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流行歌曲促进古典诗词教学探析

2018-05-27 10:40余洋
赢未来 2018年29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流行歌曲语文教学

余洋

摘要:流行歌曲是最鲜活的语文材料,为学生喜闻乐见。今天所传唱的优秀的流行歌曲中有一部分就与古典诗词有着密切的关系,或直接取材于古典诗词,或是对古典诗词的诠释和演绎。这些流行歌曲借鉴古典诗词,激活古典文化,降低了古典文化的门槛,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转化。引进优秀的流行歌曲,寓教于乐,从流行歌曲中学习鉴赏古典诗词,增添人生感受,激发高尚情操。

关键词:流行歌曲;语文教学;古典诗词

目前,流行歌曲的质量有好有坏,鱼龙混杂,其中一部分甚至危害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正是因为这些格调不高、语言粗俗的流行歌曲,使得家长和老师把流行歌曲视为洪水猛兽,拒绝子女和学生亲密接触。但流行歌曲深受中学生的喜好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大禹治水的实践告诉我们,“堵”不是办法,“疏”才是上策。

法国哲学家萨特说过:“存在就是合理的。”面对流行歌曲这一文化现象,语文老师必须正视它的存在,同时这也是语文新课程的要求。流行歌曲就是最鲜活的语文材料,为学生喜闻乐见。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运用我们的慧眼,拨开流行歌曲的层层迷雾,教会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关注流行歌曲中的语文性,充分利用优秀的流行歌曲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试从鉴赏古典诗词这一方面,粗略探索优秀的流行歌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若干浅见,以作引玉之砖。

流行歌曲,自古有之。先秦《诗经》中的国风,原本就是民谣俚曲。唐朝王维的《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曲目之一,宋代柳永的词在当时更是家喻户晓的通俗歌曲。从古至今,无论是远古的民谣、隋唐的诗歌、还是宋元的词曲,大多都可以“歌曲”形式演唱的,文学与音乐是对孪生双子,这是不争的事实。

流行歌曲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流行歌曲包括“曲”和“词”两部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歌词创作同样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歌的范畴。依前所述,作为文学经典的唐诗宋词元曲可看作是它们各自所处時代的“流行歌曲”。今天所传唱的优秀的流行歌曲中有一部分就与古典诗词有着密切的关系,或直接取材于古典诗词,或是对古典诗词的诠释和演绎。

这些流行歌曲借鉴古典诗词,激活古典文化,降低了古典文化的门槛,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转化。而古典文化也是流行歌词创作中一个取用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从遣词用句,主题营造,意境铺陈方面,都为现代的作词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这样看来,流行歌曲进入诗歌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听今知古,营造氛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生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的关键是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全员参与学习的条件和课堂情景,变学习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主动发展。

无论是诗歌还是歌词,所表达的都是作者对这个世界的情的感动、理的感悟和美的感受,二者都如同时代的一面镜子,反映现实生活。流行歌曲和古典诗词这样紧密的联系,让我们有了大胆的想法:同是抒情文字,一样反映现实生活,为什么不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服务于我们的诗歌教学呢?有了想法就付诸行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对古典诗词拒之千里,却又对由古典诗词改编的流行歌曲非常喜欢,这点更加坚定我们将流行歌曲引进诗歌教学的信心。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借助流行歌曲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比如:

在学习《虞美人》时,我首先让学生听流行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音乐声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无限哀情以及前路迷茫的无奈所深深吸引,然后我伴着余音,缓缓说道:“法国浪漫主义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的确,平庸的心灵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产生平庸的艺术,而那些伟大的艺术只会在绝望的心灵里诞生。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煜的绝望之词,也是绝命词《虞美人》。”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列宁说:“教学是枯燥的,但也可以成为美妙动听的音乐。”生活中有无数美妙动听,而又深受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我们为何不顺手拈来,辅助我们的诗歌教学呢?巧妙导入相关流行歌曲,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不再拒绝古典诗词,沉浸于诗词,将诗词牢牢记在心中。

二、比今照古,体味意境

古典诗词中的很多优秀内容被现代的音乐人制作成具有时代风格的流行歌曲,这些流行歌曲歌词保留了古典诗词原有的内容和意境,是对唐诗宋词的继承、迁移、发展和引用。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精华加以借鉴发扬,使之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精神快餐。

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张康寿教授曾经说过:“比较阅读是增长智力、提高能力、增益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中学语文教学来说,开展比较阅读训练是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素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古典诗词和流行歌曲做相应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走进古典诗词,体味古典诗词的意境。

说到古典诗词的意境,就不能不提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方文山的《爱在西元前》也是经典歌词,一个是经典文学,一个是通俗文学,在各自领域均是成功之作,这得益于他们成功的意象选取和组合,所形成的独特意境。两相比较下,学生学习兴趣浓了,效率高了,对《天净沙·秋思》意境的理解也更深了。

陈小奇的《涛声依旧》是依据唐诗《枫桥夜泊》演绎而成的,词曲结合自然,风格古朴典雅,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歌词中的“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箱”,是对“月落乌啼霜满天”在时空上的承继。“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与“夜半钟声到客船”有异曲同工之妙。歌词还用了一些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传统意象,主要是《枫桥夜泊》里的渔火、枫桥、钟声、客船,使歌词有了一些悠远典雅的意境。

“故事在城外,浓雾散不开,看不清对白,你听不出来,风声不存在。是我在感慨,梦醒来,是谁在窗台,把结局打开,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千里之外》)歌词中传达出的那种怀旧的、温婉的、略带感伤的而又带着心灵温度的情感诉说,一下子就俘获了无数人的心灵。听者周杰伦的这首《千里之外》,让我不自觉地想起了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如此简洁的语言,给我们勾画出的是怎样动人的一幅水墨画:这是一个秋天的黄昏,暴雨刚刚停息,寒蝉的鸣叫里有几分凄凉,十里长亭边,歌者就要远行。千里之外,千年之外。在抒写离愁别恨这个主题上,古人今人有着惊人的一致。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种借助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紧密的流行歌曲,辅助理解,比照分析,方法灵活多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尝试。

参考文献:

[1]赫·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10

[2]张海明.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蔡立巧.借助现代流行歌曲赏析古典诗词[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5-6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流行歌曲语文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流行歌曲的正能量表达
大学语文古典诗词吟诵教学的应用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