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内审成果转化运用途径与效果分析

2018-05-30 09:02■王
审计与理财 2018年5期
关键词:内审人民银行成果

■王 学 莲

深化审计成果运用是审计工作的核心,是提升审计价值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和审计价值的实现。如何进一步深化内审成果转化运用,对提升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价值增值,推动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科学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甘肃省人民银行推动内审成果转化运用为例,进行实地调研,总结经验成效,并提出进一步提升基层人民银行内审成果转化运用效果的建议措施,破解制约瓶颈和难点,切实提升人民银行内审价值增值。

一、对内审成果转化运用的认识

内审成果是指内审部门按照内部审计准则和一定的审计实施流程进行独立、客观的审计确认和咨询服务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工作成果,反映了内审部门履职业绩和成效。一般表现为审计报告、审计结论、审计意见书、审计调研报告、审计信息分析和审计案例等形式。按照内审成果运用范围和程度,将内审成果运用可分为逐级递增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操作层面,即就被审计对象查出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意见,进行整改,此层面主要强调具体业务流程、操作等的合规性;第二层次是管理层面,即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找出制度缺失、不健全或制度流于形式、操作性差等隐含的原因,被审计对象接受整改并主动制定、修订规章制度,对同类问题举一反三,通过修订,自我完善,避免再次出错;第三层次是决策层面,即审计报告被领导批转和采纳,从加强和改善管理上作出指向性、全局性的高层决策,出台相应办法、措施、制度,进一步规范业务活动,促进高效履职。内审成果转化运用是对审计整个过程中各种资料和信息的再分析、再加工,使之成为各级领导和有关决策部门的参考依据。

二、基层央行内审成果转化运用途径探索——以甘肃省人民银行为例

实践中,甘肃省人民银行各级内审部门围绕“服务组织治理,提升内审价值”的目标,主要是从挖掘审计成果本身的价值和优化审计成果运用的路径两方面入手,求真务实,多措并举,不断扩展成果运用的广度和深度,有效促进审计成果转化运用,充分发挥内审部门在全省各级人民银行组织治理、风险防控、规范管理的价值增值作用。

(一)全面挖掘审计成果内在价值。

1.紧紧围绕管理目标,有效增强审计成果的针对性。为切实贯彻落实总、分行内审工作提出的“要充分发挥内审为本级党委服务”要求,内审部门以决策层和管理层关注点为导向,在年初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广泛征求行领导对所分管业务工作的审计需求和业务管理部门对辖区各分支机构的审计建议。根据本级行党委、业务部门审计需求和风险防控要求,确定被审计对象和审计范围,这使得不论是审计项目,还是被审计对象都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为内审部门服务组织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2.打造高质量审计项目,着力提升审计成果的实用性。只有有质量的审计成果,才有开发、利用的价值。辖内各级内审部门始终将审计质量视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树立审计精品意识,改进审计理念,优化审计方法手段,加强全过程项目质量控制,不断提升审计成果的可利用性。一是确定风险导向和问题导向审计模式,更新审计理念,转变审计思路,从审计计划、审计方案、现场审计到审计报告全过程,始终严格围绕“防范风险,解决问题”这两条主线,查深查透,不留死角,着力打造精品审计项目。二是善用计算机审计辅助系统、excel电子表格等,改进审计手段,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实现快速筛查审计疑点,准确确定审计线索,精确定位审计目标等功能,大大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三是抽调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务部门人员参加审计项目,与内审人员相互学习交流,现场沟通解决审计中存在的疑惑,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也容易达成共识,有效增强业务部门对审计结果的认同感。

3.多层次提炼总结,提升审计成果的增值性。辖内各级内审部门注重审计成果的加工提炼,多角度深入挖掘、开发审计成果的价值,努力提升审计成果运用层次。一是坚持年度内审综合分析。对全年审计发现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去粗取精,提炼整合,从“屡查屡犯”中深入查找体制、机制和制度等原因,挖掘审计成果的真正价值,形成年度内审综合分析报告,为管理决策、防控风险提供参考。二是坚持专项审计通报。对于专项审计中发现的具有普遍性、典型性或者存在严重隐患的问题和风险,形成专题通报材料,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扩大审计成果运用范围,充分发挥审计发现的预警作用。三是编发审计案例。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审计成果,编发形成审计案例,在通报辖区风险提示的同时,上报总、分行,为内审成果推广运用提供优秀素材。

(二)着力拓宽审计成果转化途径。

1.建立内审报告交流机制,畅通审计成果在管理层的转化运用。辖内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内审工作,每项审计工作报告都呈报行党委批阅,并分别呈送“一把手”、业务分管行领导和业务主管部门,汇报沟通审计发现,交流磋商审计建议,使管理决策层从内审角度充分了解和掌握全省各级行在本业务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效畅通审计成果在各级管理层的转化运用,切实发挥了内审部门在组织风险治理中的咨询参谋作用。

2.建立审计发现问题通报机制,有效拓宽审计成果运用的广度。对于年度内审综合分析、专项审计通报、审计案例等综合分析材料,通过向相关业务主管部门通报、向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发文通报和在全省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印发专题材料等形式,指导和帮助各部门、各级行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预防和堵塞工作漏洞,前移风险防范关口,扩大审计成果运用的范围和广度。以行发文的形式向全省人民银行系统下发了预算管理、发行基金安全管理、守卫押运管理和县支行科技综合管理审计情况的通报,要求辖内各级行对照检查,积极整改,有效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3.建立审计问责机制,有效巩固审计成果。一是加大后续审计跟踪力度。综合考虑风险程度、发现问题情况及审计资源配置情况,对近两年开展过的审计项目有重点地安排后续审计和连续审计,持续跟踪审计整改情况,防止屡查屡犯,要求后续审计项目覆盖面要达上年度审计项目的50%以上,督促落实问题整改,进一步固化审计成果。二是促进上级行审计成果转化运用。各内审部门对上级行开展的审计项目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落实责任,确保彻底整改,有效促进人民银行系统内审计成果的积极转化。三是约见谈话。对审计发现存在严重问题以及整改不及时、不彻底的单位,约见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谈话,严肃整改落实,维护审计权威。兰州中心支行党委就预算管理审计中发现的违规问题约见被审计行主要负责人、相关行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谈话,责成其做出深刻检查,收回全部违规资金,审计发现问题得到了彻底、及时的整改,有效巩固了审计成果。

4.建立审计成果共享机制,有效增强审计成果转化实效。一是建立健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会计财务、办公室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财务经费考核、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促进审计成果“一果多用”。兰州中心支行对审计发现存在违规问题的分支机构在全省年度综合业务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开展视频业务培训,分享审计成果,有效扩大审计成果转化利用效果。针对当前财务预算管理的严峻形势,汇总预算管理、基建管理方面审计发现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全省市州、县支行行领导和会计财务人员开展辅导讲座,将审计成果推广运用到规范会计财务工作的管理实践中,有效扩大审计成果影响。针对年度重点审计项目,组织举办全省内审人员审前视频培训班,推广交流审计成果和审计经验,有效促进审计成果在提升全省内审自身建设中的转化吸收。

三、基层央行内审成果运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辖内各级内审部门围绕“风险导向、控制驱动、关注绩效、服务治理、增加价值”的现代审计理念,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审计活动,在加强内控建设、促进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操作、防范各类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积极致力于内审自身建设,在审计手段和方法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审计质量,多渠道、多措施开发和促进内审成果转化运用,力推成果运用最大化。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行内审成果转化运用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方式零散、部分审计成果久处沉淀状态,未能真正起到规范管理、增加价值的作用。

(一)对内审成果转化运用认识不到位。

近年来,审计项目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但是针对前期查出的问题,后期仍然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个别行对整改工作不够重视,成果转化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当前自上而下的年度考核机制,易造成被审计对象只重视短期工作成效,淡化处理之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对内审部门提出的意见不重视,审计建议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另一方面是个别审计人员对审计成果运用认识不够,认为内审成果仅仅是审计的“附属品”,审计报告印发后,整个审计项目工作就完成了,重监督轻整改、重过程轻实效,使得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缺少推动力。

(二)内审成果转化运用机制不完善。

根据基层行内审部门职责,目前内审部门只有监督建议权,没有处理权,而且还缺乏独立性。现行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制度,多是针对审计方式、审计内容等操作性要求,对成果转化运用也没有刚性的约束,容易造成审计整改流于形式,同类差错屡查屡犯,同质问题重复出现的情况屡屡存在,削弱了审计成果的作用,使得审计成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三)审计项目质量不高影响成果运用效果。

从内审部门本身来说,也存在影响成果运用的缺陷。一是当前辖内70%的市州中支内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人员配置在3~4人左右,且平均年龄在45.3岁,专家型内审人员缺失,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及CIA资格证书的人员相对不足。二是审计项目过多,一些业务年年查,使得审计人员流于形式,重数量轻质量,加上审计时间有限,检查发现问题浅尝辄止,不能深入探讨问题实质。三是审计环境的不独立性,导致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项目尤其是同级审计过程中,考虑人情、利益关系等因素,容易对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存有默许态度,审计事实和信息不真实,严重影响审计项目质量,使得审计成果对组织治理和风险管理的预警作用不突出。

四、进一步提升基层央行内审成果转化运用效果的建议措施

近年来,随着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的深化和内审功能的拓展,在审计需求逐年增加,审计任务重、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内审成果转化必须多方联动,综合合力,注重“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实效”,从重要问题引出普遍性问题,推动内审工作从“点”向“面”的拓展,达到审计效果全覆盖。

(一)加强认识,营造内审成果转化运用的环境。

良好的审计环境是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必要条件,针对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内审部门独立性不足的状态一时难以扭转,更需要领导重视,多方联动,共同创造内审成果转化运用的良好环境。首先,领导重视是内审工作发展的推手,审计报告在领导批示的基础上,需要加强督促、督导和检查,重要问题依托党委会、行务会等形式集体研究,明确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职责,加强重视程度。其次,各职能部门认识程度是推动成果转化的关键,整改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审计成效,各职能部门应将整改工作作为规范业务操作、提高履职能力的手段,而不能照搬照抄,流于形式。最后,审计人员要转变重监督轻服务的思想观念,内审部门可通过建立人才库的形式,邀请相关业务人员参与到具体审计项目中,在检查过程中自然而然传播了审计理念,让业务部门了解和认识审计工作,也为更好的配合审计和做好整改奠定基础。

(二)提高质量,注重对内审成果的深加工。

审计实践中,内审人员能够获得组织治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和问题等方面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内审人员要利用好自身的信息优势,对多个审计项目存在的共性问题要进行横向、纵向多角度的深入思考和分析,挖掘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依据充分、针对性强、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有深度、高质量的分析报告,提升全行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另外,内审人员应加强自身学习,了解和接触新技术、新方法,努力从宏观上、机制上研究分析问题,实现内审成果由微观领域向宏观领域的转变,进一步提升审计成果的价值,扩大审计成果的运用分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三)增强合力,健全审计成果转化机制。

建立健全内审成果转化运用制度,将审计成果运用真正落实在决策层、各部门和考核工作中。一是建立健全内审发现问题整改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提高整改工作的严肃性,对违反制度规定、管理不规范的,要责令及时采取措施、完善制度、强化管理、限期纠正;二是加强后续跟踪审计力度,在此基础上,推行审计成果和整改落实情况公告制,以图表的形式,对审计建议内容、时间,整改已经执行、正在执行和无法执行进行公示,充分利用“内审后续跟踪检查计算机辅助系统”,使整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建议全省各市州中支都能将整改工作纳入业务部门和个人年度考核内容,进一步推动成果转化。

[1]郭庆平.中国人民银行内审转型理论与实践探索[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

[2]万鹏飞.构建央行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的途径[J].武汉金融,2015,(3):68-69.

[3]张戈.落实审计整改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破解路径[J].生产力研究,2015,(9):155-157.

[4]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内审部课题组.2015:央行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实现路径与评价标准[J].中国内部审计 2015,(1):49-53.

猜你喜欢
内审人民银行成果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验收成果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简述如何做好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