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运成,林文倩
(龙岩学院心理学系,福建龙岩 364012)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大量青壮年赴城市务工,这些外出务工的青壮年由于工作不方便照看孩子等原因,给农村留下了现代社会关注的弱势儿童群体之一——农村留守儿童。从已有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来看,从传统心理学视角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文献较多,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方面的文献相对偏少;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情绪健康(如焦虑、抑郁)的文献较多,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学业行为(如学业拖延行为、学业求助行为)的文献偏少;理论研究的文献较多,实证研究的文献相对不足。据此,本文拟用实证研究方法从领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角度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
学业拖延行为通常被视为一种消极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是“有目的地推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的行为”[1-2]。学业拖延不仅会对个体的学业成绩产生负性影响,而且会消极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研究者们对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不少研究[3-4]。既往对学业拖延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控力、时间管理倾向、完美主义、神经质、自尊、自我效能感、动机等方面。研究普遍发现,自控力、积极完美主义、自尊、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呈负相关,消极完美主义、神经质与学业拖延呈正相关。但目前对学业拖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正常家庭环境中的大中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对留守儿童学业拖延的关注很少,而有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存在更多的学业拖延问题[3]。为预防和干预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拖延问题的对策提供实证依据,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发展和身心健康,很有必要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研究普遍发现,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农村留守儿童更孤独、抑郁、缺安全感,经历更多生活事件,更常采用消极应对方式[4-7]。结合学业拖延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拖延的成因可能与其薄弱的社会支持、更多的消极情感、更少的积极情感有关。
领悟社会支持是个体主观体验到的社会支持,如来自家庭、朋友和其他人(如亲戚、老师、同学)的尊重、支持和理解。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标准对其整体生活质量做出的综合判断,它包括生活满意度(对生活状况的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8]。研究显示,领悟社会支持会影响个体的抑郁、焦虑和行为;领悟社会支持比实际社会支持更影响个体的适应性,更能预测个体的幸福感;领悟社会支持会影响个体的应对方式,领悟到较多的社会支持能使个体更好地处理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或采取情绪化的应对方式;经常拖延可能与家庭关系的不良、社会关系的缺失或对社会关系的不满等有关联;农村留守儿童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问题行为越少[9-11]。综上,我们提出以下待验证的假设: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拖延与领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有关,且领悟社会支持可通过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来影响学业拖延。
研究对象来自福建省福州市、南平市、泉州市、龙岩市四所农村初中,共321人(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不少于6个月),其中男生133人,女生188人;初一年级121人,初二年级98人,初三年级102人;独生子女45人,非独生子女276人。
1.Aitken拖延问卷(中学生版)
该问卷由任务厌恶与失败恐惧两个维度构成,包括13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其中项目3、5、9、11、12、13为反向计分题。总分越高表示学业拖延越严重[12]。本研究中该问卷及任务厌恶、失败恐惧的Cronbach α 系数分别为0.810、0.804、0.630。
2.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该量表包含了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老师、同学、亲戚)三个维度,共12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7级评分。总分越高表明个体感受到的总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13]。在本研究中总量表及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的Cronbach α 系数依次为0.902、0.735、0.821、0.824。
3.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
该量表共7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其中项目3和项目4为反向计分题。量表总分越高,表明被试的生活满意度越高[14]。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557。
4.积极/消极情感量表
该量表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共14个项目,其中积极情感有8个项目,消极情感有6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属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项目得分相加得到各自维度分[15]。本研究中该量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97、0.711。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主要是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对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及其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主观幸福感与学业拖延及其维度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领悟社会支持及其维度、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与学业拖延及其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消极情感与学业拖延呈显著正相关。
表1 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与学业拖延的相关分析结果
注:① 主观幸福感总分=生活满意度得分+积极情感得分-消极情感得分,下同。②**P<0.01,***P<0.001。
对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及其维度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主观幸福感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领悟社会支持及其维度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及其维度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
表2 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结果
注:***P<0.001,下同。
运用温忠麟等人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考查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是否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业拖延之间起中介作用,结果如表3所示(呈现形式马皑的论文[16]),主观幸福感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2.27%。
表3 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业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注: ① 所有回归分析都以虚拟化后的被试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因素为控制变量;② 回归分析前,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主观幸福感总分、学业拖延总分已中心化处理。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失,会感受到更多的孤独、抑郁等消极情绪情感,更少的积极情绪情感,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进而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出现更多的学业拖延。从相关分析结果可知,消极情感、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与学业拖延的任务厌恶维度相关密切程度,提示要减少学生由于厌学而出现的学业拖延可综合从减少消极情感、增加积极情感、提高生活满意度等方面着手;与消极情感相比,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与学业拖延的失败恐惧维度相关更密切,提示要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对学业失败的恐惧而出现的学业拖延,不仅要减少其消极情感,更要注重增加其积极情感、提高其生活满意度,其中机理可能是积极情感更多、生活满意度高的留守儿童,其学业自我效能感更高,进而会更少有“由于对学业失败的恐惧而出现的”学业拖延[17]。总体上看,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与学业拖延相关较为密切,主观幸福感越低,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拖延行为越多,其中机制之一可能是主观幸福感低的留守儿童易出现学习倦怠,而学习倦怠往往会导致学业拖延的增加[18]。
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且领悟社会支持能显著预测学业拖延,提示农村留守儿童感知到越多的社会支持,学业拖延行为越少。对于此结果,可以从几方面去理解:一是,家庭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家庭是儿童的一个学校,家庭对儿童的支持是一个基础,若学生能体会到家庭支持的存在,并很好地获得家庭支持,通过正向迁移,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到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一般并不能获得并领悟到完整的家庭支持,可能使留守儿童领悟不到他人对其学业的期望,认为他人并不关心他们的学习,这致使他们容易出现学业拖延。二是,由于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匮乏,教师数量的缺乏,使农村留守儿童的“其他支持”中的“教师支持”难以得到满足。教师可能对学生有学业期待,但不知道如何让学生体会,教师过少的人数不足以关注太多的学生,不能花更多的心思去催促学生完成作业,致使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拖延更严重。三是,如果老师对学生有更高的期望,那么学生的责任感就会更强,学生的学业拖延水平会更低。但是在农村,教师都普遍反映农村学生的素质低下,不爱学习,还爱与老师作对,因此农村教师对学生的一个期望值相对较低,给予学生的一个支持相对也较少,同时学生的责任感弱,对学习的积极性低,拖延行为严重。值得注意的是,从相关分析结果来看,与朋友支持相比,家庭支持与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拖延的相关可能更密切。这些结果提示,减少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拖延,可考虑从提高其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着手,在发挥朋友、老师、同学、亲戚支持作用的同时,尤其是要注重发挥家庭支持的作用,并让留守儿童感知到完整的关爱。
本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不仅可直接影响学业拖延,还可以以主观幸福感为中介影响学业拖延。因此,干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拖延不仅可从优化领悟社会支持着手,也可从提升主观幸福感方面着手。从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来看,农村留守儿童领悟到的家庭支持、其他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较为密切,提示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不仅发挥其朋友支持的作用,更要发挥留守儿童的家庭、亲戚、教师、同学的作用。从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相关分析结果来看,农村留守儿童领悟到更多的社会支持,有助于增加其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减少其消极情感;从密切程度来看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与积极情感关系最为密切,提示为农村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些支持,不仅有助于减少其消极情感、提高其生活满意度,更有助于增加其积极情感,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进而减少其学业拖延行为。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能显著预测学业拖延;主观幸福感在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基于上述研究,要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拖延行为,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其一,提升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水平。不仅要降低留守儿童消极情感水平,更要提升其积极情感水平和生活满意度。因此,在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积极教育得到大力倡导,要提升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减少学业拖延行为,应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中全面渗透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并结合实际情况践行理念。
其二,提升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提升留守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既有助于提升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也有助于降低其学业拖延程度,因此在为农村留守儿童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的同时,要注意引导留守儿童去感知并利用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其当学业上遇到难题时能求助朋友、同学和老师,以减少学业拖延行为。家人、老师等在为留守儿童提供社会支持时,要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提供其所需的支持,这样的社会支持才易被其领悟为社会支持,进而发挥社会支持的更大作用。应强调的是,总体上看,相对于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家庭支持与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学业拖延最为密切,因此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尤其要让其领悟到来自家庭的支持。
其三,以系统观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本研究显示,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如亲戚、老师、同学)、三个维度,主观幸福感及其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三个维度均与学业拖延及其任务厌恶、失败恐惧两个维度显著相关,且主观幸福感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一定程度上可说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拖延行为的预防和干预,需要综合发挥留守儿童的家长、朋友、亲戚、老师、同学及留守儿童自身的作用,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需要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需要认知干预、情感干预、行为干预、动机干预相结合。
[]
[1] 米豆豆,郑莉君. 学业拖延研究述评[J]. 社会心理科学,2012(4):3-8.
[2] 庞维国. 大学生学习拖延研究综述[J]. 心理科学, 2010(1):147-150.
[3] 章静. 农村初中生学习拖延特点及干预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4] 胥兴春,王彩霞. 初中生学业拖延的特征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教育科学,2011(2):20-23.
[5] 王娟,张积家,朱云霞.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Meta分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4(4):41-47.
[6] He B, Fan J, Liu N, et al. Depression risk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China[J].Psychiatry Research, 2012(2-3):306-312.
[7] Su S, Li X, Lin D, et al.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mong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China: the role of parental migration and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J]. 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2013(2):162-170.
[8] 邱林,郑雪. 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J]. 应用心理学,2005(4):330,335, 353.
[9] 王月琴,张宇.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11):868-873.
[10] ChenLH, & Kee Y. Gratitude and adolescent athletes’ well-being: The multiple mediating roles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from coaches and teammates[J]. Soc Indic Res,2012(2):361-373.
[11] 班永飞,宋娟,吴孝勇. 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特点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1):34-36.
[12] 刘明珠,陆桂芝. Aitken拖延问卷在中学生中的信效度[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5):380-384.
[1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 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31-133.
[14] 张莉,申继亮. 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公正世界信念的关系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11(6): 78-82, 88.
[15] 陈文锋,张建新. 积极/消极情感量表中文版的结构和效度[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1): 763-765, 759.
[16] 马皑. 相对剥夺感与社会适应方式: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J]. 心理学报,2012(3): 377-387.
[17] 唐凯晴,邓小琼,范方,等. 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拖延: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5): 889-892.
[18] 赖运成. 农村留守儿童人际敏感性与主观幸福感学习倦怠的关系[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