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兴永,蔡德钩,戚志刚,陈 峰
(1.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铁道建筑研究所,北京 100081)
我国地域辽阔,随着高速铁路运营线路长度的不断增加,路基上拱问题日益凸显[1]。上拱造成的无砟轨道不平顺[2-4]只能采用扣件精调整治,超出扣件调整量后只能限速,严重影响高速铁路的运营秩序。因此,本文通过一实例探索高速铁路路基上拱整治成套技术,通过运营线无砟轨道路基上拱段的整治,完善高速铁路养护维修技术体系。
地质情况:表层为6.5~9.5 m厚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粗圆砾土夹细圆砾土、砾砂,稍湿至饱和,局部夹钙质半胶结薄层,密实;圆砾土以下为粉质黏土,厚度>10 m。2009年5月勘察地下水位埋深6.8 m;2015年补充勘察地下水位埋深9.5 m。
路基填料:基床表层填筑级配碎石,底层为A,B组填料,基床以下为B组填料。路基两侧设有2.0 m宽、1.5 m高护道。涵洞与路基过渡段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5%的P.O 42.5水泥,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掺3%的P.O 42.5水泥,路基平均高度4.0 m。
地基处理:涵洞及过渡段地基处理措施均为强夯,强夯完成检测合格后进行垫层施工,垫层为0.5 m厚掺P.O 42.5水泥的卵砾石,垫层内铺设高强度土工格栅。
地势情况:上拱段位于K2456+296箱形涵(1孔3 m)两侧路涵过渡段,周围戈壁滩地势平坦,涵底低于两侧地面约1.0 m。
高速铁路开通后,设备管理单位对比分析动检车波形发现,部分桥涵过渡段线路发生变化,静态绝对测量轨面高程持续增大。因此进行监测[5]和原因分析。
路基上拱地段间隔20 m设一观测断面,每断面在上下行道床板、路肩封闭层、路基坡脚各设1个观测点,使用电子水准仪每月观测1次。整治前水准观测88期,与第1次水准监测值比,上行K2456+292路肩封闭层累计上拱量达108 mm,上拱无收敛趋势。
使用绝对测量小车对K2456+240—K2456+340上拱段轨面高程进行测量,与设计高程相比,累计上拱量上行为102 mm,下行为91 mm(含上拱撤出垫板量)。上拱情况见图1。上拱速率上行为2.1 mm/月,下行为1.6 mm/月,与水准监测上拱趋势一致,未出现收敛。
图1 小车测量轨面上拱情况
2017年3月在上拱段布设分层监测系统,沿线路纵向间距0.5 m在路肩布设0.4,1.5,3.0,7.0 m不同深度的单点位移计,对基床表层、底层、路基、地基的位移量进行分层监测,分析具体上拱部位。分层监测布设如图2所示。
图2 分层监测布设示意(单位:m)
2017年3月31日至9月10日,分层监测显示K2456+292断面上拱主要发生在基床以下4.0~7.0 m层位,上拱量6.7 mm(速率1.2 mm/月),其余各层均未发生明显膨胀变形。上拱趋势与小车测量、水准监测一致,上拱未收敛。
对比2017年动检波形,上行1月22日至9月8日高低幅值由2 mm增到18.4 mm,每次动检车检测K2456+240—K2456+340高低波形都在变化,上拱未收敛。整治后,10月28日动检车高低幅值0.44 mm。下行动检波形对比分析,与上行上拱情况相同。
在上拱段路肩、路基坡脚开挖,对基床表层、底层、基床以下、地基分别进行取样,得到路基、地基不同深度试样。依据试验规程[6-7],过0.5 mm筛,对自由膨胀率、蒙脱石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等膨胀性指标进行化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蒙脱石含量很低,矿物成分分析显示填料中石膏和烧石膏含量较高。基床表层含有少量水化硫铝酸钙,水泥卵砾石垫层中含有较高含量的硅灰石膏和钙矾石;地基表层和路基填料中硫酸根含量较高。路基含水率在2.5%~6.6%,路肩以下2 m含水率5.5%。
地基土及路基填料易溶盐分析表明,K2456+240—K2456+340上拱段蒙脱石类膨胀性物质含量不显著,但易溶盐含量偏高。对比分析其余上拱段上拱量与易溶盐含量,结果显示上拱量与含盐量高低呈现一致性趋势[8],表明硫酸根离子遇水结晶膨胀造成路基上拱。戈壁滩表层盐离子随雨水流到桥涵处,涵底低于两侧地面,雨水汇积在桥涵处,蒸发后造成桥涵过渡段盐离子较多。在温度、含水量发生变化时,盐分吸水结晶、析出,造成土粒间孔隙增大,体积膨胀引起上拱,所以桥涵过渡段路基上拱病害多。冬季气温降低,适于硫酸根盐离子结晶,夏季高温,盐离子结晶减缓。所以冬季上拱变化较大,夏季路基相对稳定,与动静态监测上拱速率一致。
路基盐渍土中硫酸根盐离子遇水结晶造成路基上拱,因此,整治路基上拱首先要做好路基防排水工作。①在上游侧(挡风墙外侧)修建5 m深截水沟、挡水墙,阻断地表水渗入路基基底;②下游侧修建渗水盲沟、蒸发池,做好路基表面封闭,降低路基内含水率;③在路基上拱层位钻孔排水、泄压,减小膨胀压力。
为恢复上拱段无砟轨道高程,需对无砟轨道进行落道整治。与素混凝土支承层相比,掺5%水泥级配碎石的路基表层软硬不均,绳锯切割减薄时易卡锯,且切割精度不易控制,因此,采取切割减薄支承层的方案进行无砟轨道落道整治。
4.2.1 无砟轨道结构受力计算
切割减薄支承层削弱了无砟轨道结构强度,需通过理论计算验证该措施是否可行。通过建立缓和曲线段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有限元[10]分析模型,分析支承层减薄对轨道结构(钢轨、轨道板、支承层、基床)受力情况的影响。建模时钢轨支承考虑为离散点支承[7],仅在扣件处设置支承点,钢轨网格纵向密度取0.325 m。将扣件等效为一个线弹性体,采用弹簧-阻尼单元模拟,扣件刚度[11]50 kN/mm,扣件间距 0.65 m。轨道板、支承层和基床均采用8节点实体缩减积分实体单元(C3D8R)模拟。
支承层厚度取265,225,185 mm,计算列车荷载(15 t和25 t)作用于枕间和轨枕上方时轨道板和支承层底面的受力情况。随着支承层厚度的减薄,轨道板底面和支承层底面拉应力逐渐增加,但远小于C15混凝土材料的抗拉强度设计值。轨道板底面的横向压应力增加,其他方向压应力在减小。而支承层底面各方向的压应力均随支承层厚度减小而减小,轨道板和支承层所有受力均小于材料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可以采用切割减薄支承层措施进行无砟轨道落道整治。
4.2.2 切割减薄支承层施工
按以下8步,组织上拱整治施工:①调整运行图,天窗内设置两线间硬隔离,做好“一线封锁、一线施工”准备;②在支承层上间隔1.5 m钻孔,定位绳锯切割位置;③安装无砟轨道限位装置,防止切割支承层、解除约束后无砟轨道发生失稳;④安装绳锯,按设计厚度切割支承层;⑤间隔抽出切割后的支承层,用钢垫板做好临时支撑,见图3;⑥撤出前期精调整治轨下调高垫板,依精测数据调整临时支撑钢垫板厚度,恢复无砟轨道高程;⑦支承层与道床板间放入钢筋网片、支模、灌入自流平砂浆,钻孔植筋,补强道床板与支承层联接及无砟轨道结构强度[12];⑧轨道精调、检测,开通线路,逐级提速恢复高速铁路允许速度。
图3 撤出切割后的支承层
为保证整治后轨道结构状态安全、稳定、可靠,选取最大落道断面K2456+292对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轴横向力、轮轨垂直力、道床板加速度、钢轨横向位移量及垂向位移量进行测试。钢轨表面打磨除锈后粘贴应变片,用704硅胶进行防水处理;位移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采用AB胶、夹具进行固定。
最高速度200 km/h时实测最大脱轨系数0.10,轮重减载率0.28,轮轴横向力9.6 kN,道床板横向位移0.04 mm,道床板垂向位移0.05 mm,道床板纵向位移0.02 mm,钢轨加速度1 873 m/s2,道床板加速度72.7 m/s2。检测结果表明,动车组作用下的轨道结构动力学指标[13]均在其相应评判标准限值内,动力性能满足动车组200 km/h运行时的安全性和平稳性要求,整治效果良好,达到动态验收各项指标要求。
整治后,动检高低偏差幅值只有0.44 mm。静态小车测量轨面恢复设计高程,见图4,整治前后轨面上拱趋势见图5,反映整治效果良好,达到了恢复线路平顺性的目的[14]。
图4 整治前后轨面高程及整治后上拱量
图5 断面K2456+292整治前后轨面上拱趋势
本文实例在全路首次提出利用切割减薄无砟轨道支承层技术,整治路基上拱段轨道不平顺问题。切割减薄支承层控制精度要求高,为此研制出了小巧轻便、切割控制精度在毫米级的成套切割减薄工装设备。在上拱段安装自动分层监测系统,通过监测数据确定路基膨胀上拱层位,首次针对膨胀层位采取钻孔泄压整治措施。
切割、减薄无砟轨道支承层技术应用于无砟轨道路基上拱,整治效果良好,建议继续完善上拱整治方案,采取综合措施彻底整治路基上拱未收敛问题。路基过渡段膨胀造成箱涵边墙出现大量水平纵向裂纹,下一步需对路基上拱造成的桥涵病害进行整治,消除上拱造成的结构问题。
[1]杨吉新,马旭超,刘前瑞.关于成渝高铁路基上拱问题的探讨[J].铁道建筑,2016,56(8):112-1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运[2012]83号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3]万复光.高速铁路合理轨道结构[C]//铁路高速客运研究论文选.北京: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1992:208-212.
[4]江成,林之岷.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的试验研究[J].中国铁路,2000(7):22-24.
[5]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运[2015]113号 运营高速铁路基础变形监测管理办法[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6]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 10102—2012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7]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 10103—2008铁路工程岩土化学分析规程[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8]王鹏程,尧俊凯,陈锋,等.无砟轨道路基上拱原因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2018,58(1):43-46.
[9]雷海燕.轨道力学与工程新方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10-30.
[10]贾雪艳,刘平安.ANSYS 18.0有限元分析学习宝典[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400-430.
[11]国家铁路局.TB 10621—2014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 10761—2013 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 10754—2010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