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红霞
[摘 要]破解学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需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的作用,从学校教育管理者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造成学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原因,并对其进行理性思考,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发展实践为例,提出教育平衡充分发展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学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学校管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主要体现在教育领域的矛盾,就是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当前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今,破解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难题迫在眉睫,学校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学校,应该正确认识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内涵和实质,积极探索教育平衡并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学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实践表征
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制约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的实现;深刻认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实现教育平衡充分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因此,作为中小学校,首先应积极探究学校教育到底存在哪些方面的不平衡不充分,深入了解学校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1.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指学校教育发展中的不协调,即发展中存在的短板。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就育人内容而言,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平衡。由于智育一支独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审美观、劳动意识和动手技能等的培养训练环节,不同程度地被知识学习的时间挤占了[2]。现在,很多学校都存在重智育、轻德育,以及体育、美育边缘化的现状,这使智育培养与德育、体育、美育培养的比重严重失调;还有的学校只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其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可见,不平衡的育人内容造成了学校人才培养的异化。例如,有些学校挤占学生体育课,让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学习。这导致学生不能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和技巧,协作意识、团队精神得不到培养,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得不到发展。美术、音乐课程的舍弃,道德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二是就育人方式而言,主要体现在“教”与“学”的地位不平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是决定学生如何成长的关键。传统教育常常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学校往往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尽管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采用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法,但大部分教师还是习惯用传统的灌输式、包办式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被教育”“被迫学习”的状态,从而导致学生缺少独立见解、批判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压制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教”与“学”地位不平衡的育人方式,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三是就育人主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同步、不协调。毋庸置疑,学生的培养是学校、家庭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学校与家庭在观念和方法上取得一致,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3]。但是,目前的学校教育往往会因为一些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导致无法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甚至有的学校还出现被家长急功近利的观念“绑架”的现象,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2.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充分
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充分主要指学校教育发展中的欠缺、不到位和不彻底。这种不充分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一些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对“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以及“到底什么是好的教育”在认识上仍然存在误解和偏差,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性教育问题缺乏深刻的理解。比如,一些学校把教学成绩等同为教学质量,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势必会影响教学成绩,缺乏用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信心。
二是在教育实践中,素质教育得不到有效落实。自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推进素质教育”,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再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始终在路上。虽然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有所提高,但素质教育思想还没有在学校实践层面得到有效落实,很多不良现象依然存在。如有些学校仍然停留在追求升学率上,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名校”,仍然以“生源大战”为发展战略,秉持“谁占有优秀生源谁就站到发展的至高点”的狭隘观念,使素质教育在实践层面难以展开。这不利于学生终身发展,难以满足人民对满意教育的需求。
三是在教育发展中,学校的内涵化、多样化发展不充分。在过去“穷国办大教育”的背景下,学校的教育经费整体不足,不得不将有限的教育经费用于学校的硬件建设,而忽视了学校的内涵发展。近年来,随着一些优质学校规模的迅速扩张,各地产生了不少“超大规模学校”,这些学校虽然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数量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教育理念、管理手段等方面并不能适应和满足学校迅速扩张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学校的内涵发展。比如,这些大规模学校,由于迅速扩大,师资数量的增加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加,导致生师比例失调,“大班额”现象普遍,教师队伍素质整體下降;办学规模的扩大使得教师工作强度不断增加,而学生享有的教育关照度却在降低。同时,这些大规模学校在教育经费分配、教师资源配置等方面也加剧了城乡间、地区间、学校间的不均衡,使学校之间的同质化竞争更加激烈,单一化的办学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学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理性思考
学校教育的平衡充分发展需要学校管理者对学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关系,深入挖掘学校教育平衡充分发展的实质。
1.学校教育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关系
就学校教育而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影响着学校教育效能的发挥。一方面,学校教育发展不平衡是发展不充分的具体表现,同时育人内容、育人方式、育人主体等方面的不平衡也制约着教育的充分发展。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学校管理者对学校教育认识得不充分以及素质教育落实得不充分才使学校教育在育人内容、育人方式、育人主体方面呈现出不平衡的情况。同时,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充分又是其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因此,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充分与不平衡互为因果,相互牵制。所以,学校教育的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缺一不可,是当前学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学校管理者应该从思想到实践,再到具体的环节,对学校教育的平衡充分发展做出思考和探索。
2.学校教育平衡充分发展的实质
学校教育发展的平衡充分在本质上指向教育质量问题,是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追求。优质教育的实现、教育的平衡充分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要正确处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是对学校教育本质的追问,是实现教育平衡充分发展的根源。“培养什么人”是对学校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认识,是学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依据,是学校教育平衡充分发展的前提。“怎样培养人”则涉及学校教育各项实践活动的具体落实,是教育平衡充分发展的着力点。总之,学校教育平衡充分发展的实现必须抓住本质,在教育实践中找到具体的突破点和着力点。
三、学校教育平衡充分发展的实现途径
学校管理者只有认清学校教育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之间的关系,把握学校教育平衡充分发展的实质,才能在实践中找到破解学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破口,使学校教育平衡充分发展。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探究实现教育平衡充分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引教育优质发展的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4]。”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充分领会国家教育发展的方向,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只有正确地理解和认识教育,才能为教育平衡充分发展指明方向。
如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在发展中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大的教育观”“大的质量观”“大的人才观”,为教育均衡充分发展奠基。“大的教育观”意在跳出学校看教育,站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教育,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大的质量观”意在跳出升学看质量,纠正用“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唯一标准的错误观念。“大的人才观”意在跳出分数看人才,改变“学生为分数而学,教师为分数而教”的错误做法,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理念。这种教育理念,为学校教育实现平衡充分发展指明了方向。
2.构建丰富多元的课程体系,打造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
丰富多元的课程体系,是学校教育平衡充分发展的平台和保障,为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和实现全面均衡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改变过分强调文化课的课程体系,是教育平衡充分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有勇气迎接挑战,改变课程结构,有能力引导教师创造性地开发校本课程,用丰富多样的课程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障素质教育的课程化实施。
如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在分析国外课程设置和总结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坚持走“以校本课程研发为主”的科研之路,创新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开发了以“爱国、交际、协作、文明、健康、创新”十二字培养目标为主题的德育课程,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艺术和实践等35个校本专项课程,以及“我爱石家庄”主题社会实践和“模拟少年法庭”等活动课程。这些课程在初中阶段全部为必修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实施学生自主的育人模式,实现“教”和“学”的统一
“实施学生自主的育人模式,践行学生主体的教育教学”是教育平衡充分发展的关键。教育平衡充分发展的实现,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自主性,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改变已有“重教轻学”的教育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提供保障。此外,学生自主教育模式必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必须搭建全方位、多领域、系统化的学生自主成长平台。
通过不断探索,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形成了“四自主·四环节”的育人模式,坚持“永远不要低估学生能力”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能力。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通过“项目设置—项目实施—交流展示—评价激励”四个环节的推进,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成长方式。这一育人模式贯穿于课堂教学、德育、校园活动、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五大领域,全方位、系统化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模式强调师生平等,在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强调教师的指导提升和激励评价,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4.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因此,教育的平衡充分发展需要家庭教育的补充、跟进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作用,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庭实践项目、家长讲坛、家校互通平台的“六位一体”家校共育合作模式。该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借助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家长学校使家庭教育的培训指导更加制度化、科学化、系统化;家长开放日使家长进校园成为常态;“我的家庭我担当”主题家庭实践项目,为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理、自立能力搭建了家校合作育人的平台;家长讲坛让家长资源以课程的方式进入校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校园网、学校官方微信、家长QQ群,使家校互通和联系经常化。这种“六位一体”的家校共育合作模式,使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上得到了统一,形成了家校合力,为学校教育平衡充分发展提供了保障。
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也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需要突破的难题。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积极面对和主动迎接学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挑战,正确分析教育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本质,积极探索教育平衡充分发展的办法和途径,带领学校和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陈子季,马陆亭.着力解决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J].人民教育,2017(21):18-21.
[3]顾明远.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56.
[4]中共中央國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1795989.html.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