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框
摘 要:模糊限制语在语言交际中,不直截了当地表述事物,往往导致受众对话语含义进行多种不确定的阐释,这类话语结构称为“模糊限制语”(hedges)。模糊限制语运用于新闻语篇中,其作用能有效缓和话语的真实程度及问题范围、保证新闻态度的客观性、实现对新闻话语内容进行间接性评价,从而最大化地增强了新闻语言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让新闻语言表述更加客观、得体。本文重点从语用的角度来对新闻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研究,举例说明模糊限制语在新闻语篇中的积极功能及运用,并对模糊限制语在新闻语篇中的消极影响及规避提出思考。
关键词:新闻语篇 模糊限制语 语用功能 客观性
一、模糊限制语的内涵及分类
模糊限制语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学教授G.Lakoof于1972年在其著作《语义标准和模糊概念逻辑的研究》中提出的。所谓的模糊限制语是指:能把事物弄得模糊或者把看似模糊的事物变得很清晰的词语。具体而言,模糊限制语是指能够通过修饰限制某个模糊中心词而改变其模糊程度的词语。1982年另一位美国著名语言学家E·F·Prince根据词性、结构、句式的语法,将模糊限制语划分为两大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第一,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包括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是指能够反映话语的真实程度的词语,或者说是能够将一些看似语气确定,但又不是很确定的话语变得更为得体,并与现实实际情况接近的词语。例如,“阿里巴巴集团的股票正大幅上涨”里面的 “大幅”,虽然在形式上看“大幅”并没有为股票上涨提供具体的数量化指标,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细化了所描述对象的范围。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是指那些能够限制变动范围的词语,一般会用来修饰具体的数字。说话者用它只是来传达范围大小,向听话者表达清楚大概的意思,但不用顾虑所说话题与现实实际状况的接近程度。通常情况下,在语言交际中合理使用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能够避免说话太过绝对、武断,以免与实际状况相差甚大。
第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包括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是指那些能够表达说话人对某一话题持猜测想法或有疑惑态度的词语。一旦说话人对所要说的话语真实性有所怀疑,就可以使用它们,以削弱话语的肯定语气。比如与“可能”、“或许”、“我相信”、“就我而言”就是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是指那些能够表明说话人是通过参考第三方观点,来间接表达自己对某类事件的看法与态度的词语。诸如“据说”、“众所周知”、“有消息称”等词语都属于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二、新闻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具体运用及功能分析
(一)模糊限制语在新闻语篇中的积极功能及运用 首先,模糊限制语可以缓和话语的真实程度及问题范围。新闻语篇的建立源自现实生活基础,而现实生活本身就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而这种不确定性的信息传达就需要借助于模糊限制语来实现,从而最大化地还原现实真相,或者缓和信息的真实程度。如果站在日常交际的角度来说,新闻信息的传递者和接收者之间就是一种话语交际关系,这种信息的动向流动最需要的并不是信息的准确度,而是信息以一种恰当的方式被受众所接收和理解,因此模糊限制语在新闻语篇中的使用,让话语表述更加灵活,同时也有效调节了问题表述的范围。根据王永亮[1]的语料划分类型,他将语料的类型划分为自然语料与诱发式语料。他指出,自然语料是语言作为交际的真实材料,主要是受真实交际意愿的驱动。他还指出,获取语料真实性的方法主要是运用语料库以及实录语料的方法。但是值得指出的是,有些言语行为,比如,告别、问候、寒暄、感谢等言语行为,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固定程式,语言本身数量有限且结构相对较为单一。实录语料从真实性上来说更为可靠,但是收集实录语料的方法过于费时费力。从这种程度上讲,实录语料的收集方法从理论上讲是公认的理性语料,但是实际上采取这种方法的人较少。首先,根据西方人的研究道德,需首先征得被访人的同意。此外,由于受访人在知道自己被作为研究对象时,往往会修饰或者故意规避掉一些问题的答案[2]。鉴于本研究主要是研究的书面新闻话语,我们特意选取了一些主流报刊上的语言材料作为此研究的语料。
话语资料:
(1)据了解情况的交易员称,欧元似乎已经划下了1.17的短期标线,汇率一旦越线便会触发买单;过去几周里,欧元每次跌破这条线后都在坚定信念支撑下实现了反弹。(汇通网,2017-8-18)
(2)人民日报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粉丝数和活跃度居全球纸媒之首。以此为基础,我们全面推动内容、渠道、平臺、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深度融合。(人民日报,2017-8-19)
(1)中通过借助于“据了解情况的交易员称”、“似乎已经”、“过去的几周里”等模糊限制语,缓和了新闻话语的真实程度。(2)中“不断”等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体现了话语的时间维度,延伸了时间的范围。
第二,模糊限制语保证新闻态度的客观性。保证新闻语篇的准确性是新闻传播的重要要素,因此在书写新闻稿的时候,必须要立足于现实基础进行语言的调整和修饰,从而最大化地保证新闻态度的客观性。特别是在数据举例等方面,为了避免处错误,尤其需要加上合适的模糊限制语。
话语资料:
我们从阵地拓展上推动融合,人民日报客户端累计下载量已达1.99亿,在主流媒体创办的新闻客户端中保持领先;人民日报微博总粉丝超过9400万,居中国媒体微博第一;人民日报微信关注人数近1300万,影响力居微信公众账号第一;人民网中文及9大外文频道日常传播覆盖超过1.3亿。
(《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在深度融合中担负主流责任》人民日报,2017-8-19)
“已达”、“超过”、“近”等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有效规避了数字有可能在细节上出现的错误,这些词语的使用,为数字划定了一个确切的范围,这是新闻态度客观性的展现。
第三,对新闻话语内容进行间接性评价。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往往会自带个人的感情色彩和主观立场,而模糊限制语在新闻语篇中的使用,将实现新闻叙事者身份的介入,从而让他们对新闻话语内容完成了间接性的评价,于是避免了自身的主观性干预。也就是说,通过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让新闻工作者个人的态度得以更加客观的表达和呈现。
话语资料:
按2016年数据测算,价格改革后参改医院通过零差率减轻患者药费支出约16亿元,通过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检验项目价格减轻患者支出约8700万元,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患者支出约14亿元,两减一增,总体上不会增加患者实际医药费用负担。但具体到每位患者的医疗费用是否降低还将因病而异。
(《河北公立医院改革新政来了:省会23家大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燕赵晚报,2017-8-19)
上例中的“约”、“总体上”、“因病而异”这几个模糊限制语让语篇更客观,同时也很明确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第三,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为了舒缓人际关系。换言之,在某些语境条件下,说话人(写作者)使用模糊限制语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规避某种责任,而是出于人际关系方面的考量。比如,是为了给对方面子,或者减少伤害对方面子的程度等,这些都涉及模糊限制语使用的语言社交功能。
话语资料:
昨天有媒体报道称,国家队领队8月26日从中国足协领取了150万元的国家队亚洲杯亚军奖金,扣税后120万元将下发给国家队队员以及教练。对此报道,国家队领队朱和元的说法是:“胡说八道”!一派胡言!纯粹捏造!”
据悉,国家队有权发放的只有集训结束后队员们的训练津贴。津贴数额不大,每名队员每天只有80元。对于向国家队发放亚洲杯亚军奖金一事,中国足协新闻官董华表示:“国家队的确发放了这笔奖金,但都是严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规定的程序和数量发放的,昨天媒体的有关报道的奖金发放程序以及金额都是不准确的。”
据昨天了解,国家队队员和教练领到的亚洲杯奖金,分到每个人手里的数额也就大约两三万元,远没有媒体报道以及外界人认为的那么多。
此例中的“昨天有媒体报道称”、“据悉”、“据昨天了解”……”等都是为了避免直接提及相关媒体的名称而故意使用了模糊限制语言,其实以上作者和说话人都知道刊载不真实信息的媒体的名称和撰写该不真实报道的记者名字,但是为了出于人际关系以及行业关系等方面的考虑,《东方体育报》的记者首先避免了直接提及同行媒体的名称。这就是一种日常交际中制约语言选择以及社会语用的因素。
另外,在一些商业广告中,尤其是一些不良的宣传中,模糊限制语的选择与使用还可以起到相关的宣传效应从信息的真实性来看,以下模糊限制语之后所指示的信息也许就是商家的最终目的,但是普通的老百姓以及一般的消费者无法考证广告话语的真实性,因而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话语资料:
据中华中医学会资料调查表明:许多中老年朋友得了病以后,服药都有一定的误区。同时,资料也表明:采用多病多药的治疗方法時,由于药物之间所带来的副作用以及毒副作用,导致脾胃损伤,使人体无法正常吸收营养,体质下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中老年患者平均每人患有三种以上疾病.....(略)。(选自“这药酒能同时治好几种病”, 《南方都市报》。
值得指出的是以上调查资料,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无法考究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往往就导致了盲目的消费。正因为如此,商业广告便找到了它们的主战场。
三、模糊限制语在新闻语篇中的消极影响及规避
(一)模糊限制语妨碍了受众准确理解新闻
尽管模糊限制语为新闻叙事者提供了便利,但是由于受众自身理解力不同,加之模糊限制语的较多使用,会很容易造成受众无法准确捕捉新闻的真实信息,导致理解力的偏差。可见,这种模棱两可、可有可无的语境,降低了受众对新闻的信任度。因此,对于新闻叙事者来说,其书写新闻语篇的时候一定要立足于社会现实,必须谨慎地使用模糊限制语,从而来保证新闻语篇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提升受众心理预期。
话语资料:
The use of the aircraft, during days of heavy fighting in which the momentum seemed to swing in favor of the rebels, demonstrated how allied military forces have been drawn deeper into the chaotic fight in Libya.
——The Washington Post 2011.03.29
“seemed to”、“have been drawn deeper”等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导致很多读者分不清“the rebels”和“allied”之间的关系,混淆了局势,妨碍受众对文本的准确理解。
(二)模糊限制语为新闻叙事者推脱责任制造借口
在很多新闻语篇中会经常使用“据说”、“根据相关报道”、“专业人士曾说”、“在一定程度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一点”、“几乎”、“或多或少”、“不完全”等模糊限制语,特别是在很多新闻叙事者对内容本身没有把握的时候,尤其会故意大量使用这类的模糊限制语。可以说,对它们的滥用将为新闻叙事者推脱责任制造借口,也从侧面说明新闻叙事者欠缺新闻责任心和使命感。鉴于这种现实,必须要着力培育新闻叙事者的媒介素养,强化个人的工作责任意识,从而让他们对自身的工作行为切实履行起责任。
四、结语与启示
在新闻写作中运用模糊限制语是极为必要的,它最大化地还原了内容本身的客观性、真实性,同时也尊重了新闻叙事者的客观性立场。本文重点对模糊限制语在新闻语篇中的积极功能及运用进行了较为深入地阐述,并列举了汉语和英语的例句进行说明,但是在对模糊限制语消极功能及如何规避这一问题上,因为目前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模糊限制语消极影响不好界定以及缺乏科学化的研究标准等,所以还存在较多研究上的不足,尤其是还很难从量化的角度来对此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而笔者认为,未来关于新闻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深入研究,也必定会从科学化的层面来对此问题加以量化,并以更多的语种作为语料进行分析,如此才能更为有效地找出各种语言在新闻语篇建构时所秉持的模糊限制语的语用规约差异。
参考文献
[1] 王永亮.实验语用学的理论基础与语料收集方法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5(3):117-119.
[2] 王永亮.电子书传播文化平台探索—以亚马逊Kindle营销为例[J].出版广角,2017(21):60-62.
[3] 李秋霞.汉语国际传播视域下新媒体的新闻语言规范分析[J].中国报业,2016(14):32-33.
[4] 孙晓岩.报纸新闻的语言艺术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2):162.
[5] 邹晓玲.全媒体时代我国新闻语言的多元化变迁及其对传媒语言规范的启示[J].编辑之友,2014,(11):63-66.
[6] 王丽,李桃.基于语料库的汉英会议模糊限制语口译研究[J].中国翻译,2015,36(05):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