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民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三门诊中医外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生在下肢,和营养不良、受寒、外伤等相关,西医多采取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但效果欠佳[1]。本研究探讨了中医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应用与疗效,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31岁~52岁,平均32.23±2.11岁。发病时间10.13±2.10个月。中西医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32岁~52岁,平均32.20±2.14岁。发病时间10.11±2.14个月。两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
对照组采用常规生活指导和阿司匹林(每次100 mg口服,每天1次)、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每次5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降纤酶等治疗(每次5U+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1次),中西医组则增加中医治疗。方剂:乌梢蛇、莪术、丹参12 g;黄芪50 g;鸡血藤、当归30 g;姜黄20 g;地龙、赤芍10 g;甘草6 g;牛膝、川芎15 g。气血瘀滞加红花、桃仁和水蛭、制没药、制乳香;阳虚寒凝证去地龙,加附子、肉桂;痰湿阻络证去赤芍加薏苡仁、木瓜和苍术。每天1剂,分两次温服。两组均治疗1个月。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行速度、炎症水平和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
显效:创面愈合,步行大于100步/min;有效:创面缩小大于50%,步行80~100步/min;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2]。
用SPSS 17.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进行x2检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前后步行速度、炎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行速度、炎症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行速度、炎症水平比较( ±s)
注:组内前后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组别 n 时期 步行速度(步/min) CRP(mg/L)中西医组 32 干预前 45.32±10.25 10.21±0.56干预后 123.78±20.32#* 2.01±0.51#*对照组 32 干预前 45.25±10.21 10.23±0.71干预后 92.29±12.69# 3.67±0.25#
中西医组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效果比较 [n(%)]
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出现,P<0.05。
中医认为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为“脱坏”范畴[3],多为气血凝滞和脉络不通引起,在治疗上给予中医治疗,采用自拟方,方中牛膝、地龙通经活络;黄芪升阳补气;乌梢蛇祛湿搜风;鸡血藤、丹参活血化瘀止痛;莪术破血祛瘀;当归养血活血;牛膝引药下行;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可达到通络止痛和活血化瘀、升阳补气之功[4]。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生活指导和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降纤酶等治疗,中西医组则增加中医治疗。结果可见,中西医组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出现,P<0.05。两组治疗前步行速度、炎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后步行速度、炎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中医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应用与疗效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消除炎症,提高步行速度,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
[1] 李 强,张智辉,林少芒,等.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腔内治疗[J].广东医学,2016,37(17):2617-2619.
[2] 高 峰,王 宇,李 坤,等.应用牵拉成骨技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观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6,37(11):1449-1451.
[3] 魏玉莹,张 坤,沈卫玲,等.针灸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验案1则[J].江苏中医药,2017,49(2):51-52.
[4] 窦景云,罗晓明,刁亚军,等.当归四逆汤治疗腹膜透析四肢逆冷验案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5):126-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