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祖文
【摘 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胸腹部肿瘤采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對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70例行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3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胸腹膜真空袋体位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放疗过程中平均体位摆放的误差。结果:实验组患者在X轴、Y轴以及Z轴中平均体位摆放误差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在放疗过程中,体位摆放的误差情况,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胸腹部肿瘤;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放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2
近年来,胸腹部肿瘤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现了逐年递增的趋势;在临床治疗中,通常会采用放疗的方式,而在进行放疗的过程中,若体位摆放出现了误差,不但会阻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健康受到危害[1]。本次研究了70例行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分析了胸腹部肿瘤采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于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所收治70例行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5例患者,男患者19例,女患者16例;患者年龄31~70岁,平均(43.17±4.26)岁;35例实验组患者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在32~73岁,平均为(46.69±3.64)岁;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各项基本资料中均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胸腹膜真空袋体位固定术:让患者平躺与真空袋中,并让患者需要治疗的部位与体位固定架中心部位一致;随后将真空袋进行放气,使患者的皮肤能够与真空袋进行充分的接触,并指导患者摆出正确的体位。实验组采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让患者平躺于热塑膜固定架上,随后使用三维激光摆正患者的体位,并确定体位部固定架的位置;待患者体位正确后,将热塑膜置入70°左右的恒温箱中,待其呈现柔软透明后,迅速将恒温箱放置与患者的胸腹部,并固定好;在进行固定时,需要使体膜能够充分接触患者的皮肤,待体膜塑形成功后,在时候激光定位灯确定肿瘤的位置,随后调整CT定位,对患者进行常规CT扫描。
1.3 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放疗过程中,平均体位摆放的误差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版本统计软件,对研究中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采用卡方检验的方式,配对设计的计量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式。计数资料则通过(%)来对其进行描述,计量资料以()描述为准。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放疗过程中X轴、Y轴以及Z轴的平均体位摆放误差值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放射治疗是现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项治疗方式,在进行放疗的过程中,患者体位的摆放固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对于治疗的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2];而由于胸腹部肿瘤患者自身的特点,例如皮下脂肪厚度、体重、腹式呼吸以及皮肤牵拉等特点,导致在进行放疗时对其固定的难度有所增加;现阶段,热塑体膜固定技术与胸腹膜真空袋体位固定技术是放疗中最为常见的两种固定技术;其中,胸腹膜真空袋体位固定技术虽能够减少摆放的误差,但效果往往不够理想;而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则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体位不自主移动幅度,并控制好患者自主呼吸过程中胸腹部的范围,此外,热塑体膜固定技术还具有一定的调节性,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手臂旋转所影响的误差情况,有效提高摆放的精准度[3]。在此次研究中:3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了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在放疗的过程中,其在X轴、Y轴以及Z轴中的误差值分别为:(2.14±0.13)、(2.16±0.31)以及(2.42±0.26);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了胸腹膜真空袋体位固定技术,在放疗的过程中,其在X轴、Y轴以及Z轴中的误差值分别为:(4.12±0.25)、(3.17±0.42)以及(3.14±0.31);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各项误差值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比于胸腹膜真空袋体位固定术,热塑体膜固定技术能够有效减少胸腹部肿瘤患者在放疗过程中摆放的误差值,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罗惠煌,倪晓雷,童远和.胸腹部肿瘤采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放射治疗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2):38-39.
刘艳,王红旗,朱旭勇,辛爱丽,宋新然.不同体位固定术在胸腹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6,33(07):50-51.
刘德稳.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2(19):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