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晓 丽
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其意旨在于使群体内部成员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总体而言包括素养、行为规范和技能三大部分内容的职业化。审计职业化是审计机关及其人员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也即以国家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责任、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权责、职业道德、职业教育培训、职业监督等。审计职业化建设主要是解决“审计人员能力、素质的提升问题,以及与构建能力、形象、待遇三者相匹配的职业保障机制”等重大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县级(基层)审计机关在职业化建设面临的综合素质不高、审计任务繁重和激励机制不足等诸多问题,从机制和能力建设两个角度阐述县级审计职业化建设措施,供读者飨食。
1.完善审计人员选任机制,把好审计人才入口关。一是严格准入门槛,建立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建立国家审计职业准入制度前,对参加公务员考试录用方式的新进审计业务人员应加试审计业务知识。二是建立国家审计职业准入制度,参照我国法官、检察官考试制度,制定符合国家审计职业特点的审计资格考试制度。新进入审计机关的业务人员应从通过国家审计资格考试的人员中考录。
2.完善审计人员培训制度,把培训作为审计人员终身提升执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有计划、多渠道开展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县级审计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一是建立分类培训制度,坚持统一管理、分类分层的培训原则,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职级、不同类别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如,对初进机关的审计新人开设专题学习班,安排精简易懂的内容,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对业务骨干则以加强复合型人才为目的,安排学习审计案例分析、计算机审计方法等难度较大的内容。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启网络培训模式。三是建立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确保审计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三次专业培训学习。
3.健全审计职业保障机制。一是按照审计机关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置审计专业技术类职位和综合管理类职位,对审计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和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实行分类管理。合理确定审计专业技术类职位,优先保证市地、县级审计机关的专业力量。根据工作需要,审计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与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可以相互转任。二是按照审计人员能力与权责相匹配的原则,综合考虑政治素质、廉洁自律、职业操守、专业能力、从业经历等因素,建立审计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务序列。合理确定各级审计机关审计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务层次,市县级审计专业技术职务设岗至副高级。三是参照县以下公务员职级并行办法,建立审计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业绩评价体系和职务晋升机制。四是对从事审计业务的事业编制人员应统筹研究转为公务员或参公事业编制,并完善审计工作补贴政策。
1.提升把握大局能力。善于从完善体制机制、促进问题解决、推动改革发展等方面更好地服务宏观管理与决策。
2.提升依法审计能力。做到全面依法、准确依法、严格依法,不断规范审计行为,切实处理好依法审计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3.提升辩证思维能力。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总结破解难点问题的方式方法。
4.提升开拓创新能力。突出审计资源整合、审计智能建设、审计质量管理、审计成果运用等方面的创新,全面提升审计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的整体效能。
5.提升综合分析能力。注重开展从个别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现象到本质的分析研究,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解决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升审计工作整体水平。
6.强化实践锻炼,激发审计人员创新意识,建立健全审计系统后备干部信息库,采取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方式,促进年轻干部成长成才。一是营造自学氛围,鼓励审计人员每天挤出时间学习探索理论、业务知识,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转换思维方式,提高审计工作技能。二是开展“结对帮学”活动,结合审计人员实际,选出在财政财务审计、投资审计、计算机审计、审计信息写作等方面能力较强的人员作为“导师”,其他人员根据自身岗位特点及自身弱点选“导师”,通过以点及面、相互交流,让审计人员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创新,不断提升审计质量。三是建立审计职业岗位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分层级落实质量控制责任,健全岗位责任追究机制。
7.持之以恒强抓岗位练兵与理论研究。一是审计人员要积极参与领军人才、优秀审计能手、审计案例分析能手、计算机审计能手、内部管理行家里手评选等活动;二是审计干部要多公开发表论文、出版专著,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系统地进行归纳总结、科学阐述的能力;三是审计人员要主动进行学历学位教育提升,参加与审计相关的职业(执业)资格考试,积极参加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不断提升自我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