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煌
摘要:高中阶段学生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强烈,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班级自主管理是依据高中学生的特点,顺应教育事业改革而形成的班级管理手段,当前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肯定,能力得到发挥,是素质教育时代实现全面发展的核心。新的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作为重要的教学理念,而以人为本是其核心所在。班级管理应该以当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施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班级管理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班级管理;自主管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理念提倡以人为本,学生自主管理是实现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方面,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核心体现。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是开展班级自主管理的基础。本文对目前高中班级中推行自主管理的问题、难点及意义、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为教育管理者实现高中学生自助管理提供参考。
一、当前高中班级实施自主管理的现及问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大部分高中的管理模式普遍采用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过分强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权威地位,忽略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主导地位,约束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过分依赖班主任的作用,缺少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自我个性得不到发展,责任心不强,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是严重不符的[1]。高中班级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培养责任心的提高,加强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人翁意识,弥补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所带来的不足。但是,当前高中班级在自主管理的推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不断优化改进:
(一)班主任的管理思想陈旧,缺乏创新意识
在过往的教育模式中,班主任是班级的绝对管理者,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风格和管理水平,决定了一个班级的整体氛围和风格,在对目前高中班级班主任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高中班主任管理思想还停留在过去较为陈旧的观念当中,认为班级的管理是班主任和班干部的事情,学生只能被管理。即使接触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理念,但因為感觉实行起来难度太大,不放心等因素,使得自主管理的模式无法真正在班级中有效的推广。
另一方面,大部分高中班主任仍然停留在过去以成绩衡量学生的陈旧思维中,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和考试,在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时,习惯性的以成绩将学生进行划分,而忽略了每个学生的个性、优势和能力,这就导致学生的能力被压制,成绩不好的学生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无法承担自主管理的责任。长此以往,这样的管理模式会严重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及积极性,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影响。
(二)学生依赖性较强、自主管理能力差
在班主任为班级管理者的长期管理模式下,高中学生普遍对班主任的依赖心理较重,自我约束能力差,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淡漠。学生的学习要靠班主任督促,班级里的大小事务也要靠班主任和班干部来安排,这样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在家靠父母,学校靠老师,成为了大部分高中学生的现状。
人的自我管理能力直接决定了未来的发展,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是对自我认知缺失的表现,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在班级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班级的整体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实现班级自主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定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学校缺乏相应机制鼓励学生发展
一个教学理念的成功推行,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协助,管理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学生想要在班级的管理中充当主导的角色,需要老师和学校的帮助和鼓励。只有建立相应的机制,鼓励学生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发现自我的优势和核心价值,将合适的学生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才能真正将权利回归学生,发挥学生在班里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四)家长的错误观念阻碍学生能力发展
当前,我国的大部分学生家长,仍在秉持着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无关紧要的事不要参与的思想,认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会占用过多的时间,耽误学习。另外,家长对学生的过分溺爱,导致对学生干扰过多,使得学生缺少锻炼自我的机会。学生长期在家长的过分关注中成长,失去了独立的能力,压抑了自我的个性,对在班级中行使管理能力缺少信心。长此以往,学生的管理意愿下降,自主管理的理念自然得不到有效推行。
二、如何发挥高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个性,强化自主能力的培养
学生实现班级自主管理的前提是拥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对老师和家长的过分依赖,养成了当前的高中学生普遍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要实现班级自主管理,首先要鼓励学生发展个性,肯定自我的作用,发现自身的长处,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引导学生培养自我管理、主动管理的能力。
在过往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的意愿常常被忽视,学生有想要管理班级的意愿却得不到很好的重视,或发挥不出自己应用的价值。因此,要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就要首先肯定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本着公平的原则,发掘每个学生的长处,鼓励学生对班级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并给予适当权力。学生在参与中发现了自己的能力,发挥了自我的价值,得到了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促进了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营造公平、友爱的班级氛围
班级的环境和氛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情和学习意愿,过往的教育模式过分强调学习成绩,教师往往以学生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被重用,担任班级的管理干部,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却得不到老师的重视,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导致了学生的个性被压抑,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学习效果自然无法得到提升。而新时代的教育观念,更注重公平原则,每个学生无论成绩高低,都应当被尊重,被重视,教师有义务为学生营造公平、友爱的班级氛围,鼓励每一个学生发挥长处,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来[2]。
(三)注重协作,提供机会
一个班级的发展,是每一个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班级的管理权利应该属于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因此,在推进学生自主管理的工作过程中,教师应提高丰富的管理岗位、管理机会给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团结友爱的精神,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例如成立班级管理小组;采取轮流上岗的原则;成立监督评价小组等,通过合理的分工,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形成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班级氛围,使集体精神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
(四)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
以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班级管理中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实行周周评、月月评等方式,鼓励人人参与,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优点及时鼓励与表扬。鼓励每个学生对班级管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样的评比与表彰中,增强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意愿,提升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学校、家长、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都有为班级贡献力量的热忱,如何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最大化实现学生价值,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养成习惯、锻炼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陆正军.班级自主管理的机制保障[J].教学与管理,2013(4).
[2]龚彩霞.班级自主管理结构模式分析与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