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广涛
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突出党建引领,构建“六种模式”,强化机制保障,有力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一、坚持高位统筹,突出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双阳区委、区政府把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与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等工作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成立由书记和区长任双组长、8个乡镇(街)和18家区直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设计和业务指导。印发了《双阳区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试行)》等配套文件,指导工作开展。18家区直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仅部门协调项目资金就达1000多万元。
二是选优育强“领头雁”队伍。注重选拔有经济头脑、会经营、有致富项目的党员做村书记,目前全区“项目支书”占比达到100%,涌现出了奢岭街道马场村李华靓、平湖街道黑鱼村杨德兴、山河街道隆兴村陈红奇等一批“项目支书”典型。实行区乡分级培训制度,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重点培训内容,采取专题辅导、域外考察等方式,不断提升村书记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
三是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在省市选派第一书记基础上,在全区77个区直部门选派117名优秀党员干部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年第一书记帮助落实集体经济项目52个。
二、构建六种模式,积极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路径
一是立足村域资源优势,发展“资源利用型”集体经济。充分挖掘村集体可支配的机动地、册外地、“四荒”、山林、水面、矿产等资源潜力,由村集体以发包、租赁、入股、吸收社会资金联合开发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目前,全区“资源利用型”项目58个,项目收益990万元。
二是盘活村级集体资产,发展“资产活化型”集体经济。把村集体可支配的闲置厂房、临街门市、场地等资产,采取租赁、参股经营等方式,实现企业化经营和商业化运作,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区“资产活化型”项目16个,项目收益125万元。
三是加入企业生产链条,发展“村企合作型”集体经济。与域内外企业、院校联合,村集体以可支配的闲置资产、资源和资金入股方式合作经营或创办实体,为企业、院校提供服务,以股份红利或服務收入为村集体获取收益。目前,全区“村企合作型”项目43个,项目收益323万元。
四是发挥合作经营优势,发展“合作社带动型”集体经济。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村民以土地补偿款或者自筹资金的方式入股,村集体以可支配的资源、资产、资金入股合作社合作经营,增加村集体收入。目前,全区“合作社带动型”项目58个,项目收益408万元。
五是探索资本增值方式,发展“资本运营型”集体经济。在有效规避风险的前提下,把村上闲置资金投向政府性融资平台或经营前景好的企业或经营单位,实现村集体资金不断保值增值,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目前,全区“资本运营型”项目12个,项目收益116万元。
六是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发展“三农服务型”集体经济。由村集体、村干部或致富能人领办创办农资超市、网上农贸市场、粮食收储、农家乐等合作项目,村集体以资金、土地、闲置活动场所和其他可支配资源入股经营,促进村集体增收。目前,全区“三农服务型”项目10个,项目收益161万元。
三、健全保障机制,切实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力
一是层层压实责任。双阳区委把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乡镇(街)党(工)书记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责任意识。同时,将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建立绩酬相符的激励机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有力地撬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其中,争取省专项扶持资金860万元、区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第一书记和部门帮助协调资金1150多万元,乡、村两级自筹资金1290多万元、社会力量投入715万元。
三是强化资金监管。严格执行“村财乡管”制度,重点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明确使用范围、申报程序、审批手续和收益分配原则、程序,避免套取专项资金和不合理分配收益现象。集体经济办公室成立资金监审组,每年都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定期对账目进行审查,确保专项资金使用和收益分配合法合规。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尝试,双阳区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打了一个翻身仗。截至2017年末,全区13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76%;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100多万元。集体经济富了,无钱办事的问题得以初步解决,村党组织的腰杆硬了,各项村级公共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有效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