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伟
邢台市城区河道管理处 河北 邢台 054000
正文:前均进行清淤除障工作,城区河道泄洪能力亟需提高。
河流是地球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坚实基础,既孕育人类文明,又创造了大量财富,城市中河流的穿行与否,影响着城市的状态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世界上许多著名城市都是依河而发展。[1]河流为城市提供行洪、生态和景观等服务功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命脉。在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与河流之间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近年来,园林城市、山水城市口号的提出为现有河流的整治与改造提供契机,同时迫切需要相关的实践经验指导,完善理论。以城市河流规划与整治为导向的实践项目,需要结合实践过程,系统梳理城市河流的背景、动因、规划设计与管理实践经验,对于中国城市河流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牛尾河、茶棚沟、小黄河、围寨河四条河流经邢台市城区,西起滨江路、东至襄都路,长度约24.8千米,其中小黄河及北支流(即茶棚沟)自西向东流过市中心,由市中心弯道向东北方向与牛尾河汇合,流域面积163平方千米;围寨河自西向东从市中心南侧流过,西起韩演庄向东流至东围城路,经五一桥向东北方向与牛尾河汇合,全长6.5千米,流域面积16平方千米;牛尾河发源于市区北部的白沙泉、达活泉、野狐泉,自西向东与小黄河、围寨河汇合后入滏阳河,全长50千米,河床宽10~30米。这四条河道平时水量很少,甚至干涸,是每年雨季排洪的良好自然泄洪渠道,构成市区雨水自然排泄体系,同时也是邢台市蓝绿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见证邢台城市发展,与城市关系紧密。
随着邢台市的不断发展,市内牛尾河、茶棚沟、小黄河和围寨河四条河道加之城市生活垃圾的聚集以及工业污水的侵袭,河道逐步沦为臭水沟,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基于以上问题的出现,城市居民由亲水和逐水而居转为惧水,人与水的关系由相存相依变为相互排斥,河道水体污染治理工作亟需提升日程,现状如图1-图4所示。
城市河道的排水能力满足防洪标准,修正汛期河道内水位与流量的关系,降低河道周边防洪目标的洪水风险。牛尾河、茶棚沟、小黄河和围寨河四条河道是市区行洪排涝的主要通道,汛期时,城市管网的雨水通过河道排入下游,保证城市防洪功能,这关系到河流防护区的安全。但是,四条河道弯曲狭窄、河床浅,泥沙多,由于河道上游仍有未治理河段,故上游垃圾杂物及淤泥顺势下流入河,造成治理河道内淤泥沉积,多年来河道被污物淤积,阻塞严重,城建部每年汛期
图1 小黄河整治前现状
图2 小黄河整治前现状
图3 围寨河红星桥南
图4 茶棚沟上游治理前
河道公共空间,从空间分布模式上讲,河流的条带型特征可以改变以地块拼接的城市地块镶嵌模式。人类是景观环境的构建者,环境中个体与社会群体对环境对象的审美判断。城市河道作为城市重要的滨水公共空间,应该承载着居民休闲娱乐活动的功能,是城市的活动与游憩场所。目前河道及周边的基本环境风貌较差,等其他水体形式与公共活动空间的联系度不高,城市居民缺少亲近水系的活动空间,河道周边的景观环境也没有提供适宜人长时间休闲娱乐的适宜空间,河道水系景观环境的提升,有助于拉近城市居民与水系的联系,赋予河道及其他水体以持久的社会活力价值,使水系和城市之间的粘合度增加,进一步强化河流水系对城市功能多样化的促进作用。
邢台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绿满邢襄、水润古城”的宏观愿景,于是,河道整治与规划主要从治水、引水、亲水三方面全力着力提升城区河道生态环境。
1984年邢台市便已开始对四条河道清淤治理,此后几乎每年都在河道汛期前开展治理工作。2000至2003年,邢台市委和市政府对城区小黄河(含茶棚沟)、围寨河进行综合治理。治理后的河道面貌焕然一新。2004至2011年,邢台市城区河道管理处每年进行区域性清淤工作,保障了河道的整洁。2012年,邢台市首次以城建工程项目形式开展河道清淤,清理范围是小黄河团结桥橡胶坝至景观铁路桥段,共清理淤泥10620立方米。2013年采用汛后的方式清淤,河道清淤工程的范围为城区已治理河道所有河段。2013年至2015年共清理淤泥42086.86立方米。2016年以来,邢台市先后完成了牛尾河(花园小区东围墙至襄都路桥段)、小黄河(开元路东至牛尾河交汇处)、围寨河(酶制剂厂至襄都路桥段)、茶棚沟(滨江路东侧至钢铁路桥东南侧)四段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至今,城区河道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
邢台市还对河湖环境质量进行了大规模改善。清理整治乱倒垃圾合侵占河道等突出问题清理整治,实现了河道畅通。2018年,共计清理垃圾16.5万立方米,修复河床20万平方米,修复明渠4.8千米,更换橡胶坝坝袋400米。
除此之外,邢台市还对污水进行追根溯源,处理污水源头,严格净水,管理入河排污口,主要工作包括:检查核实排污口设置、污水排放情况,封堵未经批准设置的入河排污口,共封堵排污口4处。对河水日常污染物进行定期清理,配备便于转移的半自动型水草收割船,加大日常打捞频次,对蓝藻、水草等有害水生植物高发河段明确专人负责,及时打捞、清运。通过生态手段治理河水,放养草鱼、鲫鱼、鲤鱼等杂食性鱼种11万余尾,抑制水质富营养化,结合以上方式竭力塑造碧波荡漾的水岸景观。
既要以水兴城,也要利水安城。河道引水是为改变部分河道干涸的现状,引水入河,让活水贯通邢台市四条河道。2014年围寨河率先成功引入朱庄水库水源。2017年11月再次启动引水工程,打通城市“任督二脉”,引水工程管道总长度约7300米。2018年5月,小黄河、牛尾河和茶棚沟成功引入朱庄水库及南水北调水源,目前,共计补充活水水源约5185万立方米,这项工程实现邢台市河道的多水源生态补水,打破了部分河道无水源的历史。
2017年邢台市实施了牛尾河拓宽工程,河道水面拓宽,泄洪能力因此获得提升。对现有河道实施拓宽河道,河道主体与原河道深度一致,在满足行洪要求的同时,确保防洪安全。河道水量增加后,同时也采取措施提升河道泄洪功能,河道处按照“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编制了《防汛预案》,成立防汛小组,捍卫河道安全。
除此之外还实施了护岸工程,进一步加强水域岸线管理和保护。在基础设施方面,对部分河道出水口及雨水闸门进行生态包装,安装洗墙灯1000余米,实施夜景提升;在道路设施方面,修复及新增便道约15100平方米,修复亲水栈桥和景观平台1430平方米。目前,沿河两座污水处理厂日设计处理能力1.3万吨,实际处理污水1.45万吨,城区河道日蓄水量约5万吨。
“可游、可赏、水润古城”是改善邢台市河道生态环境的核心规划设计理念,基于此,主要实施以下三方面内容。其一,河道水系及周边景观环境提升,使河道景观化:在围寨河(车站南路—五一桥、红星街南北两侧)、牛尾河、小黄河与平安路、泉南大街交汇处三角地带实施了水系景观提升工程,总面积约21万平方米;其二完善河道极其周边的动植物生态环境,打造良性生态圈:恢复滩地环境,在河道范围内累计种植、补植各类乔、灌木21.4万余棵(株),新增草坪7万平米;配植水生植物,放养彩鲫、鲢鳙等鱼类。大尺度的绿化,突出“蓝绿交织”,不断增加“生态含量”和“宜居指数”,提升河道生态品质。
其三,2018年,为了让城区四河充满魅力和富有活力,邢台市实施建湖增绿的举措。在围寨河、茶棚沟、小黄河沿线多处实施了扩水建湖工程,总景观提升面积约35万平方米,湖面建设也保持了河道最主要的行洪功能。为了满足市民亲水近水的迫切愿望,部分河道出水口等节点部位增设景观活动空间,两岸建有茗香阁、水榭、景观廊架、拱桥、芦苇栈道、亲水平台等多种类型丰富的活动空间,还增设200组文明游园科普指示牌,修复健身器材260套,还设计了景观造型、健身步道、植物配置、雕塑小品等设施,景观规划设计理念融入邢台历史文化,为邢台市民提供了休闲佳地河道两岸的夜景也进行了亮化提升,形成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城水相依的美丽景观,塑造风景秀丽的生态河道。其中茶棚沟4处、围寨河5处、小黄河1处湖面已面向市民开放,广大市民可以享受着城市和水交融和谐带来的美。改造后如图5-图8所示。
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水源以及与外界相连的交通方式,同时城市改变着河流,二者相辅相成。明确河道对于城市的重要意义是合理有效规划和整治的基础,河道主要扮演着防洪、生态服务以及景观游憩功能。首先防洪是基础功能,是满足其他两个功能的前提,从邢台市河道整治历程可以看出,自1984年以来,漫长河道整治都是满足城市泄洪功能作为先决条件,河道引水造湖时,也要确保行洪安全,这也体现了这三种功能之间相互交织、不可分割的特点。而生态服务和景观游憩功能是随着城市发展应运而生,演变而出的。城市快速发展后,河流作为生态敏感带,为各种软体动物、鱼类、爬行动物和植物资源等提供栖息场所的生态功能显得尤其重要。同时,人具有亲水性,城市河道作为优质的水环境是城市中不可多得的绿色公共空间。实际上,总体把握河道对于城市的防洪、生态服务、景观游憩这三个重要功能,并将其紧密结合,就能够发挥城市河道的积极作用。邢台市区四条河道的整治和景观规划设计,实现了三种功能的相互融合与统一。
图5 围寨河公园
图6 小清河团结桥
图7 开元湖节点
图8 茶棚沟上游
河道是城市中重要水源,水系是景观造景的重要要素,河道整治一方面是对河道两岸环境的提升,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河道水系,引水进入城市绿地,丰富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水系景观要素,进行精致的水景设计,因此,河道整治是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契机,与景观规划设计密不可分。宏观上,这有助于构建以河流水系廊道为轴线构成线状景观格局。微观上,河道驳岸的生态化处理,以及引水入湖后软质驳岸的营造,也是讲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植物设计与工程设施相结合。城市河道的驳岸是河道与陆地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渡带,能提供水生动植物生存和栖息空间场所,[2]生态驳岸有助于建设丰富稳定的生态系统,营建令人伤心悦目的景观风貌。
河流景观能促进城市居民对自然和休闲空间的认知,沿着河岸和环湖,市民可以散步、骑车、远眺,在河流边的草地上交流与嬉戏,虽身处城市中心,但却可以享受自然带来的心旷神怡。因此,在城市河道整治过程中,应当科学、合理的与景观规划设计相结合。
逐水而居是自古至今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遵循的基本规则,河流和城市的发展建设相辅相成,因此河流也是记载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河流是城市中人们接触自然环境的优质公共空间,人类更青睐于滨水地带进行活动,因此河流的地域文化传播功能便凸显出来,河道整治规划过程中,为了彰显这座历史古城的韵味,邢台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都融入在河道建设中,配套建设游园、长廊、小品等景观,将襄国文化、百泉文化、老南关经贸文化等历史文化融入建设中,因此河道整治、规划与城市文化结合,使河道成为展现城市文脉特色的名片,能够进一步提升河道的文化传播效力。
河长制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和修复水生态。邢台市的牛尾河、小黄河、围寨河和茶棚沟已列入县级“河长制”管理,分别由城区河道管理处负责管护。其中小黄河,职责范围为文苑路至牛尾河交汇处,全长约10千米。围寨河,职责范围为守敬南路至牛尾河交汇处,全长约6.3千米。茶棚沟职责范围为钢铁桥至小黄河交汇处,全长约2.3千米。牛尾河职责范围为花园小区东围墙至襄都路桥(不包含邢台学院内部河道长度),全长约4千米,沿河安装“河长制”公示牌共19块。
首先在宏观上,出台河长制工作方案,对总体工作内容进行布局和把控,其次对这四条河实施“一河一策”工作方案,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开展每条河道的管理工作。最后,河长制工作提出了与河道整治密切相关的活动,即清河、河岸景观化、净水、保水、建湖增绿。河长制明确工作重点,落实负责人员、划分了责任区域,为河道整治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通过对邢台市牛尾河、茶棚沟、小黄河、围寨河四条河流的整治与规划,即引水、净水、添湖、建园增绿、河岸景观化主要步骤,基本上提升河道水系景观环境,实现了根据“水润古城”的总体目标,使城区河道呈现水绿相依,城水相融的水系景观。同时,将水系景观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与抓手,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种效益统一发展,建设生态型和活动型河道摆上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这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进一步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