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儿歌我是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与评析

2018-05-30 10:48聂艳华许双全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雨鞋音韵月牙

聂艳华 许双全

教学篇目

《小蚱蜢》《妹妹的红雨鞋》《谁的耳朵》《月牙》《大年初一扭一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音乐,感受儿歌和儿童诗的不同韵律。

2.通过朗读,体会儿歌的节奏美和儿童诗的韵味美。

3.体会儿歌通俗易懂和儿童

诗含蓄典雅、韵味深长的语言表达特点。

4.抓住儿童诗想象的语言特

点尝试创作。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音乐区分

1.出示文本,学生朗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组有趣的诗歌,首先请大家大声地朗读,把字音读正确。(出示诗歌:《小蚱蜢》《谁的耳朵》《大年初一扭一扭》《妹妹的红雨鞋》《月牙》。)

2.音乐和诗歌是绝配哦,有诗歌怎么能少得了音乐呢。老师准备了两种伴奏,你们听——(播放节奏感强的鼓点和旋律悠扬的钢琴伴奏音乐)这几首诗歌你觉得选哪个作伴奏合适呢?

生依次为五首诗歌选配乐并朗读。集体构建,达成共识。

师汇总选择结果:好,现在看看你的记录,用鼓点伴奏的有《小蚱蜢》《谁的耳朵》《大年初一扭一扭》;用钢琴伴奏的有《妹妹的红雨鞋》《月牙》。

3.引发学生质疑。

刚才看上去长得很像的一组小诗歌一读就被我们分成了两类。你有什么疑问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4.归类总结,揭示议题。

老师现在可以告诉你,用鼓点伴奏的这三首有个名字叫“儿歌”,用琴声伴奏的两首也有一个名字叫“儿童诗”。“你是儿歌我是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对好

朋友。

二、解读儿歌,发现特点

1.用拍手、问答、打节奏的形式朗读儿歌,体会儿歌的节奏感。

怎么才能认识这对好朋友呢?那就让它们站在一起,我们好好地听一听,看一看。(出示三首儿歌,播放音乐。)

老师来做指挥,我们一起读。《小蚱蜢》拍手读;《谁的耳朵》我来问,你来答;《大年初一扭一扭》拍着桌子读。

三首儿歌一起读,你有什么感觉?

儿歌里到底藏了什么样的密码,让它读起来节奏感这么强呢?

2.引导学生听一听,关注音韵,发现儿歌外在形式押韵的特点。

你仔细听——(板书:听)

教师读《小蚱蜢》,重读强调每句最后一个字,引导学生发现押韵的特点。(板书:押韵)

只有《小蚱蜢》押韵吗?另外两首儿歌押的什么韵?

儿歌都押韵,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特点,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3.引导学生看一看,关注句式,发现儿歌句式整齐的特点。并体会读,再次感受儿歌欢快的节奏美。

师:我们再仔细看一看,(板书:看)从儿歌句式的长短,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对,每一小节字数、句式都一样,特别整齐。(板书:整齐)对呀,这是儿歌的另一个特点:句式比较整齐,就像鼓谱一样。

儿歌为啥节奏感这么强的密码就这么被我们破译了。

4.调动积累,发现生活中的儿歌、游戏中的儿歌,感悟儿歌内容通俗易懂、简单直白的语言特点。

师:其实在我们每个人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儿歌了。你牙牙学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跟你说: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这样的儿歌你是不是会很多?

师:有些游戏还经常用儿歌伴奏,这样的游戏你们都玩过什么?

师:儿歌就是这么简单,易懂,好玩,陪伴了我们的幼儿时代。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诗开始走进我们的视野。它的感觉和儿歌一样吗?我们还是从读开始。

三、品读儿童诗,感悟意韵美

1.学生朗读《月牙》《妹妹的红雨鞋》,感受儿童诗与儿歌不同的音韵美。

有了儿童诗的味道,但是还不足。老师也想读一读,你听听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范读《妹妹的红雨鞋》,强化儿童诗的音韵美。学生评价。

老师之所以这么读,是抓住了儿童诗的特点。你发现儿童诗和儿歌有什么不一样了吗?

朗读比较,对照儿歌语言特点发现儿童诗音韵、句式自由的语言特点。

儿歌押韵,儿童诗呢?——不押韵。

都不押吗?——有的句子押韵,比如《月牙》。

对,儿童诗就相对自由了,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板书:

自由)

你再仔細看一看,儿童诗的句式和儿歌有什么不一样?

师:对,儿童诗的句子可长可短,完全由表达需要决定,也特别自由。那就让我们把儿童诗这种自由的美读出来。

2.品味《妹妹的红雨鞋》,发现儿童诗语言表达含蓄典雅的特点,并发现儿童诗中的想象。

(1)诗中有画,边读边描绘

画面。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学生体会读;学生展示读。

师:越来越有味道了。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看到了一个小女孩穿着一双红雨鞋在雨地里玩;看到一条红金鱼游来游去……

师:真的有红金鱼吗?

生:没有,是诗人想象的。

师:想象让画面更生动。再读,你还能读出更丰富的画面。

生:我看到了玻璃窗后面有一个人在看妹妹玩。

师:他是谁?

生:妹妹的哥哥或者姐姐。

师:在他(她)的眼睛里,窗外的世界就像一个大鱼缸。这就是儿童诗,读着读着,画面就一层又一层地跃出来。

(2)诗中有情,边读边体会情感。

诗中不仅藏着画面,还藏着人物的情感,你读到了吗?

生:我读出了妹妹的快乐!

师:她为啥快乐?

生:在雨地里玩,很开心;红雨鞋是新买的,所以很开心。

师:还有一个人也很快乐,他(她)为什么快乐?

生:因为妹妹开心,他也开心。

(3)品读中聚焦“想象”,想象让画面更生动,让情感更细腻。

不计较自己的境遇,能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幸福。其实,哥哥的快乐还不仅这些,他还享受着想象的快乐。他能把一双红雨鞋想象成红金鱼,即使不能出去玩,这种想象也能带给他快乐。就像我们坐在这里读林焕彰的诗,也能感受到快乐。这就是想象的魅力,它让儿童诗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3.品味《月牙》,自主发现诗中的想象。

学生品读《月牙》,发现作者奇特的想象。

没有味道的月亮在诗人那儿变得——又甜又香。鸭梨和月牙像吗?不像。但是诗人有办法——咬一口。

师:诗人在问我们是哪个馋嘴的娃娃咬了一口。

生:是乌云;是星星;是天狗;是我自己……

师:是谁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的想象也跟着诗人飞扬了起来。这就是儿童诗的味道。

四、调动积累,进行创编

1.金波爷爷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诗人。我想问问在座的小诗人们,这弯弯的月牙在你的眼里是什么呢?

出示弯月图,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点评。

那胖胖的满月在你的眼里又是什么呢?请动笔把它用儿童诗的语言写下来。

2.学生创编,展示作品。

点评小结:一个个小诗人在我们班诞生了,看来写诗没有那么高深莫测。

出示学生作品《不知道》:

不知道

想来想去

就是不知道

为什么就我不知道

唉!

看来还是读诗太少!

师:老师给他补充了一句:看来还是读诗太少!下课。

专家评析

儿歌与儿童诗像一对孪生姐妹,均以利于儿童吟唱歌咏,具有一定节奏、音韵的语言形式,来形象生动地反映儿童喜闻乐见的生活现象与情趣。但儿歌内容浅显单纯,语言通俗直白,节奏感、音乐性更强;儿童诗则内容意蕴丰富,语言形象优美,音韵感、意象性更显。本课智慧地借用群文阅读形式对比读议,引导学生对这两种相似而又小有区别的文体的特點简要感知,以助其读出不同的语言表达特色与感受。这是整体教学设计上的创新。

教学实施中,以选择不同配乐伴读,生动感受区别;以分类解读品读,发现儿歌节奏音韵特点和感悟儿童诗语言意蕴特色;以调动积累进行创编,来强化认知:不仅使教学过程读与议结合、识与悟融通、学与创链接,生动有趣,而且巧妙地形成了“音乐伴读感受区别→对比读议感悟特点→创编体验强化认知”的语文学习链,高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这也显现出本课教学的独具匠心。

当然,如有可能,从两者内容呈现特征、语言表达特点、音韵诵读特色等方面,稍加精要地比对读议出些具体可感的异与同,可能更具实际教学认知价值。

猜你喜欢
雨鞋音韵月牙
我和月牙拉钩钩
月牙湾
弯月牙
造月牙
小赛的新雨鞋
一双雨鞋背后的故事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诵读古诗词 体验音韵美——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
雨鞋出逃记
妹妹的红雨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