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大敏
摘 要:新一轮课改更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数学课要能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效用。在教学中,教师需做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寻找学生最近的发展区,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踮起脚尖就能摘到“树上的苹果”。通过直观展示、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课;基础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1-00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1.041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太多的便利。可以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下载课件、教学设计,可以观看視频学习名师的经验,可以从众多的专家讲座和名师的课堂实录中汲取营养……慢慢地,大家的课也“花”起来了,但是我们的宗旨:一切为教学服务,在教学中做到“花”而“实”。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能直观的决不抽象,能动态的决不静态。利用教具、学具让学生直观感受,加深印象。如教学“角的认识”时,通过动画演示(两个角的大小:延长一个角的两边的长的PPT),让学生体验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教学长方体、正方体拼或切后的表面积的变化,相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还是太抽象,但用课件演示则自然看到拼时减少两个相同的面,切时增加两个相同的面,无论拼切都有三种结果。动画的引入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直观,化难为易,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培养其做事做学问细心周全的品质。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学的目的也是服务于生活和工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在教植树问题时,教师可让学生拿小棒代替树苗,在桌面上摆放代替“栽”,体会棵树比段数多1的关系,在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拓展到封闭状态下,段数与棵树相同,以便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挑选小棒,体会三角形的第三边小于两边之和,大于两边之差。只有学生亲身的经历,才能记忆深刻,也只有习惯了动手动脑,学生才敢于动手实践与创新。
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或当小老师轮流讲的形式,避免枯燥单一的讲解。每人都有当小老师的机会,还要把小组成员全教会,不但分解了教师的任务,而且让优生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加深了他们的友谊。新时代也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只有现在敢于担当小责任,将来才能挑起家庭和社会的大责任。每人都要学习,都是小组的一分子。只有人人进步,才能不拖小组的后腿。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数学不是枯燥乏味,只是你缺少生活趣味。新课的引入时恰当地运用故事,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讲“分数比较大小”时,可引入猪八戒师徒四人分西瓜的故事,好吃贪心的猪八戒一听这几个分配方案,立刻选择,拿到西瓜后又立刻反悔。让学生知道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的事实。在教长度单位复习课时,可采用小明的日记(他睡在一个2cm长的床上,拿着2m的牙膏……),引得大家的哄堂大笑的事例,让学生知道“单位”的重要性。
数学上经常出现小马虎的例子,比如二年级教学:“一个数乘5时把5看成了8,结果是48,正确的积是多少?”可以告诉学生不妨“将错就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再如,在教不规则图形周长时,可通过演示把一个长方形折起一个角,观察周长的变化,引领学生观察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这才是本意。此时折角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老师出错时,可以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遇到问题不敢思考时,引用毛泽东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让学生蔑视困难,充满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教“圆的认识”时,带学生唱读:圆,一周同长也。
一节课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多感官参与。一节课的各个环节都很重要,因为新课上不透彻,凭机械复习做题,师生都会很累,也会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所以在上新课时,教师不妨让学生动手动脑,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让新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扎下根,再通过练习让根生长,枝繁叶茂。在练习环节,要避免枯燥无味的单纯练习,通过开火车、寻宝、闯关、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给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念,鼓励他们敢于探索、乐于探索。作业的布置要有生命力,让学生多动手、多收集数据,多观察生活,多思考。在上整理与复习课时,对高年级的学生,放手让他们小组合作整理知识,写在作业本上,然后课上分组汇报,再由其他组补充、评价,最后环节由学生对各知识点出练习题,全班做。
总之,数学课要避免枯燥,变“无形”为“有形”,变“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让我们的课有活力,有彩头。但更应该让我们的课有内涵,有深度!让我们的课由“花”而“实”!
[1] 张莹莹,朱丽,吴晓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上旬),2016(9).
[2] 丛日红.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探讨[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4).
[责任编辑 张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