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2018-05-31 09:24张秀瑜
东方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

张秀瑜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义务教育改革力度逐渐加深。其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与新挑战,高校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也随之变化。本研究通过对课程教学改革理论基础和原则的了解,发现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措施,以此完善此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义务教育;高校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论》

新课程改革对高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做出相关要求,对其教学模式和教学关键内容有新规定。《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为高校教学中较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其课程构建和实际教学情况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只有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论》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为小学教育专业优秀人才的培养做好铺垫。

一、义务教育高校新课程改革的依据和目标

(一)依据

义务教育高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第一,分析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观念变化,观察语文的特点,以此在教学中結合语文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学习方法,与现实生活相贴近;

第二,仔细研究目前义务教育新课改背景下老师地位的改变,结合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建立科学课程体系,利用学习让学生有能力可以担任小学语文老师且具备与课程标准相符的职业素养;

第三,从教师专业长久性考虑,结合职前与职后情况,把职前教育放在教师职业发展历程中进行综合考虑,并做好教育的铺垫工作,正确掌握如何让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并奠定自身良好的专业基础,避免采用终结式教育方法。

(二)目标

高校课程改革的关键目标在于加强学生对小学语文学科的了解,培育高校学生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帮助其更好地适应职业角色[1]。

首先,掌握语文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了解学科特性,依照实际环境、学生状况与教学条件等进行选择、应用,由此科学开发课程;

其次,全面研究语文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了解小学语文课程宗旨,参考教学内容与学生特征建立教学宗旨;

再次,全面掌握认字、阅读、写作、交流等语文学科特征,掌握且从不同角度研究教学中应运用的方式方法,掌握小学生学习时思维方式且加以科学指导;

最后,掌握语文教学规律,能够独立探究课本、独立准备课件与设计教案,并能够进行课后评价。

二、高校《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知识不具象

如今,《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较为死板与空洞,多数为理论指导,无具象内容,教学中缺乏实际能够对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具体情况加以清晰辅导的内容[2]。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论》的内容设计,多数是以老师方面为主,并未考虑到学生方面,教学中缺少实际情景演练等环节。

(二)内容与现实脱轨

如今《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基于构建理论结构的目的,关注基础知识相关问题,由此让教学内容和现实脱轨。教学时具体环节的设计,没有认识到学生是学习主体,忽略学生学习的想法和体会。仅仅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学,无法保证和义务教育新课程发展相适应。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和效果不足。

(三)对反思不够重视

反思作为教师职业成长中的关键节点,能够直接影响学生专业能力。但目前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旧采用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本质仍旧为非双向理论传导式教学,此类方法通常关注理论教学,将很多时间用于基础知识的讲解,课堂中让学生做模仿性动作[3]。此种方式没有反思和内化过程,学生无法发挥主动思考能力,不利于优秀小学语文老师的培养。

三、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改革对策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一,高校教师应构思怎样引导学生参考对《小学语文教学论》中的知识储备,针对课堂知识进行探讨和模拟,开辟新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将教学风格一课时,在共同谈论后,教师可以创设课堂情景,让不同学生演绎不同的教学风格,并让其他学生与其互动,使得学生可以观察不同风格的教学会对学生学习效果有何影响;

第二,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根据学生的意愿,利用变序的教学方式,引导高校学生投入到义务教育语文老师角色中,以及时发现问题。

(二)开发隐性课程

应科学开发隐性内容,如要提升学生教学能力,与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要求相适应[4]。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实际操作的需要和特征,构建兴趣小组,开展有关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论》的辩论赛,获得第一名的学生或学生团队给予一定奖励等。

(三)构建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高校语文教育专业教学的关键构成。《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教师应对高校学生课程基础知识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总结,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及主动讨论问题的热情。针对义务教育新课改特点,丰富评价主体形式,建立自我和他人两种评价模式,对教学内容和实践能力方面加以正确评价,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效果。

结束语:如今中国对高校教育的关注度愈加提升,基于义务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愈见深化。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课本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结合,培育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增加情景实操环节,构建评价体系,以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论》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伟.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0(24):258-262.

[2]韩光明,鲍炜煜.“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4,06(12):101-104.

[3]钟诗莲.师范生走进新课程: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的应用——高师院校改革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思考之六[J].文教资料,2011,07(14):168-170.

[4]胡文俊.探究为本实践第一——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培养研究型人才[J].语文学刊,2010,05(16):320-322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浅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流动政策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