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申嗪霉素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田间效果试验

2018-05-28 10:59徐进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稻曲病稻曲株数

徐进

摘 要:该研究选用1%申嗪霉素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进行了防效试验,调查并比较常规药剂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和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呻嗪霉素悬浮剂 30mL/hm2于水稻破口期使用,使用一次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达80.65%,连续使用2次防治效果达85.26%,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达84.91%,防效均优于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井冈霉素,能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在田间的发生危害,并且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稻曲病;防效;1%申嗪霉素悬浮剂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6-0060-02

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palo)是宣城市宣州区水稻常发性病害,稻曲病是一个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发生时轻时重。多年来,由于宣州区的特殊气候条件,水稻纹枯病在该地区呈偏重发生,稻曲病呈中等发生。为了明确1%申嗪霉素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控制效果,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笔者于2017年进行了药效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第一次施药时间为8月11日即水稻破口前7d,8月19日进行第二次施药。地点:安徽省宣州区狸桥镇昝村村。试验田为单季中稻田,面积为0.13hm2,沙壤土,肥力中等,pH6.5。

1.2 水稻品种 试验品种为新两优6号。

1.3 供试药剂 1%申嗪霉素SC,上海农乐生物有限公司提供;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20%井冈霉素AF,浙江桐庐汇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4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A1%申嗪霉素SC 300mL/hm2;B1%申嗪霉素SC 450mL/hm2;C1%申嗪霉素SC 600mL/hm2;D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 300mL/hm2;E20%井冈霉素AF 937.5mL/hm2;F空白对照(CK)。各处理小区面积200m2,不设重复,小区之间设1m宽的保护行,随机排列。

1.5 施药时间、次数和方法 水稻破口前7d(8月11日)第一次施药,隔7d后,即水稻穗期(8月19日)进行第二次施药。施药方法:采用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喷雾,用水量为675kg/hm2,均匀喷施叶鞘部。第一次和第二次施药天气均为晴天,药后24h内均未降雨。

1.6 调查时间和方法

1.6.1 纹枯病防治效果调查 第一次调查时间为8月11日上午,第二次调查时间为8月25日(第一次施药后14d),第三次调查时间为9月2日(第二次施药后14d)。每小区采用对角线取样5点,每点固定调查相连5丛,计25丛,调查总株数、病株数、严重度,计算病株率、病情指数和防效。

纹枯病的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第4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一片叶);3级:第3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2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按以下公式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

[病情指数=Σ(各级病株数×相应级数值)调查总株数×9×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1.6.2 稻曲病防治效果调查 调查时间为9月12日,即水稻蜡熟期。每小区采用对角线调查5点,每点调查相连的5丛,计25丛,调查病穗数及病穗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稻曲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1粒病粒;2级:2~5粒病粒;3级:6~10粒病粒;4级:11~15粒病粒;5级:16粒以上病粒。

按以下公式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

[病情指數=Σ(各级病株数×相应级数值)调查总株数×5×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1.7 水稻产量测定 调查时间为9月18日。每处理测量横行11穴,纵行11穴,计算行距和株距,按顺序调查20穴有效穗,计算每穴穗数均值,按此均值选相同或相近穗数样品1穴,带回室内,由此调查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

按以下公式计算理论产量:

[理论产量(kg/hm2)=每hm2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1000×10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施药后田间病情发展得到明显的控制,防效最好的是处理C,防效为84.72%,其次是处理B和D,防效分别为80.65%和80.08%,防效最差的是处理A,防效仅为67.50%。从表2可以看出,在第二次施药后14d,田间纹枯病病情的发展得到很好的控制,防治效果最好的是处理C,防效为86.63%,其次是处理B,防治效果为85.26%,处理A和处理D防效相近,分别为82.94%和83.45%。

2.2 不同处理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对稻曲病防效最好的是处理C,防效为93.26%,其次是处理B,防效为84.91%,防效最差的是处理A和处理E,防效分别为77.35%和74.93%。

2.3 不同处理的测产结果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施药区产量均比对照区产量均增产,产量最高的是处理B和处理C,单产达7129.05kg/hm2和7109.4kg/hm2,比对照区分别增产21.09%和20.75%;其次是处理A,单产为6919.8kg/hm2,比对照区增产17.53%。

3 结论

(1)1%呻嗪霉素SC 300~600mL/hm2使用2次对水稻生长安全。

(2)1%呻嗪霉素SC 450mL/hm2对水稻纹枯病防效高于苯醚甲环唑·丙环唑防治的效果,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优于井冈霉素。

(3)1%呻嗪霉素SC有促进水稻增产效果,水稻生长过程中使用2次呻嗪霉素,增产明显。

(4)综合考虑1%呻嗪霉素SC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效果,且能促进水稻增产,建议使用2次,每次使用剂量为450mL/hm2。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稻曲病稻曲株数
水稻稻曲病菌侵染行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优质米水稻品种龙稻18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稻曲病菌成灾机制与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籼粳杂交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试验
稻曲病气象风险评估及适宜度等级预测技术
巧解“植树问题”
春季保护地蔓生四季豆每穴株数与栽培密度试验
2011年怀集县水稻稻曲病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湖南省水稻新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