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玉娟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 730070)
概念理论类知识是中职《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嫌知识枯燥不易学等原因造成了该类知识“不受重视”的现象。鉴于此,在教授此类知识时,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分解知识难度、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知识建构能力。
微课是进行知识传授、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源。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课前可利用蓝墨云班课观看教师制作并上传的微课资源,完成知识的接收与传递过程,实现对学习内容的初步建构。借助微课资源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对小组和个人的个性化指导。
熟悉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概念;掌握汽车故障诊断的常用参数及标准;掌握汽车故障的变化规律等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中,教师一般采用PPT演示的方式讲授《汽车故障概述》的内容。基于此教学特点,笔者决定采用录制屏幕操作的方式制作课前微课教学视频,即在设计好微课脚本后选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录制微课视频。
“任务单”强调以任务为驱动、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尤其是强调把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其他知识点转化为问题,旨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为了指导学生认真完成课前自主探究,笔者设计了《汽车故障概述》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教师在课前认真学习《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课程标准,针对《汽车故障诊断概述》的教学目标和中职学生特点,设计并制作相关的微课、课件及自主学习任务单等相关自主学习资源,并发布至蓝墨云班课平台。学生登陆蓝墨云班课客户端,按照自主学习任务单查看以微课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并进行自主学习。根据课前答题情况学生可手动调节进度条、反复观看微课资源。遇到难点,可以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与教师和同学开展交流讨论。在交流互动中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如果这种做法不能解决难点问题,可以在课上面对面向教师求教。
1.课前学习效果检测,确定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课堂活动初始,教师在蓝墨云班课平台上点击“开始活动”发布之前设计好的关于《汽车故障诊断概述》的测试活动,检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效果,掌握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灵活调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课始通过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可以确定《汽车故障诊断概述》学习中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有两个:汽车常见故障的归纳分类和汽车故障的变化规律。出现这两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故障分类界定不明和汽车故障变化规律的参考对象错误。
2.深度参与班级互动,解决共性问题
找到学生存在共性问题的本质,适当地引导学生从界定故障分类角度来对汽车常见故障的归纳分类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巡视教室,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要及时提供个性化指导。学生则参与课堂讨论,解难答疑,对于模棱两可的问题可以在反复查看微课资源和同学讨论无果的情况下向教师求助。
3.提出进阶问题,小组协作探究
在指导学生解决相对不太难的常见故障分类问题后,教师便提出了更有难度的进阶问题——本节课的重难知识点:汽车故障变化规律。教师在允许学生自由组队的基础上对班级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蓝墨云班课平台创建小组讨论活动,将6-7名学生分为一组,各组推举小组长协调组内分工,协作探究汽车故障的变化规律,最终小组成果可以是汽车故障变化规律讲解视频或报告、汽车故障变化规律曲线图等等。教师组织小组活动后小组成员便展开讨论、资源查找、协作探究等一系列活动得出汽车故障规律并将其整理成不同形式的作品。
4.对小组探究成果进行交流评价
学生经过小组协作探究之后,教师组织成果汇报活动。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竞赛活动,汲取其它小组作品的优点,反思本组作品的不足之处。学生、小组之间进行自评、互评,反思自己的不足。教师对小组汇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解惑,维持课堂秩序,以保证课堂顺利进行。最后,教师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评价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对优秀作品所属小组提出表扬并上传至蓝墨云班课平台供班级学生分享交流。
教师发布《汽车故障诊断概述》课后测试题测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在蓝墨云班课平台上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思考,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评价,反思课程教学内容是否讲解完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等。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对本次课程所学的知识概念进行总结和巩固,查找自己的弱项,利用自主学习资料进行复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发布与《汽车故障诊断概述》相关的拓展资源,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知识的应用场景,促进知识的巩固与迁移。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是蓝墨云班课的主要功能之一,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可视化的跟踪和记录则是笔者选择该平台的又一重要原因。表1为从蓝墨云班课导出的《汽车故障诊断概述》课程部分学生汇总数据导出表。
表1 部分学生《汽车故障诊断概述》学习数据导出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蓝墨云班课清晰地记录了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并对这些学习行为进行了量化。如视频资源学习和非视频资源学习、签到、课堂表现、测试、讨论答疑、头脑风暴、作业/小组任务、点赞等这些参与学习的行为最终都被量化为百分制得分,从而让学生看似无形的学习行为有形化、可视化。蓝墨云班课将以上学习行为系统地分为三类:参与活动、查看资源和签到,下面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依次对参与《汽车故障诊断概述》内容学习的学生行为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蓝墨云班课支持下的中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概念理论类知识中的应用效果。
教师在蓝墨云班课平台设置了四个活动讨论区:课前练习、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与互评、课后练习题。笔者通过对全体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活动讨论区参与情况的统计分析发现:学生课前练习的在线答题正答率为61.54%,其中25%的学生未参加在线测试活动。课前练习答题情况反映出学生普遍对“课堂教学新形式”还处在适应阶段,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从对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分析发现:69.23%的学生能够在讨论区完成小组讨论活动,3.85%的学生在讨论区完成小组讨论的同时还能分享自己动手搜集到的关于汽车故障诊断的相关知识,9.62%的学生在讨论区完成小组讨论的同时能给同班同学的回答做出评论与反馈,3.85%的学生在讨论区会提出自己的学习疑问,1.92%的学生会在讨论区发表关于此学习方式的观点。通过对学生讨论区回答情况的统计可以看出极少数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会伴随着独立思考。笔者通过对学生的成果展示与互评活动的统计分析发现,划分的8个小组的作品均已完成上传,且每个同学均对1-2个小组作品作出评价并提出了改进意见,至此蓝墨云班课支持下的中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概念理论类知识中的应用初见成效。笔者通过对全体学生课后练习题的完成及学生互评情况分析发现,在已经提交的49(应交52份)份作业中,若设置60(含60分)-75分为“合格”、75分(含75分)-85分为“良好”,85分(含85分)-100分为“优秀”,则这49名同学的优秀率32.65%,良好率46.94%,合格率16.33%。学生的课后练习与互评反映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具体的数据可以看出已经有95.92%的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整体来说本节课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针对《汽车故障诊断概述》这节课,教师发布了四种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电子教案、教学课件、视频资源、网页链接等。笔者通过查看全体学生资源的统计情况(如图1)发现:学生对电子教案的平均查看率为40.38%;对教学课件的平均查看率为78.85%;对视频资源的平均查看率为94.23%;对网页链接的平均查看率为84.62%。直观的数据表明学生在对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源中更倾向于对视频资源的观看学习,其次就是对网页链接的学习。
图1 资源类型
笔者通过对全体学生课堂签到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全体学生无一人缺席,均在蓝墨云班课客户端完成本次签到,这也可以看出学生参与课堂具有积极性。
从对学生存留于蓝墨云班课的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环节的具体学习行为数据分析来看,学生使用蓝墨云班课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但是也存在极少数不愿意参与课程教学活动的学生,而这些学生是后续学习中需要教师重点关注与指导的对象。
通过对以上学习行为数据的分析发现:在中职利用蓝墨云班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度,让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节奏,从而实现了因材施教。蓝墨云班课上提供的短小精悍的微课和课件等各种学习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其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的小组协作探究式学习,不仅提高了课堂上的互动气氛,使大部分学生摆脱了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依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沟通以及交流协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课后的拓展练习,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成绩,进而改善了教学效果。
[1]张文,马秀芳.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5(03):3-9.
[2]金陵.翻转课堂:“任务单”与“导学案”的区别[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