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伟鹏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效率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在这种形势下,社会对应用型综合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应用技术型大学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应用技术性大学在培育综合性人才的时候,需要与“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结合起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并把“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作为科学教育引导工作的方式之一,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工匠精神培育;关联耦合
[中图分类号]C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4-0038- 02
一、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
基于当前社会对综合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和需求,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是应用技术型大学的重要任务。应用型人才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普及中国高等教育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初期,需要有良好的政策和外部环境支持,需要建立理论层面的支撑体系。“工匠精神”则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体现一种职业精神,是具体实施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也一直是大学,尤其是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教育工作之一,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和“工匠精神”培育两者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和共通性。本文主要从本质内涵、培养目标以及实践内容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两者本质相同。首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和“工匠精神”培育两者的本质内涵相同或者相近。一方面在应用技术型大学中,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是指通过技术性的实践操作,比如实验实践课、组织学生去企业工厂参观实习等,让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实践技术能力。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在高速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市区,基本发展方向是提升本科乃至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的主要目标就是应用技术型人才。“产学研合作”代表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适合绝大部分专业,尤其是一些地方特色和优势专业。“应用导向”贯穿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的整个转型发展过程,综合发展众无论是实务应用课程还是基础理论课程,都应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既不能跟随研究型大学亦步亦趋,同时也应避免将“应用”简单化,滑向就业技能培训中心。另一方面“工匠精神”培育在應用技术型大学中,也是指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术操作能力,在大学教育中注重对学生专业工作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从而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水平,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有更精湛的工艺水平。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注入“工匠精神”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喜爱,同时学生也可从中找到自我价值。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条件耦合,蕴含在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与精细化发展的前提下,才能使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和“工匠精神”培育目标高度一致。“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支撑,其能否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也存在着许多困难,例如学生的专业课设置、培养计划等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能否支撑“工匠精神”的培育。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关联耦合源于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等各种危机。由此可以看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和“T匠精神”培育两者的基本内涵都在于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二)两者的培养目标一致。其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和“工匠精神”培育两者的培养目标一致。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不仅要注重对其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更要重视学生的内涵发展,兼顾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的教育,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的全过程,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生产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所以应用技术型大学为了给社会生产提供更多优秀的具备专业技术水平的人才,在大学教育中不断地加强实践锻炼,注重学生技术的培养。其主要目标就是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专业技术和综合能力高的技术人员。同样,“工匠精神”培育也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专业技术的锻炼和操作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能够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有精湛技术和创新技术理念的保障,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和提供优秀的服务。“工匠精神”表现出对产品精益求精的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应用技术型人才也应讲究培养精细化,使之具备未来大国工匠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三)两者的教育内容统一。另外,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和“工匠精神”培育两者的教育内容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不管是老师进行理论方面的教学,还是开展实践教学,在理论内容和实践模式上具有统一性。一方面两者的理论内容都是和专业技术有关的理论知识,比如生产工作中所需要具备的技术内容、技术特点、应该持有的工作态度和需要遵循的规则等。另一方面两者的实践内容也是相似的,比如都要求学生进入到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行操作训练,并在实践中发现还存在的问题,及时补充自己的技术知识。另外,“工匠精神”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也就是在工作中要更加注重细节,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工作的态度,并且还需要有不断创新技术的理念。
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结合措施
(一)优化现代应用型大学的教育体系,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在上述分析两者的关联中可以发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和“工匠精神”培育有共通之处,对于当今的应用技术型大学来说,如何充分利用“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如何将“工匠精神”培育工作进行优化并落到实处是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查阅资料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结构并不完善,虽然学校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提供优秀的技术性人才,但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展开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因此,需要优化现代应用型大学的教育体系,可以从制度建立、课程设置、执行监督管理以及培养方案优化等方面着重考虑。比如可以建立完善更加规范化的运行机制,使得技术人才培养工作能够在运行过程中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可以建立培训机制,加大对专业老师的培训力度,使得老师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比如在课程设置上,需要结合将来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课程的安排,在教学中不仅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职业精神,比如爱岗敬业、严谨认真等态度的培养。比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注重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把技术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内容进行细化,并且对培养的过程和进程进行监督控制,然后结合实际做一定的调整。
(二)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工匠精神”培育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为了更好地开展技术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更是为了将“工匠精神”培育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进行深度的融合,以提高应用技术性大学的培养效率和质量,学校和企业需要加强合作,建立现代学徒制,使得学生能够更早更多地接触实际的生产工作。比如通过建立现代化的学徒制度,让学生进入到企业、工厂,将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带到实际的生产工作中,通过师傅的指导把理论进行实践强化,及时发现专业技术能力上的不足,然后在实践锻炼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另外,通过校企之间的强化合作,学生的“工匠精神”被激发,能够以工作的角度和思维去看待技术实践,培养责任意识和正确的工作态度,追求更精进的技术工艺等。
三、结語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和“工匠精神”培育有很强的关联性,两者之间关联耦合表现在二者都是通过“政府一社会一院校”上下互动、多元主体协作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在本质相同、目标一致、内容统一的逻辑结构上协同共治,有效支撑制造业产业升级。“工匠精神”的培育没有捷径,也不是应用技术型高校或者职业院校的一己之责.需要政府、社会、院校共同的持续努力。教育模式转变为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高校和企业联手深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政府和社会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与工资待遇,建立创新失败的补偿机制。作为应用技术型的大学,需要清楚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优化现代教育体系来提升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工匠精神”培育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杨年丰.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2):4-5.
[2]肖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二次转型“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48 -52.
[3]李梦卿,任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6( 11):66 - 71.
[4]邱均平,徐蕾.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内部保障[J].重庆大学学报,2017 (1):71 - 75.
[5]王馨妍.网易电商:工匠精神回归[J].首席财务官,2015(9):29 -31.
[6]张培培.创新:“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J].中国工人,2016( 10):14 - 14.
[7]李孟瑞,杨云峰.系统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路径[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7(2):74 - 74.
[8]刘明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2):159 -159.
[9]王樱蓓.德国职业教育中“职业能力”的理解与启示[J].赤子,2016( 20).
[10]徐浩.“工匠精神”对营销专业实习生教学的促进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2):126 - 128.
[11]刘晴.高职培育“工匠精神”的现实困境与理性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5-10.
[12]周如俊.职校技能型人才“技能素质”如何定位[J].江苏教育报,2011(12):26.
[13]吴丹.当代“工匠精神”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培育[J].文化学刊,2016(12):63 - 65.
[14]潘建峰.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端制造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46 - 49.
[15]陈嘉.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探究[J].昆明学院学报,2017(1):94 -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