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2018-05-30 11:00王玉玫
报刊荟萃(上)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互联网

摘 要:在如今,互联网正迅速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讲,互联网为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与管理办法,而能否应用互联网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互联网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互联网

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人生观、价值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越来越力不从心。教育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形势,积极提高自身互联网应用能力,运用网络优势,妥善应对互联网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新形势革新思想,创建网络管理平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互联网环境下迅速开展。

一、互联网时代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学生思想受网络影响日渐加深,学生的社会价值观等极容易被网络言论改变。当今学生对互联网的利用率非常高,主动性强,从网络信息上来讲,教师依然有思想深度与理论理解,但不再有信息优势,这就对教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环境下,如果能够利用好互联网的思想传播、塑造作用,建设互联网平台,通过引导,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实效,发挥更大作用。

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虽然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但是传统的知识传播媒介纸、笔、黑板等依然还会是学校知识的载体,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不过,在经过调查后发现,大学生学习动力相对高中下降明显,对于这些已经接触了十几年的纸、笔,传统的课堂教学多会感觉兴致缺缺不认真听讲甚至逃课现象普遍。反之对于互联网上的知识、言论浏览、评论欲罢不能,这一情况使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工作更难开展,而采用网络教育,将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大学生面临的挑战

网络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学生从网络上自由获得各种信息,成为学生看世界的重要窗口。在为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消极言论也迅速传播,学生辨别能力差,难以分辨真假,很容易被利用。一些拜金、享乐主义、利益至上论对学生产生冲击,在遭遇一些困难后很容易对这些世俗、消极思想产生“共鸣”,加之不需要面对现实,不用面對面,给了学生很大安全感,肆意发表消极言论,更成为不良网络信息传播者,在对真实社会社交生活产生隔阂的同时使价值观难以找到正确方向,也使网络环境更为复杂。

(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学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到各种最新信息,这些信息虽然真伪难辨,但很可能更加全面,而不是被压缩的课堂知识点。教师往往并不关注网络情况,也没有时间整天泡在网络上,但网络每天都有大量信息更新,出现很多新名词,新思想,从而使学生有一种思想上的优势,老师反而给学生一种与时代脱节的感觉,形成代沟,加之一些网络误导,使学生认为老师思想古板,对教师地位造成挑战,对教师教育工作也产生抵触心理。

(三)传统教育方式受到的挑战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类信息,自由发表言论而不被追究。如果自幼受到传统教育,在每天面对西方自由思想的冲击下,很难保持本心,被西方思想吸引、同化,从而使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大打折扣甚至被全盘否定。而传统教育方法、方式在互联网快速的思想传播与灌输下难以为继,越来越受学生抵触,加之网络上对教育的各种质疑,给教育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三、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要有“跨界思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破传统思维束缚,适应互联网环境,收集处理网络带来的多维信息,针对学生主体意识强的特点,可以开展广泛的跨界合作,利用互联网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传播大学精神,以长久对学生思想产生影响。通过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应用,主动与学生共享正面信息,多部门联合删选、过滤网络信息,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传播理论知识,分享正面事迹,培养学生归属感,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

(2)教育工作者要提高网络信息素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坚定立场与道德素质,而在网络环境下,互联网应用能力是必须强化的基础素质。教育工作者不能只了解网络,而是要从思想上接受网络带来的变革,并能够利用这种变革产生的力量,主动学习,开设专门网站宣传政治教育在互联网上的主导地位,引导舆论方向;建立、加强信息优势地位,继续保持思想政治信息优势,将正确、有益信息应用到教学中,加强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做针对性宣传教育,使教育与时俱进。

(3)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基于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全方位的宣传平台,整合各种宣传站、聊天工具、社交平台,融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力求发展成为学生看得到、愿意看、有启发、可参与的网络教育平台。要以平台为阵地,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收集学生喜好,方便开展针对性教育工作。对于不良信息与网络言论风气,及时澄清与解读。与新媒体互动,宣传,确保主流价值观在正确引导下,使学生在不断耳濡目染下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束语

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信息更新快,时代气息浓郁,对学生思想影响很大。要想做好当今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思想与方法,投身网络,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采取跨界联合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减少不良思想、风气对学生的侵染,在网络上建立思想宣传营地,占领网络制高点,使教育工作与时俱进,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李金.“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选择[J].学术论坛,2016,38(2):159-162.

[2]白洁.互联网思维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融入性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48-52.

[3]张宝君,刘静涵.“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4(1):114-119.

作者简介:王玉玫,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思想政治互联网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