道。播种时间为10月11日,播种量10 kg/667 m2。
1.群体。由图1可以看出:在越冬期处理A群体最大,其次为对照(CK);在返青期处理A群体最大,其次为处理C;在拔节期处理A群体最大,其次为处理B,在这三个时期中,处理A群体最高,群体最小的是处理D。
2.单株分蘖数。由图2可以看出:在越冬期、返青期处理D单株分蘖数为最多,在拔节期处理A为最多,高于其他处理1.3~3.3个分蘖。
3.大分蘖数。由图3可以看出:在越冬期处理C大分蘖最多,处理B次之;在返青期处理D大分蘖最多,处理B次之;在拔节期处理D最多,处理A次之。
亩穗数处理C>对照(CK)>处理A>处理D>处理B,穗粒数处理C>处理D>处理B>处理A>对照(CK),千粒质量处理B>处理D>处理A>处理C>对照(CK),测产处理C>处理D>处理A>处理B>对照(CK)。处理C亩穗数、穗粒数最高,测产也最高,处理B亩穗数最少,穗粒数不算最少,但亩穗数太少,最后产量最低。实产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对照(CK),实产和理论产量有差别。(见下表)
图1 不同时期的群体个数
图2 不同时期的单株分蘖数
图3 不同时期的大分蘖数
理论测产处理C最高,高于最低产量处理 B136.4 kg,处理C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在群体、单株分蘖、单株大分蘖、次生根、株高等形态指标方面都不是最高的,有时在某一阶段个别形态指标还是最低的,但最后产量形成阶段却表现优异。实产处理A最高,高于最低产量对照(CK)127 kg,处理A拔节期在群体、单株分蘖、次生根方面指标最高,这为后期实产最高打下了基础。说明前期形态指标只是一个参考,前期指标高不能决定后期产量就高,特别是拔节前,各种指标不是最后的参考指标,处理A是适宜的行距配置。
小麦宽幅试验室内考种数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