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鹏飞
【摘 要】目的:分析针灸配合药物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接受的颈源性眩晕患者中,抽取126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药物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是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针灸;眩晕;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1-0-01
颈源性眩晕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由于颅外段椎动脉受到颈椎病变压迫等影响,血液流通受到阻碍而引起的眩晕综合症,临床症状主要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眩晕等,头部旋转和后仰均会诱发眩晕甚至猝倒,改变体位后可使症状缓解[1]。随着社会发展,工作和生活中处处对电脑和手机的依赖,颈椎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使得颈椎病越来越低龄化,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接受的颈源性眩晕患者中,抽取126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63例,病程6~18个月,平均病程(12±6)个月,均具有旋颈试验阳性或者有颈椎病伴有眩晕等症,通过X线检查结果显示颈椎异常。对于本次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31例,女32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9.5±15.5)岁。观察组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0±1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晚上睡前服用10mg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日一次,15日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在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指导患者采取坐位,施针者取25mm毫针于患者百会穴施针平刺0.6寸,得气候行补法;取25mm毫针于四神聪穴向百会穴方向斜刺0.6寸,得气为度;取25mm毫针于承灵、印堂穴平刺0.4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取40mm毫针于风池穴斜刺0.8寸,得气后行泻法;取25mm毫针于安眠穴直刺0.6寸,得气后行补法;取50mm毫针于悬钟穴直刺1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取50mm毫针于足三里直刺1.5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根据患者情况于阿是穴施针,均得气为度、留针30min;取25mm毫针交替选取3对颈椎夹脊穴斜刺0.5寸,得气后配合经穴治疗仪,采用疏密波并留针20min,每天一次,15日为一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治疗一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
患者眩晕恶心、颈椎症状消失、工作生活恢复正常且半年内无复发判定为治愈;眩晕恶心、颈椎症状消失、工作生活恢复正常,半年内复发低于2次判定为显效;眩晕恶心、颈椎症状减轻、工作生活中仍有不适感或者症状消失但半年内复发超过两次判定为有效;眩晕恶心、颈椎症无明显改善或者恶化,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判定为无效。(治愈+显效+有效判)/总例数x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本次研究在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对比采用检验,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经过不同方案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颈源性眩晕是颈椎病的一种,是临床中常见的眩晕症。是由于颈椎病变导致椎动脉受到刺激或者压迫而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诱发眩晕,容易反复发作,会受到颈部活动的影响。大部分患者伴有肩背部疼痛、头顶痛、手臂麻木或疼痛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猝倒等症状。目前西医是颈源性眩晕的常规治疗手段,通过抑药物相关治疗,仅对表面眩晕、呕吐或者疼痛等表面症状进行治疗,复发率高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西医治疗不能解除颈椎病变出对椎动脉的压迫或刺激,达不到治疗效果。
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和中医对颈源性椎动脉临床研究,采用针灸配合药物治疗颈源性眩晕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中医认为颈源性眩晕虽然病因病机复杂,也不外乎虚实两端,实为受到风火痰淤上扰,虚为清窍失养、气血不足引起,眩晕之症多为虚实夹杂,受到外邪入侵、邪入脑络、气血不足、胆气上扰、肝胆失调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诱发眩晕[2]。因此中医辨证时应注重肝胆调节和脑络祛邪,肝风痰浊阻滞脑窍清空之地是病机之关键。眩晕病位于脑,脑为髓之海,针灸于百会穴、风池穴、四神聪穴、承灵穴以及印堂穴、安眠穴施针疏通头部气机;后于悬钟穴施针充养髓海;于足三里穴施针行补气益血;于颈椎夹脊穴施针疏导颈项部位之气血[3]。于以上穴位施针具有疏筋活络、明目醒脑、益气补血至功效,使眩晕之症得到改善。本研究通过对颈源性眩晕患者实施针灸联合药物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实施针灸治疗后头晕、恶心等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治疗效果显著,是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综上所述,针灸配合药物治疗颈源性眩晕可有效改善患基地动脉以及椎动脉血流速度,促进了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状态的恢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秦江, 石秀秀, 胡鸢,等.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老年人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療效[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7, 36(6):531-535.
王乐荣, 张中会. 健脾调神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痰湿中阻型的疗效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11(4):514-516.
朱海军, 华海燕. 针刺风池、颈夹脊、百会穴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比较[J]. 世界中医药, 2016, 11(12):2774-2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