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模式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

2018-05-29 00:41王小兰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王小兰

【摘要】本文基于新的中考模式,论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重视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要求能力化。具体来说,要重视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再认和再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中考 道德与法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A-0037-02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预计到2020年,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2016年9月2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中考改革,逐步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模式。这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有两大特点:一是全科开考/合格评价;二是统一要求科目(语数外、体育)与学生自选科目/“一考两用”结合。中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素质。

2017年8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对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特别强调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要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在学科命题要求中提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要求能力化。具体来说,要重视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再认和再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三方面的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如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首先,道德与法治课程应从初始年级开始落实开展“时政五分钟”活动,如在七年级时让学生每节课说一个国内新闻,并进行一句话点评,八年级可让学生做时政演讲,九年级让学生做时政评析。通过开展“时政五分钟”活动,引导学生关心时政,筛选时政,评说时政,以此培养和锻炼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其次,可以在做练习时,让学生找出关键词,通过关键词找知识点,这样的训练方法也能达到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目的。

二、如何培养学生再认和再现知识的能力

再现和再认知识的能力是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培养目标。教育家蒙特利梭说:“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吸收率金字塔(如图1)也清楚地告诉我们:主動学生比被动学习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再现和再认知识的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因为学生只有理解知识,才能记得住,记得牢。

如我市南宁四中的朱洁老师在执教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做更好的自己》时,先让学生观看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赛后接受采访的视频(她说:“我很满意”,“我用了洪荒之力”。),然后设问:(1)傅园慧满意自己的什么?或者她满意自己的哪些方面?(2)你对自己满意吗?你满意自己的哪些方面呢?(3)你还有没有对自己不太满意的地方呢?随后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师生一起归纳得出课文的知识点:“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理解知识,进而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是最基本、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知识。我们还可以通过设置填空式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进而更好地再认和再现知识(如图2)。通过这样的知识框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并动手填写,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果教师只是自己把知识框架做好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如图3),效果就比让学生自己填写知识框架差得多。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知识、体验知识,进而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三、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重视三方面能力的培养:(1)对信息的有效提取;(2)对知识的准确调用;(3)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准确的术语。这三方面能力都需要前面两项能力作为基础。

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牢牢树立“思维的过程比思维的结果更重要”的思想。在教学中,要明确“为什么是这个答案”比“答案是什么”更重要!“答案是什么”是“金子”,“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则是“点金术”。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弄清答案的来龙去脉,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

如2017年贵港市中考思想品德第17题:

材料一 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130多个国家、70多个国际组织……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这个中国倡议正在转变全球思路,在世界闪耀。……中国将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中方对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汇总,主要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

材料二 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先行项目,两年多来,已有18个项目在建或建成,总投资额达185亿元,改变了当地的投资形象,一系列合作项目的实施将消除巴基斯坦面临的能源危机,缓解因基础交通落后的不利影响,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将促进本地区国家间的合作,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材料三 “一带一路”涉及几十个国家、數十亿人口,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习俗千差万别,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和挑战,要做到“民心相通”并非易事。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运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知识,分析共建“一带一路”为什么能在世界上闪耀?(4分)

(2)归纳说明巴基斯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正确的选择。(4分)

(3)运用《天涯共明月》知识,谈谈我国如何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人民的“民心相通”。(2分)

参考答案:17.(1)①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②我国高举和平、合作和发展的旗帜,在国际社会中履行着一个大国的责任;③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无限商机和活力,让其他国家也分享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④我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文化中独具魅力。(4分)

(2)巴基斯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①改变了当地的投资形象;②消除能源危机;③缓解基础交通落后的影响;④创造大量就业机会;⑤促进国家间合作;⑥有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4分)(答对其中任意四点可得4分)

(3)①积极主动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理解;(1分)②尊重彼此的文化,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与对话。(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1分)

要准确解答,首先要对试题的信息进行有效提取。该题的关键信息有多处,如“中国倡议正在转变全球思路”,抓住了这一关键信息,就能准确地调用课本知识“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国责任”;抓住关键信息“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就能准确地调用课本知识“国际地位”“大国责任”“分享我国经济发展成果”。此外,抓住关键词“投资形象”直接可以导出答案“改变了当地的投资形象”;抓住关键词“能源危机”直接可以导出答案“消除能源危机”;抓住关键词“交通落后”直接导出答案“缓解基础交通落后的影响”;抓住关键词“就业机会”直接可导出答案“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抓住关键词“国家间合作”可以直接导出答案“促进国家间合作”;抓住关键词“和平稳定”可以直接导出答案“有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抓住关键词“文化习俗”“民心相通”就能准确地调用课本“文化交融”的相关知识。

从参考答案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有效提取试题的关键信息,然后准确地从关键信息中推导出考点知识,然后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准确的术语来作答,就能考取好成绩。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方法得当,就事半功倍;如果方法不当,便会事倍功半。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练习是以知识为载体训练学生能力的过程,要紧紧把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放在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只要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中考改革的发展。

(责编 周翠如)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