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目:《探索儿童的绘画世界》 推荐理由:绘画作为开启儿童艺术之门的重要活动,一直受到父母的高 度关注。但在宝宝学绘画的路上,父母的疑问也很多。本书从儿童心理 发展的角度,回答有关儿童绘画的诸多问题,并将科学的理念与多年实 践研究经验传播给更多的父母和教育者。
推荐书目:《探索儿童的绘画世界》
推荐理由:绘画作为开启儿童艺术之门的重要活动,一直受到父母的高度关注。但在宝宝学绘画的路上,父母的疑问也很多。本书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回答有关儿童绘画的诸多问题,并将科学的理念与多年实践研究经验传播给更多的父母和教育者。
一个妈妈指着歪歪扭扭的线条组成的小汽车轮廓,问:“他画的是什么呀?怎么照着画也画不像啊!”
天天想画个茶壶,妈妈看了一眼,笑道:“这是茶壶啊?我还以为是个南瓜!哈哈哈!”
诚诚想画个消防车,缠着妈妈教,妈妈一脸蒙圈,觉得从消防车到画纸,距离好远。
这些场景是不是很熟悉?这些熟悉的场景在不自觉中透露出很多父母对于儿童画的基本认识。儿童画到底是什么?我们该关注画还是关注儿童?父母应该给予宝宝什么样的支持和引导?为此,我们采访了《探索儿童的绘画世界》的作者——在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领域深耕18年,有着丰富研究成果與实践经验的李甦老师。
儿童画里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
很多时候,父母都是在使用教成人的方式来教宝宝,让宝宝照着画好的图画来画画。李甦老师强调,儿童画并不是成人画的简化版,儿童画的表现形态与成人画是迥然不同的。儿童画的创作主体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儿童,宝宝在画画能力上的表现,同时也是其身心发展特点的展现。所以,儿童画必定会深深打上儿童发展与学习特点的烙印。
比如,绘画中的涂色整齐,这个任务只有在宝宝精细动作发展成熟之后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很多父母在意他“线条笔直”,这样的目标只能等到宝宝的小肌肉的控制能力成熟后才能达到。而低龄的宝宝,由于能力不成熟,势必会画出歪歪扭扭的线条,涂上深浅不一的颜色。再比如,低龄宝宝的认知记忆容量有限,如果在绘画过程中被打断,回来之后往往会接续不上原来的构思而改画别的内容。这些看似是画面上出现的问题,其实反映的是宝宝的画画时卷入的心理活动的特点。所以,不能从画出的静态作品去要求宝宝如何绘画,而要看到宝宝画画的过程也是一个能力和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单纯的艺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还不足以支持宝宝完成艺术活动。只有从绘画过程中所需要的能力发展角度去培养宝宝,宝宝才能画得更好。
随意画≠自主表达
有一批崇尚“自由”的父母认为,要保证宝宝自由表达的权利,就得让宝宝随意画,成人不要干涉和限制。李甦老师指出,尊重宝宝并不等于放任宝宝,随意画并不等于自主表达。一定要避免以让宝宝自由发展为借口,对宝宝的发展无所作为。
她认为,“把儿童绘画交还给儿童,并不是静待花开,等待儿童的自然成熟。把儿童画交还给儿童是指的是要让儿童成为自己绘画活动的主人,掌控绘画的过程,自主地表达对世界的认识。”李甦老师解释到,自主体现了创作主体对自己活动的掌控,是以能力为基础的对自己愿望、意图和想法的实现,所以自主表达并不是无目的的随意表达。
她指出,宝宝想要自主表达,只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孩子在认识世界、获得和积累绘画经验上,都需要成人提供支持。他的自主能力的发展是在与成人互动中而获得的。比如,宝宝特别喜欢画花,父母可以带上画板和画架、小板凳,多带宝宝去观察不同花的不同种类和不同形态,观察花瓣的形状和颜色,等等。再如,有些小男孩只喜欢画车,父母除了带他观察、记录车的样子和形态,还可以帮他进一步扩展主题,比如其他的交通工具,街道的场景、建筑等等。在成人的适当引导下,宝宝的表达能力在绘画过程中会得到提升,表达需求也会得到满足,宝宝才能真正体验到自主表达的自由与乐趣。
画与说,不分家
很多父母并不知道,儿童画,有一半是需要通过语言说出来的。因为语言与绘画一样,都是符号系统,都是宝宝用来传递意义、交流思想的媒介。这两个符号系统虽然不同,但发生发展的过程非常相似,甚至会在儿童绘画过程中完美协调、动态发展起来。一开始,宝宝画不了的部分,可以用语言描述来补充表达。慢慢地,宝宝能够画出越来越多的细节,绘画的计划性也越来越强,画与说之间也越来越协调。所以,李甦老师说,宝宝画画,多跟宝宝聊聊他的画也很重要。说到这里,父母会追问,跟宝宝聊他的画,究竟该说些什么呢?
你想画什么?
一开始画画,宝宝并不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需要逐步引导,让他明确自己要表达什么。比如跟他讨论“你想画什么?”“你想在上面还画些什么?”之类的话,让他的创作意图慢慢明显起来。有了创作的意图,画才能真正成为宝宝自己的。
其实,从乱图乱画,到画出很有形态的内容,这背后推动宝宝发展的动力正是他的表达意图——心理学称为表征意图,即“我希望表达什么”。这种意图会促使他去不断地画出一些图形来代表生活中的事物。如果经常跟宝宝讨论分享他画的内容,慢慢引导宝宝明确自己的表征意图,就能够推动他一次又一次地创作,把画画的主动性与自主表达真正地交到宝宝的手上。
你打算怎么画?
宝宝在绘画过程中会发现,他想画的东西未必能够在画纸上呈现出来。这是他在自主表达路上遭遇的难题。
此时,父母可以根据宝宝的心理发展特点帮宝宝组织并丰富知识经验,帮他提升与绘画相关的核心能力。比如,宝宝想画蜻蜓,可是不会画翅膀。父母就需要引导宝宝观察蜻蜓,然后与他原有的知识经验挂钩,问他:“你看蜻蜓的翅膀像什么?”很多宝宝会说:“像餐刀。”这样就能帮宝宝转化经验,让他学会用形状来代表一个事物。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宝宝学会构思,来帮他有意识地学习如何规划,让自己的表达更好。比如问:“你打算在什么地方画你说的小兔子呢?”“你的小树会在哪里呢?”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宝宝对画面的结构和布局有一定的思考。慢慢的,宝宝就学会了构思。
只要是你画的,就是最棒的!
评价宝宝的画作是父母难把握的事情。首先,父母要告诉宝宝:“你看到的东西,你觉得它是什么样,你就可以画出来,而且画出什么样都是你自己的,这是最棒的。” 这些话传递给宝宝的信念是:只要是我画出来的,就是好的。
其次,父母需要把对画的评价转换成对内容的探讨和解读。比如,宝宝画了一个菠萝,父母看了即便觉得不像菠萝,也要警惕自己头脑中的固化形象,跟宝宝讨论:“你画的菠萝好有趣,菠萝身上的刺儿在哪里?”父母还可以找到画中最独特的地方跟宝宝讨论,比如:“你画的兔子很胖,它是不是很骄傲啊!”这不仅能够鼓励宝宝画画的信心,还能够引起宝宝进一步的思考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