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指导《伯牙绝弦》的朗读

2018-05-29 08:39尤梅燕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小学教育兴趣

尤梅燕

【摘 要】 小学教育是小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主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并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及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此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小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关键词】 小学教育;诵读古诗文;兴趣;培养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在这次镇里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比赛中,我执教文言文,对我来说即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又是一次对自我的挑战。那么,如何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其学习语文的能力呢?我在《伯牙绝弦》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导读,揭示课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题是课文的大脑,课题中的关键词就好比课文的眼睛。上课前我设置了一个含有“山水”的四字词语积累的交流,我在屏幕上出示几位诗人关于山和水的诗句,让学生想象诗句中优美的意境,用心读出我国古代诗人用文字寄情山水的感情,感受语文之美,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易于拓展教学的展开。此时,我导入课题: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羽扇纶巾,他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那位凝神听琴的,青布包头,两截布衫,他是楚国的一个打柴的樵夫——钟子期……这样,让学生读懂课题,心中形成一个悬念;装扮相去甚远;国家相去甚远,身份相去甚远,伯牙缘何为钟子期割断琴弦?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读得正确”是朗读的基础。教学生正确朗读必须做到: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重复朗读字句。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朗读是一大难点,文言文教学要在读上下工夫,通过多种读的形式,读出节拍,读出美感,读出韵味。学生对文言文的表述方式非常生疏,很容易产生望文生畏的感情。因此在初读感知时,我指点学生断句停顿,把文章读正确、流利。我出示了自读提纲: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停顿。学生尝试读文,根据读文情况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恰当停顿,读好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哉”“兮”。在读文言文的时候,语气词后面延长,停顿一下,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除了语气词的停顿,其他词句的停顿也得注意。教活学生文言文的停顿,教师的范读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们读懂课文,从而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通过层层指导,我不断地引领学生感受古文的音韵美。如此朗读,让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音韵。作家老舍先生说:“朗读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以外,还注意文字的声音和音节,这就发挥了语言的音韵美。

三、品读“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进一步体味,进一步探究,要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诵读中,在入脑入心美读中,体味和探究古文的风骨和精神,从而实现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教学宗旨。语文离不开字词句组成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文章。课堂中,我以“知音”为情感线索,引领学生在文中寻找表现“伯牙善琴,子期善听”的词句,让学生对知音有了真切的初体验。创设多个情景,告诉学生,你們就是站在琴旁的子期,用心来聆听伯牙的琴声吧!善听的子期呀,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当学生说出心中的气势雄伟、挺拔险峻的泰山,一泻千里、奔腾不息的江河时,我让学生把想象融入到朗读中,读出眼前高不可攀的泰山;赞叹眼前奔腾不息的江河……通过多次高质量的对话让学生感悟到知音难寻。掌握朗读技巧,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不容易理解的。而朗读最重要的是个体独特的感受,对于同一句话,有多少种不同的含义。因而,通过不断地练习,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意义该怎样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同时,让学生了解重音是用声音来突出重点;朗读的语调是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来决定的。

另外,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句式练习,有效地调动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结构之美,又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所谓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理解体会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所以,我与文本进行对话,对文本也进行了补充,给学生讲述了伯牙作为宫廷乐师却无人能听懂他的琴声,无人理解他的心意,从中感受到他的孤独寂寞,通过悟境导读:(1)孤独的伯牙呀,多少年寻寻觅觅,他的琴声,知音,也只有遇到了钟子期,才会得到这样的赞叹;(2)孤独的伯牙呀,多少年寻寻觅觅,他的抱负,他的心声,只有,也只有遇到了钟子期,才会得到这样的赞叹。激起学生想读的趣味,使学生从中悟读出不仅仅是琴声,更是心声。是两位知音之间的生命与生命达到交流碰撞以后所产生的心心相印、心有灵犀,这是两个生命的叠加,两个人其实是一个人,这是一个人的两半,这一半渴望表达,另一半渴望倾听、无论渴望表达还是渴望理解,一种生命深处、灵魂深处的视域融合。

四、悟读“痛”——摔断瑶琴凤尾寒

人文关怀是语文的终极目标。教学中,我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中,与学生随着作者的情绪时起时伏,或歌或泣、或思或诉,真正实现师生“共鸣”。使得学生的个性和认识得到最大化的赞扬和释放,人文情怀得到滋润和滋养。人生境界得以提升。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随后我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我再次让学生诵读:“子期……不复鼓,从同学们悲伤的语音中,我知道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收获、感悟。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有感情朗读,让学生真正明白课题“绝弦”的深刻含义。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伯牙那份知音难求的情怀,我还收集到了子期死后,伯牙写给子期的一首挽歌,在一曲《高山流水》乐曲中,我朗读这首短歌,再次升华本课的重难点。由此,我想到只有教师切切实实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才能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自由的穿越,自由的飞扬,这才是灵动的课堂。再如,让学生想象:伯牙在断弦的时候,还断了什么,如果你就是伯牙的新朋友,你想對他说什么?再通过想象说话,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同文本真切地畅读,与老师真情互动。

五、诵读文——此曲只应天上有

读与情结合的教学环节也是学习古文的好办法。学生可以看着背,可以自由背。其效果是由读到悟,由悟生情,由情生感,循环往复,完成了理解、积累、熏陶的任务。当你没有走进阅读情境,这个文本的实际意义就不存在了。学生在诵读中读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理解了文本的言词表达的意思,那么有感情地背诵就是一气呵成的事情。什么是语文素质?它是学生离开老师后还记得的语文课堂上所学习的东西,养成了习惯和能力。当动人的音乐已经模糊,彩色的屏幕已经褪去,老师优美的语言已经忘记,我们的学生已经养成潜心读书,潜心查阅,乐于背诵,热爱语文的习惯时,“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的美好理想就趋于现实。

朗读能有声有色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我注重灵活多变而又扎扎实实的朗读指导。我认为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把朗读真正落实到每一课的教学之中。使学生们读出情趣,读出思想,读出境界。语文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原因所在,意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读书习惯,提高学生品词析句,广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那么“读”在语文课堂上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我今后追求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丽仙. 善用朗读,提文言文教学效果[J]. 考试与评价,2017(4).

[2] 吕继鹏. 文言文朗读教学中的师者素养[J]. 学周刊,2017(30).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小学教育兴趣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