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萍
【摘要】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教师把多彩的美术课堂上成了依葫芦画瓢的绘画课,对此,本文提出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应“尊体验、重创新”,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视觉体验、情感体验、实践技能体验,注重营造创新氛围,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发展创造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 美术教学 体验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A-0066-02
近几年来,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如火如荼开展,广西各市县、乡镇小学的学习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学校各科多功能室配套齐全,设备先进。美术室的设施设备也日渐完善,拥有了统一的课桌椅、灯光投影、绘画道具、书籍等,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现在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还存在这样的现象: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美术课程由语文或数学教师兼任;课堂上教师贴出范画让学生照着画,或让学生描摹自己喜欢的画,把多彩的美术课堂上成了依葫芦画瓢的绘画课,这样的课堂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谈何容易?美术课程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没有充分体验前人的艺术创作经历,怎么能激发出新的创造动力?如何运用和发挥美术课程的独特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迸发新的创造活力?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经验,从“尊体验、重创新”六个字探讨小学美术的教学方法。
一、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育教学上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过程,又是活动的结果。在美术教学中,要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视而不见”的状态进入“主体性体验”中,让学生能够根据每一节课的内容、形式、方法,通过实践去感受、认识、理解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最大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其努力体验每一次美术课带来的不同感受。在美术教学的四个学习领域中,不管是造型表现还是欣赏评述课,新课标都要求教师要更多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去体验学习。针对农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心理特点,笔者对体验活动中的视觉体验、情感体验、实践技能体验等教学进行了尝试。
(一)视觉体验
达芬奇认为视觉是人的心灵与外界沟通的要道,是最准确的感官体验。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一个人的信息获得80%是由视觉提供的。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是美术教育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依葫芦画瓢的绘画课堂枯燥乏味,如果教师能够合理运用电子白板,教学手段就会多样化一些,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更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
不管是哪个版本的美术教材,对于欣赏课的内容编排都是多姿多彩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结合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这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应该是一场视觉体验的盛宴。笔者在执教《元宵节里挂彩灯》一课时,运用电子白板技术一边展示讲解学生喜闻乐见的彩灯作品,一边播放歌曲《欢欢喜喜过大年》,在这熟悉热闹的乐曲中,学生很快就融入过春节喜气洋洋、热闹无比、美好幸福的氛围之中,更易了解各种彩灯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这时再让学生分小组设计造型新颖的彩灯,学生的创作兴趣一下子就高涨起来,组员之间合作学习不亦乐乎。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依据教学需要,运用电教媒体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就能让美术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创造性,由此可见视觉体验在美术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情感体验
美术创造的首要任务是展示人的情感世界,是外化学生心灵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小学美术情感体验教学,就是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从而激发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美术教材中的绘画、工艺、欣赏部分都可以深入挖掘,挑选出一些内容进行情境设计,选择的情境必须形式新颖、内容实用和富有启发性。
在一年级《画太阳》这节课上,笔者向学生绘声绘色地講述后羿射日的故事,学生沉浸在古老神秘的传说故事中,进而发挥想象,设计了十个不同的太阳兄弟形象。学生画出了各种不同造型、动作、个性的太阳,每个太阳都带着学生不同的情感色彩。教师把作业要求融入故事中,一下就激起学生的创作欲、表现欲,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轻松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所以,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即使是很无趣的绘画课,也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真正感受到学习美术的快乐。
(三)实践技能体验
实践技能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就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制作,制作的作品不仅可以美化生活,制作的过程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虽然农村小学教学条件比较简陋,学生的见识面也不够广,但是在“设计·应用”类型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不能轻易放弃不教,而应该结合学生的自身条件因材施教,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由于教学条件有限,美术教材中所使用到的道具我们不一定能找到,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充分运用身边的乡土材料来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同样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教学《有趣的钟表》一课时,笔者先准备了几种材料和样式不同的钟表,引导学生观察钟表,比较不同的材料特点及探讨制作钟表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设计有趣的钟表。虽然学生准备了废弃的瓶罐、花草植物、广告纸等比较简陋的材料,但是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集体的力量将简陋的道具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钟表。最后我们开展了“寻找最美钟表”展示会,学生们相互欣赏各小组制作的钟表,说说自己认为哪个钟表的设计更有趣、哪里有趣,再让制作者说说设计理念及制作方法等。学生不仅学会了设计制作钟表,还学会了如何与同学合作交流完成任务,有效地发展了综合实践能力。这看似简单的一节美术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术新课标中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以学生为本,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农村的小学生知识面不广,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任重道远。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更好地在实践操作中发挥创新技能,发展创新能力。
(一)营造创新氛围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不管学习什么科目,学生如果能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氛围中勇于发现自我、敢于表现自我,便会逐渐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2016年9月份辅导学前班的孩子参加广西第二届幼儿绘画比赛时,笔者根据通知要求,选取了孩子们比较熟悉的《树叶飘飘》这一题目,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绘画。在引导时,笔者播放了一段秋天落叶的视频让孩子们观看,让他们看看秋天的美景、聆听飒飒的落叶声音,再启迪他们思考: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树叶飘飘的情景?树叶从大树上飘落下来后就是一张树叶吗?它有可能会变成什么东西呢?……一连串的疑问激起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他们纷纷讲出自己的想象和见解。等他们发表见解后,筆者播放了优美舒缓的音乐,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孩子们纷纷拿起笔把自己心目中树叶飘飘的画面展现出来,有的画了秋天落叶,有的画了超级大树,有的画了春天的柳树……虽然我们是农村小学,孩子们的见识阅历有限,但还是有两个孩子画出了笔者意想不到的画面:秋天的树叶飘落在自家的院子前,引来了一群小动物在玩捉迷藏的游戏;一棵超级大树上长着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叶子,叶子成熟后就飘落下来,变成了人们喜爱的各种水果……根据孩子们的创作,笔者用刮画纸引导他们刮出了线条比较流畅的作品《秋天的大树》《超级大树变变变》并参加比赛,居然获得了二等奖,笔者也因此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的称号。虽然这奖项不大,但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特别是刚上学前班的孩子来说,真的是莫大的荣誉,给了他们很大的鼓励,使他们产生了更浓厚的绘画兴趣。
由此可见,在美术活动中恰当运用媒体艺术等为学生营造创新的氛围,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谐活动,很好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还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二)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美术教育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和值得挖掘的潜能,所以笔者把因材施教的原则落实到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快乐贴画》一课教学中,笔者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对自然界中的树叶、小草、花儿以及生活中的各类用品进行组装、粘贴、装饰。在实践操作中,有的学生给大树贴上树叶、花儿等,使大树看起来更加有生命力。有的学生直接在一盆沙上插上各类植物标本及自己制作的一些小动物。还有的学生把小石子或各种豆类粘贴成自己喜欢的图画……学生完成了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作品。由此可见,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么重要。
总之,尊体验、重创新的教学是一种源于美术本身又能应用于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有在深入了解美术教育的特点后,方能充分挖掘体验方式,创造体验方法,设计体验活动。只有引导学生注重对生活的感觉和体验,才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见,教师要想轻松愉悦地完成小学美术教学任务,就必须深入挖掘“尊体验、重创新”这六个字的深刻含义及其做法。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