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018-05-29 08:39陈丽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陈丽

【摘 要】 语文教学应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有效教学。“学本视角”能有效地突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打破传统的教师先入为主的禁锢模式,打破以“教”代“学”的传统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心智和年龄特点来对文本解读,真正体现语文学习的“以人为本”的原则。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文本视角;学本视角

在课堂上,如果主体没有进入学习境界,那么一切外在的努力都会是事倍功半。事实也证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前语文教学,特别是农村高中语文教学应由“文本教学”转向“学本视角”的教学。何为“学本视角”?“学本视角”的教学就是在课堂中充分考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本视角”的教学,关键在于要一改过去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新的生态教学。学本视角的教学,要以“学”为本位,立足于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以学生的“学有成效”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语文“学本视角”的教学,必然要求语文教师从意识上必须摒弃“先入为主”、成人化的视角,在解析、讲授“文本”时,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学习。在语文“学本视角”的教学中,“文本”必然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跳板。这其中,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能获得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甚至在德行、才智和情趣等方面有愉悦的收获。

另一方面,以“学本”为视角的教学,又不是一概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对教师的“主导”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学本视角”的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主体立场上去设计和建构课堂,组织引导课堂,落实课堂教学的“学成”目标,创造性地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去主动探究知识、合作实践,实现生命的健康活泼的发展。

我们在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由“文本视角”向“学本视角”转换的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要首先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诸如学生根据自己年龄的解读、学生的心理、学生的见闻等等。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切忌把一篇文章给学生以先入为主的解读。要让学生自由地进入,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感、学习能力设计有效问题,巧妙搭建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桥梁,这样,彻底摒弃以“教”代“学”的传统低效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更有主见、更能思维、更有个性的新型学生,进而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即“教”是为了“不教”。

在“学本视角”的指引下,我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转变和改进的。

一、开放语文课堂,要求课内外结合,课外人人收集信息,课堂上集中呈现课前的资料的准备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过这样的话:“带领学生学习古往今来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写成的佳作,犹如身入胜境,在无数瑰丽璀璨的珠宝中观赏遨游,美不胜收。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表现力,哪怕一首小诗小词,也有无穷的趣味。”语文的课堂就应该是这样的课堂,语文带给学生的感受就应该是这样的感受。而之前的语文教学,我们更多的是把这种感受传递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体验”到来传递给我们。在语文教学由“文本”转向“学本”教学理念的牵引下,我尝试着将自己的语文课堂完全开放,不像以前那样做好事先的预设。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性别都会对课文有不同的解读,不管哪一种解读,最重要的是学生有了自己的体验,这远比老师“给予”带来的效果要好得多。例如在上《烛之武退秦师》时,学生们在做人物形象分析时,对佚之狐的分析就有:佚之狐是慧眼识英才的伯乐。佚之狐人如其名,像狐狸一样狡猾,他深知烛之武的才能,为何在烛之武老年时和郑国危难时才举贤,他怕烛之武的光环挡住了自己的光彩……这些精彩的解读都来自学生的体会,文中人物形象不在片面,学生的辩证思维得到了锻炼,课堂也非常的活跃,学生也愿学,也乐学,课堂效率高。

二、成立學习小组,以小组引领学习内容,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协作能力,学生学习的层次差异在小组磨合后呈现,更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单一的语文课堂总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特别是老师传授为主的课堂,学生再好的定力也会有视觉心理的倦怠。这样的课堂总会让师生两相生厌,费力不讨好。因此,“学本视觉”教学的理念让我想到了将课堂还原为学生活动的舞台。我先用课内易于驾驭的文章为例,用不同的问题作为小组活动的牵引,学生在小组内可以自由地发挥, 在准备好后,在语文课堂上再百花齐放。这样,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关注点,都有自己的发言内容,这样学生在语文课上就突破了传统的只听,或者是被老师牵引着听的学习模式。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都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教学陆蠡的《囚绿记》时,我只在上课前简单地介绍了作者。课文内容没做丝毫的点拨。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利用相互提问,相互解答的方式。很快就把握了行文思路:“找绿——观绿——恋绿——囚绿——释绿——怀绿”,作者的情感思路:“欢喜——恼怒——敬重”。并从情感思路中快速地捕捉到了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用意。作者用“绿”象征希望、生命,象征对光明、自由的追求以及不屈的精神。文章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很快就体会到了其精髓。学生还由此很快地还原了文章背景和作者的性格。以上只是在“学本视角”的教学指引下的“一斑”。其显现的学习效率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我们将继续深入实践,将该教学理念最大化利用指引语文教学。力争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人人欢迎、人人受用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资源编辑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
初探“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
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注重人文关怀点燃生命之光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性教学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