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金融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为了应对金融类专业人才的缺失的现状,不仅各大本科院校加强对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高职院校也同样发力,加大对金融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有限,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对教学进行改革以外,还需要走“请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办学的模式。此外,每个高职院校对金融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的目标有所不同,有的定位在“实用型”,有的定位在“服务型”,有的定位在“国际型”。虽然各个高职院校的定位不同,但是在培养金融类专业人才的时候,还是有几点相同的问题值得关注。本文将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的现状说起,为高职院校提升金融类专业教学水平出谋划策,希望高职院校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夯实金融类专业学生的理论水平,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开拓就业视野。
[关键词]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国际化;辦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4 - 0131- 03
一、目前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高职教育水平逐年提高,但距离高职教育的要求还有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双师型”教师短缺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高职院校大部分是由中职院校升格而来,教师主体还是以前中专学校的老师,教师水平并没有随着学校升格而提升,新人职教师大由其他高校引进,基本上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对实践教学手段缺少实践基础支持。“双师型”教师缺少的现状不能满足在金融类专业教学的需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严重,制约着金融类专业的学科发展,这个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搭配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对金融类专业大学生的教育应该从理论教学为主向实践教学转变,也就是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这个转变过程并不是说理论教学不重要,恰恰这种转变对理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部分高职院校在转变过程中出现忽视理论教学,过度强调实践教学的现象,把实践教学大量增加挤占了理论教学的时间。理论教学是学好金融类专业的基础,基础不扎实再多的实践教学也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水平。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为了教而教,过度的强调基础技能培训,没有达到培养金融类专业学生实践学习的目的。
(三)生源情况不容乐观
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来自于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高考分数没能达到本科院校的学生以及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着基础知识偏弱的特点。在入学开始学习后,基础知识偏弱的缺点就显现出来,影响到教学顺利地进行,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质量。由于部分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的前景不是很明晰,这也让这部分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得过且过,在学校混日子,这些都影响着最终教学质量的实现。
(四)金融类专业定位模糊
高职院校对金融类专业的学生培养没有清晰的定位,只是在模仿本科院校对金融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忽略了职业教育的本质,没有考虑到学生毕业之后面临就业岗位的时候是否能够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毕业生毕业之后直接去和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的学生去竞争,完全没有任何优势存在,直接影响到了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二、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一)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现在的社会需要大量思想过硬,理论丰富、技术扎实的复合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在培养金融类专业学生的时候,除了重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表现以下几个方面:在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思维能力。其次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后,能自主独立的去获得新知识、新思维的能力,并能够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中。还有就是加大对学生社会公德教育,让学生在心理和精神上都得到进化和成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必须符合经济和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及金融与世界经济及金融交流越来越广,金融业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国内金融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面对着来自世界各地不断带来的压力,这就对金融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个方面,随着国内高校及高职教育的大众化,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就面临着失业的窘境。所以高职教育除了培养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之外还得为学生职业生涯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要为学生在专业深造方面提供帮助。
(三)依据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及优势确认目标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就是为社会提供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体现在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上。高职院校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的关键点在培养出与其他学校与众不同的、有独特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在对金融类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中,除了对自己学校的传统办学理念继承和发扬之外,还要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对学科进行创新,以适应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要。
三、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国际化办学的意义
针对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除了加大引进“双师型”教师、教学改革和对学生素质教育之外,还有国际化办学这一途径。积极引进国际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办学经验,配合国内驻外企业培养当地人才,“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对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是我国经济加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职教育从诞生开始就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了为金融界培养一线金融服务人才的中国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教育与世界金融类专业职业教育的交流与融合。在这个背景下,中国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国际化办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和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面对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新的形式、挑战以及机遇,高职院校应该主动去适应发展的新形式,加大国际化办学模式开发的力度。
(二)是提高专业水平的有效手段
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在专业建设水平上,而体现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就是课程体系建设。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是培养我国高素质高技能金融人才一个重要的方式,要实现自身建设和发展,完成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就业市场需要的金融人才。这些都需要整合高职院校、金融行业、人才需求企业三方面的信息资源,提高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的国际化办学水平。通过与国外职业院校的交流合作,可以借鉴他们专业课程开发的经验,加强国内外行业、协会的沟通协调,对保持金融类专业建设的先进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是专业特色发展的重要渠道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结构设置上,各个院校存在专业课程结构类似,实践教学方式相通的雷同现象。这种现象造成了各个高职院校缺乏自身独有的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培养达不到差异化,全面化培养的目的。要实现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特色化发展,各高职院校应该了解当前金融类专业职业化教育动态,结合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自身办学的优势和特色,进行战略规划,建立清晰的国际化办学定位目标。
(四)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
通过国际化办学,可以借鉴到国外高职教育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经验,这样就为我国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教学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资源平台,加大了具有国际化金融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扩大了我国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了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通过国际化办学,还能有效的促进我过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国际化办学模式的探讨
国际化办学,为国内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为毕业生提供了新的专业技能,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为了高职院校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就国际化办学模式从下面几点进行探讨研究。
(一)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国际化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有部分职业教育学校金融类专业教学上就有了与国外职业教育机构合作交流活动,但是由于只是照搬了国外的教学模式或者是部分借鉴了国外教学方式,所以对于金融人才的培养质量并没有太多的改善。目前我们高职教育对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及金融人才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要求。真正的国际化办学并不是过多的追求“形式上”的国际化,我们需要的是“实质上”的国际化,用“实质上”的国际化培养高素质的金融类专业的人才。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在国际化办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引进先进的国际化办学理念、教学体系和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一套适合现在经济环境的金融专业人才的标准,尽力帮助学生取得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当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在走向国际就业市场的时候,才能占有一席之地,提高我国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二)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走出去”
随着我国经济在世界經济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很多国内的大企业在国外拓展国际市场,建立海外基地,这个时候就需要从当地招收大量的工作人员,包括金融类人才。近些年我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有交融、交流,形成多种文化共存的多元文化状态,但这些企业在招收国外工作人员的时候,还是会因为文化的差异,他们对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及企业文化不能融入进去,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发展。这个时候,国内的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在国外办学,为驻外企业培养他们所需要的,能够了解并理解中国文化的当地工作人员,为这些驻外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尤其是培养金融类专业的学生,他们有在国外生活,了解国际金融环境的优势,还有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背景,这就让他们在为国内企业提供服务的时候,能够起到加快企业与当地金融环境融合的作用。
除了需要高职院校“走出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国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的学生也可以“走出去”,把部分优秀学生送到国外的合作学校去学习,采用“2 +1”文凭互认,与国外学校建立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享国内外两校资源、信息,共同开发教学内容、方法,找到共同培养金融类专业学生最有效的方式,以达到培养合格金融类专业学生的目的,实现共赢。
(三)高职院校金融类学生实习基地的国际化
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金融类专业学生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把理论和实际联系到一起,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从国际化办学的角度来说,高职院校在做好金融类专业学生在校内实训工作之外还要加强国际实习基地建设的步伐。金融类专业学生通过在国外实习基地的学习,可以了解到发达国家的工作环境,感受到发达国家工作人员兢兢业业、高质高效的工作态度,全面提升学生自身的交际、适应能力。可能部分院校没有能力实现建立国际实习基地的能力,也可以通过与我国外资企业合作,建立与跨国公司建立实习基地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实习基地国际化的目的。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国际化办学,对于我国金融类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也为我国高职教育中其他专业提供了借鉴和指导。总之,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不仅加快了国内职业教育与国际职业教育的接轨,也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孙秀延,张志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J].中国培训2017(8).
[2]袁卫国.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新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0):87 -93.
[3]邓婕.完善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集体经济,2011(21):155 - 156.
[4]贾蓉.高职金融类专业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76):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