ぱ术主持人语:
2017年,是费孝通先生明确提出“文化自觉”理念20周年。在这一年里,有关费孝通“文化自觉”思想的探讨,成为该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引人注目的热点之一。本刊分别在2017年第3期和第5期开设“费孝通文化思想研究专题”,刊发两组分别来自社会学、人类学和艺术学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对于费孝通“文化自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其丰富深刻的理论内涵、其重大的思想价值及其在当下乃至未来的意义等等,展开了热烈讨论。学界两次专门纪念费孝通文化自觉思想提出20周年的学术活动,则将这种探讨形成两个小的高潮:其一是2017年4月28日下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文化的历史叙事与现实对应——纪念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理论二十周年座谈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和外语教學与研究出版社等共同主办,从人类学、社会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个视角重新解读了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思想。其二是2017年12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西藏大厦举行的“文化自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暨费孝通学术思想研讨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主办、民盟中央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来自海内外社会学界、人类学界、艺术学界的3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文化自觉思想溯源、“文化自觉”思想的解读与当代价值的分析、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当下实践、文化自觉与“一带一路”关系的探讨、文化自觉与多民族社会的未来发展、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中华文化复兴等热点议题展开热烈研讨。本刊2017年第3期刊发的一组文章,大多取自上述第一次研讨会;而本期选发的四篇论文,则全部选自上述第二次学术研讨会。
这四篇论文中,纳日碧力戈等《文化自觉的国家表达:从政治共同体到共有精神家园》认为费孝通提出的“文化自觉”成为中央领导人提出的 “中华文化认同”的先声;“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认同的“升级版”,意在创新,以巩固中国政治共同体的精神根基。处理好文化“多”和“一”的关系是关键所在:各民族的语言文化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它们互相交融,彼此重叠,形成连续体。作者指出:如何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这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政治韬略,也需要深入草根的民间智慧:“一”是制度要求,“多”是生活呈现,二者结合,各取所需,相得益彰,属于中和之道。在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相互关系上,既要取得根本方向上的一致,又要将政治与文化区别对待,做到政治一体,文化多元;以政统族,多族共和。这无疑是因费孝通文化自觉思想的启迪而提出的具有国家政治、文化战略意义和高端智库意义的深度思考。
王廷信《文化自觉与艺术创作》一文聚焦文化自觉与文化创造之间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认为文化自觉是文化创造的起点,文化创造是文化自觉的目标。要让文化自觉进入每个个体的灵魂当中,才能让文化化为每个个体的生命动力,自觉从事文化创造。在艺术创作领域,也需要艺术家把文化自觉化作自己的生命动力、化作无穷的创造力,从而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经典之作。作者的思考超出了近年来人们仅仅局限于探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二者之间的关系的思维惯性,从文化自觉的最终目标着眼,大力呼唤民族文化创造力的回归,而且将这种创造力寄托于每一个从事文化艺术创作的个体与主体。这无疑是对文化自觉探讨的深化与拓展。
董波《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理论思潮探析》回顾和描述了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理论思潮,并认为文化自觉理论思潮发展目标应定位于创建学派。创建学派是文化自觉理论思潮今后的发展目标。对于将文化自觉的探讨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创建学派这一观点,我有些担心其把文化自觉的目标狭窄化了。文化自觉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它是全民族的事情,是每一个国民都应努力做到的事情,而不是某一部分人的事情。不过,专门对“文化自觉”进行学理性思考与探讨,有没有由思潮发展为学派的可能性、必要性呢?我们不妨听听作者在认真思考基础上提出的见解。
最后一篇综述,由安丽哲博士撰写,可以帮助我们对“文化自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暨费孝通学术思想研讨会”这次分量颇重的学术研讨活动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有一个概貌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