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策划 苏瑞霞 宋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庭的关注。通过对众多学生心理问题案例的深度解析,我们发现,学生的问题一方面来自“成长的烦恼”,是特定成长阶段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则来自成人,包括家长或教师的不良影响、错误引导或忽视等。因此,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就需要多管齐下。首先,作为学生成长重要引路人的教师,自身必须心理健康、心态阳光,这样才能为学生做好表率;同时,师生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也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给孩子以安全感和信任感;而当孩子自身出现某些问题时,教师和家长也不要惊慌,只要对症下药,科学施策,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对上述这些问题,运用心理学来进行分析和应对,不失为有效之举。本期我们就邀请了6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名师,从教师压力管理、亲子关系构建、师生高效沟通、学生“成长烦恼”应对几个方面,告诉大家如何巧用心理学来解决各种教育问题,从而做优秀的教师和家长,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本期出场嘉宾:
王珍,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浙江省心理健康A证教师。数次荣获杭州市优秀园丁、杭州市优秀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
黄飞宙,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师,浙江省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家庭家风家教"首届人气讲师,省德育工作讲师团主讲人。
李迪,全国知名班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南省首届最美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支玖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无锡市心理学学科带头人,无锡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江阴市优秀教师,江阴市优秀班主任。
陈亮亮,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师,大庆市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大庆市优秀教师,大庆市优秀班主任。
徐航航,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生涯导师(ACM),首届广东省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陕西卫视“超级老师”栏目“金牌超级老师”,东莞理工学院外聘心理健康教育专家。
王珍:教师压力管理和应对策略
教师要意识到:困扰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看待事情的想法;只有我们自己的思维才能赋予事件“好”或者“坏”的定义;负性的情绪后果并非源于所发生的事件,而是源于当事人对事件所持的态度。
——王珍
王珍老师认为,人的压力无处不在,这是个体与环境不匹配的结果。人在每个阶段都需要应对新的要求,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压力。她将教师面对的压力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在王老师看来,教师要做好压力的调适与管理,首先要弄清压力的产生机制,可参考下图:
这其中,认知系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部分。对于认知系统的调整,王老师给出了如下建议:
要树立这样一些认识:减少负性压力——压力管理不是消除压力,而是减少负性压力的影响;压力受自己的认知影响——压力除了受到压力源的影响,更大程度上受到我们自己的认知(决策质量)影响;提高认知的有效性——提高认知(决策)的有效性来减轻压力是我们管理压力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CALM”方法来应对压力,即Change(改变)、Accept(接受)、Listen to yourself(倾听自我)、Manage(管理)。
改变——改变想法,改变行为。改变消极的认识和想法,把消极的想法变为正向的积极的想法。王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某系统进行五年一轮的岗位竞聘,规定系统内部各单位人员可实行流动。小Y是Z单位的业务骨干,是重点培养对象。但他却要去X单位竞聘,虽然领导坚决不同意,但是小Y去意已决,领导只好放行。没想到,X单位以小Y年资条件不够为由,不予接收。对此事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X单位不讲义气,有人认为小Y不够成熟,还有人认为是小Y运气不好。对此小Y则说,这不是件坏事,因为它能够让自己更好地认识自我、沉淀自我,去进一步积累和提升。由此可见,决定人的情绪反应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态度和想法。这就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的ABC理论。
接受——学习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包括失败。王老师说,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关键是我们怎样去看待。每个人的心路历程都可以被比喻成一条水形线,有高峰有低谷,波澜起伏,相辅相成。在人的发展历程中,低谷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消除问题和烦恼,而是接纳它们的存在,并看到问题背后的成长功能。我们的注意点在哪里,能量就在哪里。要学会接纳挫折与失败,这样才能做得更好,走得更远。要把注意力聚焦在“希望情况有何改变”上,思考自己想要改变的方面,并寻找自己可以开始改变的地方。
倾听——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要抽时间静下心来,问问自己的心在哪里,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我如何得到快乐和幸福?什么可以使我更快乐、幸福一点?什么是我的优势?什么是我真正想做的事?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专家,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这样经常去静心思考,干扰你的让你不愉快的东西就会减弱,真正想要的东西就会浮出水面。
管理——管理你的人生。生活是复杂多变的,有很多挑战和任务。要学会进行四个维度的管理:一是时间管理。教师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可以把事情进行如下分类,以区别对待:
二是情绪管理。情绪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者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善于掌握自我,调节情绪,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
三是生涯管理。科学恰当的生涯管理能有效促进自身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生活方式管理。工作之余,可开展一些训练,进行自我调节,如:放松——通过瑜伽、插花等一些看似“不那么有用的事情”来积蓄能量;倾诉——找人分享和分担;营养——通过美食等让自己舒缓情绪;兴趣——培养一技之长;活动——运动能使人通过身体代谢、血液循环等减少负性情绪。
总之,王珍老师认为:“压力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者压制压力,而是当我们察觉到压力后,如何去看待它以及它背后蕴含的无限的可能性。要坚信,你就是一切美好的开始!”
黄飞宙:良好亲子关系的构建
家庭是一个德育的环境,同时也是一个智育的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否,将直接决定着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只有建立好“爱的序位”,才能在学生心中达到某种平衡。
——黄飞宙
黄飞宙老师首先给出了如下案例:
儿子给妈妈的信:
妈妈,你和爸爸怎么了?这次爸爸出差那么久,你一个电话都没打,爸爸走的时候也是自己收拾行李,而之前都是你帮他搞定。我听到你半夜里偷偷地哭,听到你有时候接电话“喂”一声就挂,听到短信提示音看完短信就有些异样……妈妈,是不是爸爸出事了?妈妈,我好怕,我不想同学的影子出现在我身上,我爱你,也爱爸爸。
妈妈,我长大了。看看周围,我也知道这个世界诱惑太大,我很担心。妈妈,我很自私,我还是想我们一家三口有爱我的妈妈、爱我的爸爸,有我爱的妈妈、我爱的爸爸。
妈妈的回信:
我没想到,自己婚姻中的喜怒哀乐和一举一动,竟如此牵动着儿子的心。总以为,只要在物质上给予儿子最大的满足,就尽到了做母亲的责任,却没有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他的感受。殊不知,他每天都在长大,也在关注着他爱的人和爱他的人。儿子的信让我第一次认识到,在我们这个小家庭里,他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亲历者。家里所有事他都在经受,家里的晴雨,他比任何人都更容易感知,而我恰恰忽略了这些,确实需要认真反思。
通过以上案例,黄飞宙老师向我们生动地诠释了家庭中“好的关系”不仅是亲子关系,而且涵盖夫妻、子女、父母等多种关系。黄老师认为,家庭中“好”的关系,并无具体的量化标准,大致参照是否“和谐融洽”来判断,应遵守家庭中“爱的序位”。所谓“爱的序位”,即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这与遗产继承的顺序基本一致——夫妻、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等。
如果家庭关系不和谐,孩子往往会出现以下心理问题:
黄老师把以上的消极影响具化为学生的日常表现:一是不安全感,感情脆弱,经不起打击,畏首畏尾,学习提不起精神;二是内疚感,孩子常常把自己的某些过错,看成是引起父母关系变化的原因;三是自卑、猜疑心理,自感不如别人,形成自卑心理;四是补偿心理,失去父爱或者母爱的孩子,期盼在感情上得到补偿;五是逆反心理,对周围的人产生对抗行为;六是暴力倾向,年幼的孩子难以理解成人情感世界的是是非非,偏激的世界观渐趋形成;七是迷恋网络,惶恐、悲伤、无助绝望之下,不自觉地会把注意力转移到网络游戏或者聊天上。
那么,身为父母,该如何营造好夫妻之间的关系,如何经营好自己这个家,从而让孩子有一方安全幸福的成长港湾呢?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总结出以下五个法则:
●遵守家庭中“爱的序位”。首先要处理好夫妻关系,然后才是亲子关系,千万不要把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夫妻关系才是第一位的。
●尊重性别差异,尊重男女性心理的不同。
●学会理解、倾听,能够善解人意。
●讲究爱的艺术——找原因,学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动辄指责对方;冷处理,遇事学会冷处理;会说话,言语措辞,注意轻重缓急。
●知福惜福,知足常乐。
李迪:师生之间高效沟通的“技术”
孩子遭遇问题时,很多老师和家长喜欢“说教”。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候往往你说的都是对的,但是都是没有用的。
——李迪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感到困扰的第一难题往往不是学生的学习问题,而是如何与学生实现有效且高效的沟通,使师生互动不再停留于“说了好多遍,孩子却听不进去”的尴尬境地。李迪老师从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两个层面,阐述了相关技巧:参与性技术,包括倾听、询问、鼓励与重复、内容反应与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述、非言语行为;影响性技术,包括面质、解释、指导、内容表达与情感表达、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非语言等。
那么,师生之间要实现高效沟通,该如何践行这些技巧呢?李迪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当孩子带着伤痕回家,说自己和小明打架了,那么家长和孩子之间最好的沟通方式是什么?正确的解决方法如下:
李老师认为,在与孩子沟通时,我们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忽略孩子的感受,过早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评判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在她看来,家长也好,教师也好,很多时候“说的都是对的,但对孩子来说都是没有用的”。最好的应对方法应该是:倾听孩子的话,用我们的嘴说出孩子的感受,并认同孩子的感受,然后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李迪老师总结了教师在倾听时容易出现的几种错误:打断学生或家长的话,做出道德或正确性判断;急于下结论;轻视孩子的疑虑。比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当他们因为丢失了一块造型很可爱的橡皮而伤心难过的时候,我们不能单纯站在成人的角度说出“再买一块不就好了”的话,而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我知道你很喜欢那块橡皮,它已经陪伴你很长时间了,老师和你一起找,好吗?
在询问方式上,李老师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如果教师想要达到强调重点的目的,并且让家长或孩子能够顺着自己的思路走,那么最好用封闭式提问的方法,提出选择性问题,比如: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如果教师出于了解动机、原委、因果、感受的角度,顺着家长或学生的问题询问,则要用开放式提问的方法,如:为什么、如何、怎样。总之,李教师认为有效沟通的密码在于:先关注心情再处理事情;建立同理心链接;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微分享】
北京市延庆区康庄中学 贺 欢
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给他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氛围,引导他看一些积极向上的书籍,选一种他喜欢的或爱好的东西加以支持。父母要多给孩子鼓励,态度要温和。
北京市东城区金台书院小学 郭 胤
爱的教育是为了孩子,孩子是主体。本能的教育还是从成年人本身出发,这样的话主体不是孩子,对孩子的成长肯定会有所影响。
北京市东城区金台书院小学 廖国英
用爱心教育孩子,倾听是最好的缓解情绪的方式。提升孩子的价值感、安全感,确定矛盾点,可以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北京市房山区交道中学 张 冬
高效沟通不仅对于处理班级事件有很大帮助,对于自己的生活和人际交往也有很大帮助。
支玖红:怎样让孩子学得更主动
目标不等于目标效应。在学习上,教师要帮助孩子确立恰当的目标。
——支玖红
在学习方面,很多学生总是犯困,不爱学;不积极,你不推他不动;心里总惦记着玩……支玖红老师将这种现象看作“学习主动性缺失”,其表现形式为:懒惰行为、容易分心、厌倦情绪、缺乏方法、独立性差等。对此,支老师重点从心理效应之“目标效应”和“自我效能感”两方面给出了建议。
关于目标效应
目标效应,即个体为达到一定目标而产生出的意志力量。支老师特别强调:目标不等于目标效应。如何帮助孩子确立恰当的目标呢?重点要关注三个方面:孩子是否认可目标;目标是否能实现;目标是否清晰明确。
如要为学生树立考试目标,有这样三个选项:①期中考试要考个好成绩 ②期中考试数学要考到85分,英语80分,语文75分 ③期中考试,数学、语文、英语凡是书本上的题目、做过的题目都能得分。那么,哪个目标更合适呢?支老师说:“大多数老师会选择第二个选项,因为看起来这个选项更具体。殊不知,最好的选择是第三个。因为分数的高低受题目难易程度的影响很大,而学生是无法控制题目的难易的,所以,用分数作为目标,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的反映不够清晰明了。而第三个目标项,非常清晰具体。因此后一目标更容易使学生感到可掌控,更能激励学生。”在这里,支老师引用日本马拉松名将山田本一的夺冠秘诀,强调当目标很大时,要学会设置分段目标,然后各个击破,最终到达胜利的终点。
关于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它决定了人面对一项任务时的自信程度和影响人能力发挥的程度。支老师以赛利格曼的电击狗实验为例,说明人如果一直遭遇挫败,非常容易出现一种现象,那就是“习得性无助”。无助感的产生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不断失败与挫折的体验;二是“无法控制行为结果和外部事件”的认知;三是“对外部事件无能为力”的预期;四是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
那么,如何避免“习得性无助”,帮助学生获取自我效能感呢?支老师认为可从“帮助学生获取成功”“帮助学生正确归因”“教给学生辨别、驳斥不合理信念的方法”“寻找例外”四个方面着手。她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小A的物理成绩不好,在和老师沟通以后,小A决定一定要把物理成绩提高上来。于是,他以物理课代表小B为榜样,看小B怎么做,他就怎么做。一段时间下来,小A的成绩丝毫没有上涨,小B却仍然名列前茅。因此,小A准备放弃了。
教师的解决方法:
小A委屈地说:“老师我真的尽力了!上课的时候,小B坐得笔直,认真听讲。我也坐得笔直,认真听讲,生怕老师讲的哪个字我没记下来。下课后小B写作业,我也写作业,出去玩的时间都少了。”当老师了解了小A的日常学习情况以后,并没有立即说什么,而是找来小B,让他说说自己是怎么学习物理的。原来,小A“生怕老师讲的哪个字没记下来”的学习方法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小B上课时着重记下老师这节课讲的主要内容,下课时首先进行知识梳理,并联系之前所学进行课后练习。听了小B分享的学习方法,小A又重燃起学习物理的信心。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恰当使用了“帮助学生正确归因”“教给学生辨别、驳斥不合理信念”等方法,使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支老师说,要想让孩子主动学习,教师要做孩子最好的支持者,不断让他们接收到积极、正面的信号,帮助他们激发、释放自己的能量。
【微分享】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小学 吕海岩
习得性无助就是孩子感受失败太多了,因为这个原因影响学习的孩子其实不难改变,想办法为孩子创造成功的体验,获得自我效能感就会收到效果。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小学 刘晓娜
正确对学生学习被动进行归因,强调主观努力与适合方法等的重要性,不要在人前人后否定孩子的能力,教师的言行要让孩子看到希望,要让他们有奔头。
北京市东城区金台书院小学 刘 霞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我也曾让学生为自己定一个目标,凡是目标定得准确细致和经过努力能达到的,一般都会实现。凡是目标定得空泛的同学,几天之后就把目标抛到脑后了,所以指导学生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是关键。
陈亮亮:学生盲目追星怎么办
崇拜偶像是学生寻求自我独立的表现。青少年追星宜疏不宜堵,其追星的现象反映了自我投射、认同式依恋等心理学知识,教师要合理运用这些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盲目追星。
——陈亮亮
追星是青少年中很常见的现象。根据对明星的痴迷程度,很多学生会主动为偶像接机、送机,参加明星见面会或演唱会,并送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购买明星的CD,看他们参演的电影、电视剧以及综艺节目。同时,还会有意地模仿自己偶像的穿搭,购置与明星同款的衣物、鞋帽以及明星代言的各色商品,等等。在青少年追星这件事上,陈亮亮老师有话要说。
在她看来,在娱乐业日渐兴盛的当下,很多学生会被“小鲜肉”“小鲜花”吸引,沉迷在偶像的大事小情、新闻八卦里,无心向学;有的甚至在明星光鲜亮丽的外表下产生“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针对这些问题,她按照以下流程,轻松遏制住了班上的追星热潮:
首先,正视学生崇拜偶像现象。学生树立偶像是为了实现自主独立,出于认同榜样的心理和从众、崇拜的心理,是急于摆脱父母控制的表现。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从“宜疏不宜堵”的视角出发,不盲目打压,实现合理引导。其次,教师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学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明星”,寻找明星背后的故事,从而对学生做正面的引导。最后,收集有利于当下实现学生积极上进的有效信息,激励学生在向榜样学习的同时,做最好的自己。当学生看到老师比他们还要“懂”自己的偶像时,一下子就拉近了与老师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跟随老师的思路,主动思考“明星”与学科知识的紧密联系、多元智能的综合发展以及各行各业都应具备持之以恒的奋发精神。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不宜用过激的言语给予全盘否定,要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并坦然接受孩子对明星的崇拜;
●当孩子信任你之后,结合孩子的观点,正向引导,并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进行探讨;
●分析完明星表层现象后,应认真分析明星的成长历程;
●让孩子懂得“只有付出才有成功”的道理。
【微分享】
北京市延庆区第五中学 张欣欣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用冷静的眼光去看待明星的成功,而不是盲目的追随。
北京市延庆区第五中学 卢小霞
告诉学生某个明星的奋斗历程,激励他们去努力。引导得好的话,具有一定的榜样作用。
北京市东城区金台书院小学 张路曼
追星的现象现在越来越普遍,而且社会上更多的都是在宣传明星的正能量,很多时候,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大,也可以说有一些明星是学生的榜样。如果能够巧妙充分地利用这种教育资源,不仅能让学生理性追星,还能拉近师生关系。
北京市东城区金台书院小学 栗琳静
在追星问题上,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其实孩子身边也有很多小明星!比如,学校的腰鼓明星、朗诵明星、跳绳明星、科技明星……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就能树立正确的榜样。这样学生在“追星”的同时也会促进自己的进步。
徐航航:学生沉迷电子产品怎么办
当孩子“求点赞”时,我们要趁热打铁,大张旗鼓地去表扬、去鼓励;当孩子遮遮掩掩时,我们就要静观其变,不轻易点破,可以给一个“我懂的”的眼神或者一个赞美的微笑。
——徐航航
如今,WIFI已经被纳入了生活基本需求的行列。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了小小“低头族”,沉迷在电子产品中无法自拔。针对这种现象,徐航航老师将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娱乐时间碎片化,符合人们的注意力偏好;娱乐方式唾手可得,便利性增强;社交功能增强,形成圈子文化,固化娱乐习惯。
徐老师认为,青春期的孩子有这样几个心理特点:非常重视同伴认同,挑战权威;情绪两极化,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渴望成熟,却还难以摆脱思想上的幼稚。要想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需要按照下列步骤,循序渐进地改变学生的关注点。
首先,建立关系。按照共情、理解、反馈的步骤,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接着,收集信息。教师用询问代替审问,以询问事件代替询问观点,补充说话者“遗漏”的相关信息。然后,搭建支持系统。针对学生个体,联合父母、心理老师、德育老师等,统一规则、明确分工,定期交流、团队作战。最后,生活重构。从休闲娱乐、朋友与社交、长辈与榜样、个人特长、学业成就的角度,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循序渐进地为学生搭建新的作息习惯。
徐航航老师强调,教师一定要关注到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这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是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对孩子多点耐心和爱心,从专业的角度给出意见和建议,他们一定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收获比电子产品还要多得多的快乐。
【微分享】
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学校 肖 敏
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和表达,如“你这样做一定有你的道理,能和我说说吗”等。学会尊重很重要,尤其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北京市延庆区康庄中学 李 霞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爱接受新奇、有刺激性的事物。电子产品中的相关内容恰好满足了孩子们的这些需求。因了解而想对策,才是正道。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小学 安 静
受到最大的启发是:问孩子问题的时候要讲究方法,不能问一些孩子不能回答或者不好回答的问题。教师多学些心理学知识很重要!
重庆市珊瑚初级中学校 文 宇
正确和善良,请先选择善良;正确和理解,请先选择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