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玮嘉
【摘要】计算机基础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所开设的通识课程,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基础教育肩负着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提高大学生计算机科学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任。本文主要对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思路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 非计算机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0-01
一、引言
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善于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手段进行学习、工作、解决专业问题已经是高级人才必备的素质[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时代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不仅要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还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技术以及运用其解决与计算机相关的综合性业务问题的能力,这就将大学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了一个层次[2]。目前各高校虽然将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开设,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基础教育却不容乐观,在一定程度上达不到社会对计算机科学素质的要求,因此亟待进一步探索计算机基础教育该如何改革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二、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
1.教学内容陈旧
与其他学科相比,计算机科学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迅猛,而目前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没有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步伐。如现在绝大多数的教材所介绍的操作系统还是Windows7,办公软件还是office2010,而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使用的操作系统已经是Windows10,办公软件已经是office2016。很明显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实际操作的需要了。又如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芯片组知识,教材内容还停留在介绍南桥芯片组和北桥芯片组,而最新的CPU已经整合了北桥芯片的功能。
2.重理论轻实践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機科学技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计算机基础教育依然是把理论教学放在首位,理论课主要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再加上教学内容的陈旧,因此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性、创新性的思考。现如今计算机教育界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虽然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但是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则不利于学生的计算思维培养。
3.学生水平各异
由于大学生来自全国各个地区,受经济、地域、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来自经济条件和教学条件较好的发达地区的学生计算机水平较好,理论知识相对扎实,实践动手能力也相对较强。而来自于边远经济比较落后地区的学生,由于师资力量、硬件配置等条件的限制,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很少,或则从来还没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时,应该考虑到学生原有计算机水平差异的问题。
4. 教学对象不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所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对象是各专业的学生,其目的是为后续各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做好知识储备,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思路和能力。然而不同专业领域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艺术设计类专业主要是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而理工类专业主要使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数据分析处理等。但实际上因专业班级人数、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计算机基础教学并没有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而实施教学。
三、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思路
1.构建科学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人才质量的培养,因此应从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各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来构建课程体系。以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擅长计算机相关技术的人才为目的,课程体系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课程,课程性质为公共必修课,教学内容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等基础知识,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这些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性质为素质选修课,结合各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开设相适应的计算机课程,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如针对理工类选开C语言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MySQL数据库程序设计等课程;针对艺术类专业选开Photoshop、AutoCAD、Flash、多媒体技术等课程;文史经管类选开办公软件、电子商务、网页设计等课程。
2.采取分层分类教学
分类教学已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体现,而分层教学则是对入校新生进行计算机水平测试,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根据测试结果来划分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进度。从而解决基础好的学生上课“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上课“吃不下”的问题。
3.更新教学内容
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猛,不管是计算机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更新换代比较快,因此教学内容在以教材为主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避免出现课堂所学非我所需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多关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动态、多参加新技术、新课程的培训,多参加计算机相关的学术会议,及时掌握国内外计算机科学的前沿知识;另一方面要多参与计算机相关课题研究,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也能将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4.注重实践教学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是通过实践可以将理论联系实际;二是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一是增加基础实验室的建设,满足教学的需求;二是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如今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课时比例大多为1:1,这种课时的配置比不是太合理,如在教授办公软件内容时,学生需要更多的实践,而不是需要老师过多的课堂演示操作;三是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布置合理的实验任务。
四、总结
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科学素质的高低逐渐成为了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面对当下计算机基础教育出现的若干问题,面对社会对人才的计算机科学素质提出新要求的同时,计算机基础教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为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而服务。
参考文献:
[1] 何钦铭 陆汉权 冯博琴.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解读[J]. 中国大学教育, 2010(9), 5-9.
[2] 高林.《关于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解读[J].计算机教育, 2013(20),5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