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写作教学内容构建的两个基本原则

2018-05-30 04:43司新华
语文建设·上 2018年6期
关键词:个体性综合性人文

司新华

2007年,王荣生先生在《我国的语文课为什么几乎没有写作教学?》一文中痛切地感慨:“我国的语文课几乎没有写作教学。”这“批评”甚为严厉,但这种现实,至今还在基础教育界较大范围、较大程度地存在。

高中阶段写作教学内容缺失科学性,严重影响了写作教学效率和写作教学的学科地位。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写作教学内容零散、简略;重一般技术性教学,轻写作素养的整体性培育;未与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发展需要相适应,未与学生思维和写作技能的形成及发展规律相适应,不太符合写作能力形成和发展规律。缺少科学的写作教学内容体系,缺少构建写作教学内容体系的科学原则,是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对此,笔者提出建构高中写作教学内容体系的两个基本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

清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别类分门,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早已成为日常教学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方法,建构高中写作教学内容自然也应该如此。

1.与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相适应

适应教育对象发展需要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人格情操是写作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品德等心理特征,是构建高中写作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写作素养的重要基础。

(1)适应高中生思维特征

“15—17岁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趋于初步定型或成熟的时期。”这个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主导地位,“他们能够将高级推理过程和逻辑思维过程运用到社会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上,开始思考一些抽象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政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哲学问题以及伦理道德问题等,涉及一些抽象的概念,如民主、友谊、公平、忠诚等。同时,他们能理解并一定程度运用演绎与归纳、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等思维规律。可见,高中生的形式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在迅速发展,处于抽象逻辑思维成熟、思维整体结构形成的重要阶段。

高中学生的形象思维也在不断发展。随着表象内容的逐步丰富和深刻,想象的认知操作能力和创造性也有了很大提高。

高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和批判性,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也有了显著发展。这表明,高中学生已经能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一定程度地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但由于思维能力的欠缺,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容易片面化、表面化和产生动摇,容易受错误思维方式和思想的影响。

此外,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心理显示出‘闭锁性,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大轻易地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可见,高中生思维的反省性、监控性特点越来越明显,正处于理性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很明显,抓住高中生思维成熟时机,提高其认知和思维能力相当重要。构建基于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写作教学内容应该全面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兼及形象思维能力,重视并发展其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和批判性,增强学生的反省性,促进其自我完善。写作教学内容中的文体学习设置,应以议论类文体写作为主,记叙抒情类文体写作为辅。写作学习方式也应与高中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闭锁性特征相适应,增加自我学习与写作方式,比如研究性写作、自由写作。通过这些适应学生认知与思维特征的写作教学内容和写作学习方式,全面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认知能力的深入发展,丰富、提升学生的思想内涵。

(2)适应高中生情感特征

高中阶段是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一方面,随着“成人”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性、社会性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在增强,加之理想化程度较高,对未来充满憧憬,有勇敢追求未来、道义的热情和勇气,所以,他们常常敢想敢说、敢作敢为。但由于认知的片面性、不稳定性,情感常常呈现倔强、容易偏激、波动性大等特征。另一方面,“高中生的情感在外部情绪、内心表现上还具有两极性”,比如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以及真实性和虚伪性等矛盾状态等。因此,这个阶段学生的情感还具有丰富的、难以把握的复杂性,是学生形成良好个人修养的关键时期。

高中写作教育要培养学生较强的认知能力、沉稳的性情和高尚的人格情操等写作的基础素养,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这些认知与情感特征,增加与这些阶段性特征相适应的人文学习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社会性、复杂性、理性和情感性。比如,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责任感;加强对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个人因素与成功的关系的认识;丰富、完善自尊心、自信心,强化追求个人事业、社会发展的热情与意志;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发展需要,培育正确的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以及良好的认知结构、较强的认知能力,沉稳、深厚、个性化的情感内涵,为写作提供积极、丰厚的认知与情感基础。

(3)适应高中学生品德特征

“15—16岁(初中三年级第二学期至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品德的初步成熟期”,但是“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或智力表现的可塑性较大,道德认识和思想变化也起伏不定”。可见,中学后期是学生品德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

因此,高中写作教学内容设计要高度重视高一阶段学生品德的培养,通过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加强社会规范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观念体系和规则,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境界。

2.适应思维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1)思维阶段性发展的主体路径

思维发展都要经过从最初的直观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这个途径表明思维发展有阶段性和重点发展期,抽象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

抽象逻辑思维分为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是走向辩证逻辑思维的必由之路,辩证逻辑思维是人类最高级的思维形式,其成熟标志着思维整体结构的形成。批判性思维在辩证逻辑思维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辩证逻辑思维形成的必要条件,是辩证逻辑思维形成的必经环节,是辩证逻辑思维的推理进程,是对事物矛盾的分析和综合,应予以充分重视。因此,适应思维阶段性发展规律的高中写作抽象思维培育的基本路径应为:形式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維→辩证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

(2)思维发展的全面性和关联性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思维的两种基本类型。“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涵盖了人脑中的所有表征,所以思维具有全面性特点”,即人类是用全脑来思维的。在形象思维发展过程中,抽象思维在随之产生和发展;在抽象思维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也在丰富和提升。并且思维的后期习得与前期学习会自然融通、综合发展,所以思维发展还具有关联融通性特点。

基于以上对思维发展规律的分析,思维发展应该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重点阶段性发展和全面协调性发展,这样才符合思维发展的科学规律。构建高中写作教学内容,就应基于高中生思维发展特征,遵循思维发展规律和路径,重视抽象思维的发展及其与形象思维的关联融通性,促进思维的全面、综合、深入发展。

3.适应写作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写作技能虽是一种特殊的心智技能,但技能的形成必须经由专题技能学习的阶段性到综合性这一过程。由于表达技能手段的丰富性,技能运用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写作技能的形成呈现技能学习的专项阶段性、综合性、个体主观性特点,写作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路径应是:培养写作技能点的阶段性学习一综合运用写作技能点的综合性学习(章节内技能点、后章节对前章技能点的综合,文体交错写作产生的文体写作技能间的灵活性综合影响)一综合性技能个体选择性自由运用。

这个路径既让写作技能点的能力得以形成,又让技能点得以综合运用,学生的综合性技能得以选择性、个性化自由发展,呈现丰富性、生动性、运用的个体性特征。

比如,在叙述、描写两个能力点的阶段性和综合性学习之后,进行叙述、描写系列能力点的综合性运用,综合性技能个体选择性自由运用;在抒情方式能力点的阶段学习与综合性运用之后,进行叙述、描写、抒情方式的综合运用,综合性技能个体选择性自由运用;在议论方式能力点的阶段学习与综合性运用之后,进行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方式的综合运用,综合性技能个体选择性自由运用等。

二、整合性原则

南朝范晔在《狱中与诸甥侄书》中说,文章“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很明显,他认为“意”与“文”的融合构成了文章。这里的“意”是带有作者个体性的人文内涵,“文”是承载写作技能的语言符号、表达方式的个体性表达,其中作者的思维能力是“意”与“文”产生的深层原因,“意”与“文”里融合了作者的思维能力。可见,文章是作者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写作技能的综合性、个体性反映,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这三个主体因素关联融通性、综合性和个体性的特点。因此,写作教学内容的构建应该充分考虑组成文章的这三个主体因素,并将这三要素的培育与作者个体性写作能力的形成全面融通、系统设置,使学生的写作素养在系统的整体性融合学习中得到一体化的、丰富的、個性的发展。整合性原则应是写作教学内容构建中写作素养整体性、个体性发展的必经之路。

1.系统整合、设置写作教学内容三要素的培育体系

即在写作教学内容构建中系统整合构成文章内容的人文素养、思维方式、写作技能这三个要素,形成系统培育三要素的内容体系,亦即写作学习的主体内容。构建中,把三要素分专题纵向设计后,形成每一要素培育的专题横向组合,融通为一个和谐的专题学习整体。通过人文素养专题学习里的材料或篇章体现并行专题学习内容里的思维方式、写作技能,思维方式与写作技能融通,与专题写作技能点配套的范例从不同角度或不同层次系统对应专题学习的思维形式、人文专题内涵,实现思维方式、人文素养、技能学习的相互融合、促进,整体、协同发展。比如“创新·发展归纳分析一”学习专题:在人文专题“创新-发展”的学习材料里,体现“归纳分析”思维和“归纳分析”写作技能;“归纳分析”的思维方式与“归纳分析”写作技能融通;在写作技能专题“归纳分析一”里的范例材料从不同角度或不同层次系统体现人文专题“创新·发展”的人文内涵、思维方式。

由系统设置的每一学习专题和谐地构成整体的三要素学习内容体系。比如专题一“公正·法治”(含“联系地分析”思维方式体现)+思维点、写作技能点融合的辩证分析之联系地分析一专题二“自由·平等”(含“发展地分析”思维方式体现)+思维点、写作技能点融合的辩证分析之发展地分析……

2.个体性写作能力四种生长方式与写作教学主体内容设置的系统整合

即在写作主体内容的构建中,系统融入“四个结合”。写作是一种富有个性的自由的创造性活动。人文素养、思维方式、写作技能的教学皆以个体性习得为目标。要实现这些写作素养的习得,文章组成要素的融通性习得、个体性生长是写作教学内容构建的核心之一,所以写作能力的个体性生长方式应予以充分重视。

(1)四个结合

读写结合。写作能力的提升与阅读有着直接的关系。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主张读与写结合、读与写相互促进。在写作学习内容体系构建中的读写结合,即阅读、涵泳体现思维方式、人文素养、写作技能的文本内容,与在阅读的启发、参照下的写作实践相结合。通过每一专题教学内容里的读写结合,不仅实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还实现了思维方式、人文素养、写作技能的个体性习得,为写作表达打下了坚实基础。

阶段性和综合性结合。技能的获得必须经历认知、习得、保持与迁移过程,才能达到自动化。这里的“认知”即为学习技能知识,“习得”“保持”表明技能的获得需要过程和阶段,“迁移过程”表明技能形成需要经过灵活性、综合性、迁移性的运用,“自动化”表明个体性能力的内化形成。思维能力的发展、人文素养和写作技能的形成同样遵循了这一规律,学习过程具有阶段性、综合性、迁延性、个体主观性特点,所以写作教学内容设置应该遵循阶段性和综合性结合这一基本规律,将思维方式培育、人文素养和写作技能的阶段性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通过这一过程,促进个体素养与表达能力的习得。

比如,写作技能学习中演绎分析论证的阶段性与综合性结合:演绎分析一、二—演绎分析技能综合运用;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写作技能培育的阶段性与综合性学习结合:“公正·法治”专题+思维方式、写作技能点融合一“联系地分析”—“自由·平等”+思维方式、写作技能点融合二“发展地分析”—“文明·和谐”+思维方式、写作技能点融合三“一分为二地分析”;思维方式、写作技能与人文素养培育的综合强化:“社会·幸福”+辩证思维方式思维与写作技能点融合的综合运用。

与“交叉互补”结合。由于思维与写作技能互补融合,所以在写作教学内容构建中应遵循思维发展规律,注意思维与技能在内容设置中合理、交错配置,促进思维与技能的互补性综合发展。与交叉互补结合,是相关因素的关联性、互补性习得的重要方式。比如通过在议论文教学中插入记叙抒情类文体写作,实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互补发展,增强文体写作能力;在辩证思维方式学习与写作实践中插入批判思维方式学习与实践,实现思维方式与表达技能的交叉学习与互补习得等。

指定任务与自选结合。写作学习有个体习得性特点,所以写作教学内容应将内容与方式的指定性学习与自由选择结合,实现写作素养个体性的自由生长。比如,在每一专题主体内容学习之后,加上“自定人文点+综合性技能个体选择性自由运用写作”等。

(2)个体性写作能力四种生长方式与写作教学主体内容设置的系统整合

即在写作教学主体内容的设置中,每一主体内容的序列内容里都将阶段性与综合性结合融入其中,整体学习内容序列中贯穿读写结合、与“交叉互补”结合、指定任务与自选结合,实现个体性写作能力四种生长方式与写作教学主体内容设置的系统整合,促进写作素养的整体性和个体性生长。

适应性和整合性原则在构建高中写作教学内容中的运用,既全面适应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思维发展的需要,又契合了写作能力形成的基本规律,全面培育了学生的写作素养,是构建写作教学内容体系的科学选择。

猜你喜欢
个体性综合性人文
论邓·司各脱个体性概念的形成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个体化时代与我国社会工作的新定位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
论个体化社会中社区教育服务居民个体性学习的策略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