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2018-05-31 06:12李林军
商情 2018年18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李林军

【摘要】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高职学生特点、传统教育形式、思政教育缺乏实效性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其功能,因此要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包括加强以教师为核心的师德建设,注重人文关怀生活化,按照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倡导高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经费投入,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要把这一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好、落实好,切实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进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创新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和重要。据中国政府网2016年6月提供的信息,到2015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1341所,招生数348万,毕业生数322万,在校生数1048万,占到高等教育的41.2%。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求高职大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还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合作精神。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就要认真搞好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进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

一、影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

(1)高职学生自身特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从高职学生自身特点来看,一是高职学生的政治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普遍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两个百年”目标。但高职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缺乏全面的认识,易被一些偏激的观念牵制和影响,缺乏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大局意识。二是高职学生思想品德和专业技能都逐年提高。但学生生源多样性的结构使高职学生在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且以群体性特征表现出来:如部分学生文化层次较低,学习基础较差,对于学习目标模糊,动力不足;部分学生不能明辨是非、思想状况复杂,自控能力相对较低。三是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存在差异,部分学生有较强的自卑感,甚至部分学生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四是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当今的中国社会,利益格局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使得高职学生形成了实用价值观。他们注重专业发展,轻视思想政治教育。五是高职学生处理事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学生缺乏做事的计划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破坏公物、打架斗殴、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已成为一种常态。

(2)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传统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千校一面,万人同语的思想政治教育同质化问题严重束缚了异质性突出的高职学生。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可以是同质的,但传统教育的方法、形式、表达的语言和技巧以及管理模式使学生极易产生听觉、视觉上的疲劳,自然也就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特别是当前网络发达的时代,学生的接受信息的方式有了新的途径,甚至造成学生政治价值混乱,这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实效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根据有关要求都开设了《概论》、《基础》和《形势与政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但与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相比,一方面理论性太强,有些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另一方面与社会实际相差较远,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不能充分解疑释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除此之外,影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还有经费投入不足,社会环境的影响,高职学生理想信念困惑等等。

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途径

(1)理论灌输路径。理论灌输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确立的有效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遵循的基本原理。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灌输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首先,用科学理论武装高职院校学生头脑需要强化理论灌输法。同样高职院校学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就必须用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生也不可能自发产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体系武装学生头脑,而这只能靠理论灌输。其次,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理论灌输。高职院校学生特别需要强化理论灌输,引导帮助正确认识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克服思想品德上的不足,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其三,优化高职院校学生成长环境需要理论灌输。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思想意识多元化日渐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进行理论灌输,才能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高职院校学生才能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对有毒有害信息的抵抗力免疫力。

(2)社会实践路径。社会实践比课堂教育更具体、生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因为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内化课堂理论和道德认知,面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有克服处理的冲动和愿望。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实质上就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体验、自我内化、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过程,是一种直接的内化过程,比所有的外在强加的教育都要直接与深刻。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途径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大类。校内实践的活动形式包括校园文化活动、教学实习模拟、军事训练、勤工俭学、社团活动等等。校外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社会政治活动、技术服务、公益劳动等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高职院校尤其要注重工学结合特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在实践教学领域里开展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实训、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以避免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空洞的理论传播中,使学生在教育中得到实践锻炼,在实践锻炼中实现自我教育。

(3)机制保障路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机制,是顺利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一要建立和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紧密配合、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没有好的领导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会失去方向。二要建立强有力的队伍保障机制和全员育人机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要是学院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学院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系部党总支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三要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导,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机制。高职院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育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在学校管理的各方面,贯穿在各项工作的各环节,贯穿在学生素质的各要素中。哲学社会科学各课程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学生学习的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的功能。我们在重视主渠道建设的同时,还重视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加强学生党建、团建工作;重视积极拓宽社会實践、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网络、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公寓管理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积极开展谈心、主题班会、系列报告会等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活动;重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依法管理,采取公寓管理规范化、严格考试纪律、严肃处理违纪学生、严格检查评比通报等严格管理措施以规范学生的行为;重视通过切实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业、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来影响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自我教育路径。自我教育是指人通过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自己教育自己。随着社会的发展,自我教育将逐渐成为教育的重心。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仅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的过程,是通过四个环节来运行的:通过自我认识培养自信的品质;通过自我要求培养自强的品质;通过自我践行培养自立的品质;通过自我评价培养自尊的品质。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一是要建立自我教育的引导机制。要用树榜样、立典型的方法示范学生,使他们学有楷模、行有标兵;要大力弘扬正气,使校园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在思想主旋律的引导下由自发到自觉地加强自我教育;要引导学生运用反省、反思、内省、慎独等方法,加强自我修养。二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学生群众组织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会、学生社团是党领导下的学生群众组织,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组织者。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到生动活泼的学生群体活动中,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5)文化熏陶路径。校园是学生进行文化活动的基地。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具有影响面广、渗透性强、吸引力大等特点。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与中学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多、自由活动空间增大现象显著,所以应切实把握住这一现象和特点,因势利导,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和爱国情操、创新精神。要结合传统纪念节日、重大事件、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要通过举办艺术节、学术研讨、学科竞赛、知识讲座、读书节等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魏艳清.学生主体性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0.

[2]杨爱玲.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定位的再认识实践[J].文史月刊,2012.

[3]刘允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析[J]河北师大学报,2009.

[4]赵建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下的路径研究[J].电子制作,2013.

[5]黎文珍.从高职生的优势入手加强和改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J].企业家天地,2009.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