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亮亮,谢玉明,聂 俊,谭德龙,熊 燕,罗国庆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场/农业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
我国鲜食葡萄产量从2011年位居世界首位,葡萄栽培面积从2014年位居世界第2位,已经成为世界葡萄生产大国[1]。随着葡萄避雨栽培和打破休眠技术的不断探索,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南方葡萄病害严重问题和休眠难解除及发芽不整齐的问题,广东省无霜期长,适于葡萄生长的季节长,温热条件能满足葡萄一年多收生产,冬季无需做防寒处理,产业规模已超过1333 hm2,绝大部分以设施栽培为主和入园采摘的管理经营模式[2]。国内外关于葡萄品种筛选及设施栽培技术前人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3-17],但是关于广东设施葡萄品种生长发育研究和品种筛选方面鲜有报道。随着设施葡萄栽培面积迅猛发展,为更好促进广东地区设施葡萄产业的发展,本课题组从2013—2016年,陆续从广西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引进夏黑、阳光玫瑰、红巴拉多、温克、红富士等10个葡萄品种,种植在广东广州国家科技园区,分析10个葡萄品种生长与结果性状,旨在筛选出适合广东地区生态环境种植的优良鲜食葡萄品种,为广东省的葡萄品种更新及区划提供参考依据。
试验于2016年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白云基地连栋锯齿薄膜大棚(长38 m、宽40 m、网高2.5 m)内进行。供试材料为10个设施栽培葡萄品种,每个品种65~70株,品种具体情况见表1,葡萄树龄为3年生,株行距为1 m×1.5 m,独龙干水平棚架栽培(单层水平龙干形整形),试验期间进行常规管理。
1.2.1 物候期及生长结果特性观测 葡萄物候期的判定标准参照《葡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19];每个葡萄品种随机选取3株长势一致的植株,对其萌芽和结果枝情况进行连续调查研究,计算萌芽率和结果枝率:
表1 供试葡萄品种
1.2.2 果实品质性状测定 每个品种随机采收成熟度一致的5穗葡萄,并于每穗葡萄中随机采摘10个果粒,测定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实硬度、果实形状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其中,单果质量采用电子天平测定,果形指数=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横纵径用游标卡尺测定),果实硬度采用GY-4型水果硬度计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手持式折光仪测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20]测定,可滴定酸含量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固酸比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滴定酸含量的比值,糖酸比为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滴定酸含量的比值。
从表2可以看出,在广州地区进行连栋大棚避雨栽培,10个葡萄品种的物候期有一定差异。2月17日使用破眠剂单氰胺处理下,萌芽期集中在2月底至3月初,其中夏黑萌芽最早,巨峰萌芽最晚;始花期均在4月中旬,盛花期基本在开花后2~3 d出现,先后顺序与始花期一致;谢花期在盛花期3~5 d后出现;各品种转色期、成熟期差异较大,以红巴拉多、夏黑的成熟期较早,一般在6月中下旬成熟,其次是红富士、8611、玫瑰香和泽山一号,成熟期在7月中旬左右;巨峰和阳光玫瑰的成熟期在8月上旬,东方之星和温克晚至9月初。
表2 广东设施栽培下10个葡萄品种的夏果物候期比较
由表3可知,萌芽率以阳光玫瑰、东方之星、8611、泽山一号较高,在65.4%~72.9%,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结果枝率以夏黑最高,为88.9%,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泽山一号次之,为79.8%;玫瑰香最低(仅40.5%)。各葡萄品种的第一花序着生节位较低,大多在2~4节之间。
表3 广东设施栽培下10个葡萄品种的夏果结果特性比较
供试葡萄果实的外观产量性状观测结果见表4。表4显示,果粒以巨峰最大、单果质量为8.18 g,阳光玫瑰次之、单果质量为8.02 g,泽山一号和玫瑰香的果实较小、单果质量分别为4.75 g和4.32 g。果形指数与果实形状有关,温克的果形指数最大(1.39),8611的果形指数较小(1.07)。夏黑的果实硬度最大、为3.24 kg/cm2,8611和泽山一号较低(0.61 kg/cm2)。从果实形状和色泽来看,夏黑和巨峰果实形状均为近圆形,成熟时果实为紫黑色;红巴拉多、阳光玫瑰和东方之星果实均为椭圆形,成熟果实分别为鲜红色、金黄色和紫红色;温克、泽山一号和玫瑰香果实均为卵圆形,成熟时果实分别呈现紫红色、黄绿色和黑紫色;红富士和8611果实分别呈倒卵圆形和近圆形,成熟时果实颜色分别为粉红色和淡红色。10个葡萄品种每公顷产量最高的是8611,其次为夏黑、东方之星、阳光玫瑰、温克、红巴拉多、巨峰,红富士、泽山一号、玫瑰香3个品种产量较低。
表4 广东设施栽培下10个葡萄品种的夏果果实外观性状比较
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等内在品质指标在不同葡萄品种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表5)。在本试验中,10个葡萄品种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18%~18.47%之间,其中夏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8.47%,玫瑰香和巨峰次之、分别为17.95%和17.40%,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东方之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为12.18%)。可溶性糖含量介于9.64%~16.71%,其变化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似,以夏黑最高(16.71%),玫瑰香和巨峰次之(15.46%和14.77%),8611和东方之星较低(10.0%和9.64%),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可滴定酸含量在0.26%~0.39%之间,其中以红巴拉多和温克最低、均为0.26%,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红富士最高(0.39%)、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他品种可滴定酸含量介于0.30%~0.37%。糖酸比和固酸比分别在26.05~52.31和33.83~60.65之间,其中红巴拉多的糖酸比和固酸比最高,分别为52.31和60.65;其次为玫瑰香,其糖酸比和固酸比分别为51.53、59.83;8611的糖酸比和固酸比最低,分别为26.05和33.83。供试葡萄品种每100 g果肉的维生素C含量介于1.42~6.66 mg,其中以东方之星最低,夏黑最高。综上所述,夏黑、红巴拉多、阳光玫瑰、玫瑰香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高,可滴定酸含量低,糖酸比和固酸比大,口感较好。
表5 广东设施栽培下10个葡萄品种的夏果果实内在品质比较
本试验结果表明,夏黑、阳光玫瑰、巨峰综合性状优良,可以在广东地区设施栽培推广。夏黑果实生育期短,早熟,果穗经过膨大处理后,平均单果粒重能达6 g以上,颜色紫黑色,无核,果肉甜脆,具草莓香味,外观美丽,品质佳,植株生长旺盛,抗病性较强,受市场欢迎,可以扩大发展;阳光玫瑰中晚熟品种,果实成熟时黄绿色,外观优美,果肉脆硬香甜,具有浓郁的玫瑰香味,口感佳,深受市场和消费者的喜爱,但种植时容易出现大小果,病毒病,建议使用脱毒苗,可在南方大面积推广;巨峰中晚熟,平均单果粒重能达8 g以上,颜色黑色,品质优良,但容易落果,建议适当发展。
红巴拉多、温克、东方之星品质良好,能调节果实成熟期,可作为搭配品种适当推广。红巴拉多果实早熟,品质优良、夏果着色不稳定,上色困难,影响果实商品性能,产量表现不稳定,需改进其栽培方式,建议在南方作为搭配品种适当发展;温克果实生育期较长,晚熟,座果率高,丰产,果穗紧凑,平均单果粒重能达6 g以上,果肉脆甜,抗病性较强,可以适当发展;东方之星花芽分化好,丰产,但夏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左右,低糖,果皮厚,不宜在南方大面积发展该品种。
8611、红富士、泽山一号、玫瑰香品质或产量欠佳,不适宜在广东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8611中熟,果穗经过膨大处理后,平均单果粒重能达7 g以上,座果率高,丰产,但果实风味淡,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偏低,其品质还有待提高前,不宜大面积发展该品种;红富士中熟,果粒大、单果粒重7~8 g、果肉甘甜,果香味浓、口感好、风味超过巨峰,但落果严重、座果率低、产量低,发展该品种时需考虑其经济效益;泽山一号和玫瑰香中熟品种,果实成熟时黄绿色,肉质细软,酸甜适口,香气馥郁,风味独特,在南方栽培表现产量低,不宜大面积发展该品种。
参考文献:
[1] Wang Z R,Zhou J Y,Xu X Y,et al. Adoption of table grape cultivars:An attribute preference study on Chinese grape growers[J]. 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7,216:66-75.
[2] 黄旭明. 广东葡萄产业的机遇与挑战[J].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24):207-211.
[3] 雷平,石伟勇. 我国南方葡萄设施栽培土壤和营养障碍及其防治对策[J]. 科技通报,2009,25(5):611-615.
[4] 郑铭西,丁绍海. 福建闽东南巨峰葡萄一年双季结果栽培技术[J]. 河北林业科技,2014(5):198-201.
[5] 吴久赟,刘翔宇,雷静,等. 吐鲁番地区11个葡萄品种的设施栽培特性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3):1-8.
[6] 韩晓,刘凤之,谢计蒙,等. 四种综合评价法对不同葡萄品种设施环境适应性的评价和比较[J]. 植物生理学报,2017,53(12):2235-2243.
[7] 古丽孜叶·哈力克,马小才,古丽加汗·克热木,等. 不同负载量对火焰无核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2016,43(3):82-87.
[8] 李双岑,马丹阳,王振平. 不同砧木对1年生赤霞珠葡萄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2016,43(2):45-48.
[9] 张永福,何田方,牛燕芬,等. 硝普钠对干旱胁迫下葡萄抗旱生理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4):40-44.
[10] 孔维萍,成自勇,张芮,等. 不同时期亏水对设施延后栽培葡萄生长特性与品质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7):33-37.
[11] 郭绍杰,苏学德,李鹏程,等. 干旱区绿色设施葡萄栽培管理技术规程[J]. 江苏农业科学,2015(1):169-172.
[12] 赵君全,王海波,王孝娣,等. 设施栽培条件下‘夏黑’葡萄花芽分化规律及环境影响因子研究[J]. 果树学报,2014,31(5):842-847.
[13] 王海波,刘凤之,韩晓,等. 葡萄需冷量和需热量估算模型及设施促早栽培品种筛选[J]. 农业工程学报,2017,33(17):187-193.
[14] 简小楠. 昌黎系列葡萄品种在浙江地区的引种表现[J].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3):29-31.
[15] 孔维萍,成自勇,张芮,等. 延后栽培设施葡萄水生产力及水分生产函数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4):41-46.
[16] 孙利鑫,解艳玲,马建,等. 不同设施栽培模式下红地球葡萄光合特性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3):40-43.
[17] Du F,Deng W P,Yang M,et al. Protecting grapevines from rainfall in rainy conditions reduces disease severity and enhances profitability[J]. Crop Protection,2015,67:261-268.
[18] 周晓芳,张福庆,刘建福,等. 我国玫瑰香葡萄品种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天津农业科学,2014(6):97-102.
[19] 刘崇怀,沈育杰,陈俊,等. 葡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0] 赵世杰,史国安,董新纯.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