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对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2018-06-04 03:00匙芳廷易发成王烈林李江波丁聪聪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创新教育实践能力

匙芳廷 易发成 王烈林 李江波 丁聪聪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度在我国多数本科院校得到了普遍的实施与推广,在推进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人才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就本科生导师制对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这两个方面阐述了其中的优点,以及对如何加强本科生班导师制建设的方法提出一些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能力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4.03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4-0130-03

本科生导师制制度建设是由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制度、制度建设等多个分概念构成的复合概念,在这些概念中,中心词是本科生导师制。在针对国外相关实践的研究中,较为审慎的研究者一般都认为国外的导师制是牛津大学本科教学的核心与基础,但却较少在“导师制”前后专门冠以“本科生”一词。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在博洛尼亚进程之前,并不存在本科生、研究生等学习阶段的划分,导师制是长久以来存在于英国大学之中的教学方法,并逐渐成为本科生指导的重要方法与理念。而“本科生导师制”则可谓是我国特有的一个名词,以明确其本科阶段学生的对象特质及其与研究生阶段导师负责制的区别。作为一个舶来的名词,本科生导师制与国外的导师制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联系。

现代导师制的基础和雏形是在19世纪初牛津大学进行考试制度改革以后建立起来的以教学学院为依托,以本科教学为主要任务,以导师个别教学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制度。以牛津大学为代表的西方高等教育导师制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导师制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和直接影响。而我国目前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是在借鉴西方高等教育导师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中,为了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被誉为“牛津皇冠上之宝石”的导师制逐渐被引入我国本科教育阶段。导师制强调教师对学生个体的针对性指导,是国外许多知名大学培养本科阶段学生的重要形式之一。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目前,我国本科生班导师制的模式已经基本成型,也就是以学院为依托,立足于本科教学,以行政班为单元,选聘优秀的专业教师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负责学生专业学习、学术精神培养以及对学生人生观形成指导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这新形势下,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日益提高,对高校本科生导师工作的要求也更高。所以,在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和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大环境下,本科导师制的出现使得学生有了一条与教师交流沟通的更为自然的渠道,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在客观上增添了一条新的路径,故加强本科生班导师制建设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优点

(一)对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影响

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部分高校侧重本科生理论知识的培养,采取教师授课的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忽略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对于经过三年高中学习后刚步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可能创新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因为三年重复的学习使他们并没有时间去思考创新这个词语,然而当代的中国却急需一些具有创新创造的优秀学子来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时本科生导师制的存在就显得尤为重要与必要。本科生在完成自己的必修课的同时跟随导师一起学习关于科研的知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自己也需要拥有自己的思维,导师不能只是一味地安排本科生跟随着安排任务来锻炼,必须让本科生自己多查阅文献,多问、多思考,将一个问题多解化,将多个问题统一化,锻炼其创新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敢于承担创新实践的精神,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采取创造性的学习方法,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勤于思考。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勇于突破思维局限,培养创新精神。本科生导师制的良好实施,不仅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高。另外,导师可以根据了解和掌握的学生专业特长,结合导师自身的专业优势,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创新,唤醒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

为了拓展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激发他们对科研的兴趣,让大学生在掌握有关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拓宽知识面,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科研中的自主性,获得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教师由传授型转为指导型、将学生由被动接受验证型转为主动参与探索型。同时当代大学老师大部分都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可以让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初期跟随导师一起学习一些实验操作方法和了解一些关于导师研究方向的实验,培养的过程不能只是简单的思维创新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必须要落实到实践上。在指导本科生科研方面,重点在科研思想、科研方法、科研过程、查阅文献、科研选题、实验过程、撰写科研论文、论文的排版、投稿及其技巧、学术道德、合作共事、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加强指导。同时也应注意前期的科研任务不宜安排得太难,发表文章可以选择简单的期刊,如ISTP、EI等命中率较高的检索机构。让学生在科研初期能够获得一些成就感,使他们对科研获得自信并对科研产生浓厚的兴趣。本科导师制在毕业论文教学中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导师制的开展能够解决毕业生就业及考研与毕业实习之间的冲突问题。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导师便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体系设计该学生的毕业论文课题,逐步让学生开展与毕业论文相关的课题工作。把以往集中于大学四年级开始的毕业实习工作提前到大学二年级开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开展毕业论文相关工作,为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奠定了时间上的基础。

二、本科生班导师制建设的措施与方法

(一)严格聘选优秀的导师

本科生班导师制内容侧重“导”而非“教”。这种“导”主要包括思想引导、学术指导和做人教导。导师是开展工作的领路人,是学生直接接触的对象,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聘選优秀的导师在导师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1)导师要忠诚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要有较强责任心和对学生的爱心,耐心地帮助学生,与学生一起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共同进步。(2)导师需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能够在与本科生的交流中一针见血地找出其问题,指出内部问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这个能力也会后续影响本科生对科研的看法以及对科研的创新方面能够提出更好的想法。(3)导师一定要选择在专业上有一定学术专长、有较高学历的中青年一线教师担任。导师要熟悉教育教学规律,熟悉心理学基本常识,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熟悉学生所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各类课程特点,熟悉学生所学专业和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学习指导能力。有学术专长的导师能够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拓展,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一方面在学业上学生会视之为榜样,另一方面同本科生年龄差距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容易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4)导师的聘任可采取教师自愿申请和学院统一选拔相结合的原则。导师聘任程序要严格,需经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实施小组审核资格后方可聘为导师。

(二)明确导师的权责关系

从提高本科生指导质量的角度讲,学校必须对导师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和工作权利等做出非常清晰的界定,明确规定导师在指导本科生科研方面应该承担哪些任务,需要开展哪些工作,可以量化的工作任务还应该量化,导师在指导学生方面拥有哪些必要的权利,以利于导师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建立导师、辅导员、授课教师的关系协调机制。科生导师既不直接参与班主任的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也不直接参与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就业指导工作,但要从侧面影响。导师的职责应该是多方面的,导师主要任务就是做好“导”,就是为了弥补学分制下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因材施教,重视学生潜质的开发、科研能力提升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学业指导始终应该是导师的最主要的任务,尤其在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导师应担当起重要角色。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政策上如果没有把导师对学生导学、导研工作作为主要内涵,而过重强调导师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及关心学生日常生活等事务工作中,就会致使导师的优势不能充分体现。所以为了促进这种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为了更好地推动导师搞好指导工作,赋予导师相应的参与学生管理权利是十分必要的。

(三)加强宣传,深化师生双方对导师制的认识

导师、本科生和教学管理部门是实施本科导师制的主体,他们对导师制的认识程度以及对各自职责的认识程度都直接影响到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机制。这种双向选择机制由多方参与,包括学生、辅导员、教学主任、导师等,他们各司其职,形成一个相互贯通、公正、透明、开放的选择体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志向自选1名导师;班主任根据学生和导师的实际情况,根据优中差搭配原则进行适当调整;导师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生实际进行选择。导师具有优先选择权,选择学生后一般不予调整。导师在不选择学生的情况下,可由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实施小组分配学生。教學主任在整个双向选择过程中起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的作用。针对许多导师和学生对学校实施本科优秀生导师制的意义、作用和目标尚没有十分清晰地认识这个现实问题,所以加强对导师制的宣传力度,深化各方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这个行动必须要落实下来,为了将本科生导师制对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

三、结论

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现有体制下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新的有益尝试,并且通过更多实用的方法与措施将这个举措的优点最大化,将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实践能力在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下发挥到极致,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渠道,更重要的是为我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新的培养方法,对国内高校实现与世界接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韩璐]

猜你喜欢
本科生导师制创新教育实践能力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综合设计改革与实践
学分制背景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