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它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并不是简单的局限在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会采取提问法,营造师生思维交流与互动的学习气氛,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问题及策略研究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一、明确目标深入挖掘理解学科特点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语文教学目标,比起语文语法知识,写作技巧,阅读理解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良好学习目标的要求,教师就必须深入研究语文学科的特点,知道语文学科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语文知识包罗万象,通过语文知识学习可以对各类学科都有所了解,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会加深学生对于社会的理解,在充分学习人文知识的过程中,语言属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为究其本质来看,语文就是一种语言符号,所有的知识内容都需要语言和文字来承载,这就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
二、创设完善提问环境,倡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提问需要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师应该充分地掌握提问时机,创设完善的提问环境,倡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比如在学习《回到自己的祖国去》这篇文章,教师在学生朗诵时选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音乐进行伴奏,当学生朗诵完毕之后,教师可以讲一些到国外留学的科学家放弃国外的高薪诱惑,毅然回国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接着向学生抛出问题,抓住了“斩钉截铁”这个关键词来设计问题:“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华罗庚斩钉截铁的态度?怎么朗读才能表现华罗庚的“斩钉截铁”?通过三个層次的提问,让学生感受华罗庚急于回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贡献的情感。在环境的烘托下,教师围绕“斩钉截铁”这个关键词提出的三个富有逻辑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去学习知识内容,有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提高课堂提问技巧,调动学生主体地位
提问技巧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巧妙运用提问技巧可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可以让学生对提问内容进行认真的思考,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地位。例如,在“落花生”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由易到难,并与学生的综合能力相符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文章中“父亲”希望“我们”做什么样的人?第二个问题是请用“落花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从提问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问题是按照由易到难,由文章内到文章外的顺序设置,这种提问技巧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问题的答案来看,并不像数学题,非要计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留给学生很多的自由发挥空间。第一问题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学习完本篇文章之后的读后感,“关于希望我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只要学生答案与文章相关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本次回答是学生的第一次思维拓展;第二个作文题目,完全是一个发散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可以让学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第二次的回答是对学生进行的“升级版”思维延伸训练。
四、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提问
在提问时要想确保问题的有效性,就要结合学生认知能力进行提问,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时,教师向学生提问是“谁带领大家挖井的呢”,学生会不假思索的回答“毛主席”,这样的问题就没有有效性,因为在回答时学生并不需要认真的思考,在脑中不会出现新旧知识的相互交流,如果把这个问题换一种角度提问,效果就大为不同:“毛主席为什么要带领大家挖井呢?”围绕这一问题,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局限在“吃水”这个简单的范畴,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已经超出了“吃水”这个基础性的思维方式,他们会对问题进一步延伸,结合所学的“毛主席”相关的课文内容,就会得出“毛主席心系群众、和人民群众在一起,挖井就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等答案。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构建独立的思考模式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的研究课堂提问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魏志宏.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5(01).
[2]虞丽芝.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2(05).
[3]王莉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3).
作者简介:夏香花,沙县高砂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