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模式指导下初中生物教学在小组合作中的有效实施策略

2018-05-29 10:18王斌
学周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小组合作

王斌

摘 要:随着新课改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不断深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秉持着学科模式指导下开展教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实现教学目标。而小组合作作为初中生物教学中较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对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充分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积极性都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素养和能力。基于此,我对学科模式指导下初中生物教学在小组合作中的有效实施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模式指导;初中生物;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2-002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2.012

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在实际教学中课改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很多生物教师也将现代有效教学方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并且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在这些教学方法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因其自身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但是这一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引起重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深入贯彻和落实小组合作学习[1]。笔者结合教学教学实际,提出几点小组合作应用策略。

一、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实现角色的转变

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为提高小组合作应用效果,首先就需要教师对小组合作的含义进行具体的了解和分析,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合作探究实践。其次是改变教师作为传统的课堂教学主体意识,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被动性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和提高学生能力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在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种子发芽需要具备的外界条件展开教学之前,教师就需要指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阅读和了解,在这过程中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种子萌芽需要具备哪些外界条件?并且让学生就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并讨论,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的方式,发现和总结种子萌芽所需具备的外界条件,最后由各个小组对本组探讨结果汇报,教师在听取小组汇报过程中对出现的错误或者是不足之处都需要及时指出并纠正,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能够有所获得,并且提升自己学科能力[2]。

二、有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有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就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1)准确认识合作探究学习。生物作为初中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教学效果,也就需要在教师有效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性,对生物科学知识获取和掌握正确的生物研究方法;(2)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兴趣是学生有效开展学习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生物教学情境的方式实现,在增添课堂趣味性的同时,满足学生好奇心,并引导学生深入情境,对生物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对生物知识有效掌握。如:在对细菌和真菌分布探究时,就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针对这样问题就可以引入舒肤佳视频广告,让学生引导其是否可以有效杀菌,最后可以开展生物实验,探讨结论正确性[3]。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

小组合作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应用,首先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能力、个性、知识水平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通常情况下,对学生分组之后可以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其自身优势,并且每个学生都能够有交流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小组合作成员需要保持在2~4人之间,由于每一位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都具有差异性,因此也需要对小组合作进行优化,促使在小组中涵盖高、中、低不同层次能力学生,以达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合作目的。

(二)明确小组合作成员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应用,合作和分工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分工也可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因此在分组完成后,教师还需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特点,对其职责进行分工,其中包含了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组长主要负责组织小组成员收集整理资料、组织展开交流等内容,这一职位需要统筹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而记录员和汇报员则需要细心和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优势特点,还能够让每一位学生在合作中都有所获得,并提升自身能力,达到共同进步和发展的效果[4]。例如,在对细菌和真菌的有效利用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其中涉及发酵实验,学生就可以开展分组实验,由动手能力强的小组成员开展实验,较为细心的成员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最后由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表述,不仅体现出分工明确,还能够增长学生生物学习信心,提高各自能力。

(三)重视合作内容和评价

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不是任何教学内容都适用于这种方法,因此需要教师对初中生物教材进行仔细研究,并且结合学生知识能力和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筛选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对相关问题有效解决,在这过程中也需要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在对学生评价上也需要注重方式的多样化,从学生个体出发,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在肯定学生努力的基础上,也结合学生实际提出有效学习建议,进而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推动学生全面综合發展[5]。例如,在探究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我们就可以从细菌有利和细菌有害两种思路进行小组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对资料收集、整理,表明所坚持观点的支撑理由,最后由教师就小组探究结果进行评价,实现教学目标。

我对学科模式指导下初中生物教学在小组合作中的有效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主要是从更新教师教学观念,转变角色展开,通过正确认识合作探究、设置有趣生物教学情境和科学合理分组等策略,提升小组合作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推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全面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鲍敏.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 孙文俐.浅谈新型教学模式与生物课堂整合的有效性[J].考试与评价,2017(3):153.

[3] 卫春华.生物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探析[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9):86.

[4] 张莉.关于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6):105.

[5] 郑秀云.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小组合作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