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主持人语:
台湾青春电影作为最有影响力和票房号召的类型几乎变成了台湾电影的代名词,从健康寫实的青春片《寂寞十七岁》到《蓝色大门》再到《《我的少女时代》等都提供了我们进入台湾青春电影类型历史的清晰线索,林孝谦作为台湾新生代导演一员,在继承青春电影类型的同时也企图有所突破。他创作了《街角的小王子》(2010)、《与爱别离》(2011)、《回到爱开始的地方》(2013)、《五星级鱼干女》(2016)等多部长片。此次专题围绕这为导演展开。在北师大教授张燕对导演林孝谦的访谈中,可清晰看到导演的拍片成长轨迹:从短片到长片的创作,从最初的探索到风格的确立,访谈结尾处对导演对当下台湾电影状况、青春类型等话题进行了创作者与市场、区域的关联性讨论。张燕教授的《情节剧结构·对照的时间观·另类的在地化表达——林孝谦电影研究》是基于对林孝谦访谈之后的研究论文,将林孝谦放在“后海角”时期来考察,也即《海角七号》之后的台湾电影背景之下,从剧作及影像中所呈现出来时间和空间处理做出了一定深入的考察,尤其是在地化的部分,更凸显了“后海角”时期台湾电影中身份议题的趋势性。《拍给心灵的浪漫诗——林孝谦电影研究》则将林孝谦所拍摄的作品归为纯爱及治愈系电影,并通过对电影的叙事、镜头细读进入这为台湾青年导演的研究。《一封不会抵达目的地的信》则选择了一个特别的物件——信——作为理解林孝谦创作的入口,作者结合拉康和德里达的镜像理论对导演创作的变化趋向和创作旨趣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