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探讨

2018-05-25 07:05伍崇华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品德课榜样思想品德

伍崇华

摘要:对于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来说,新课标下的该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更加需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在学生的性格和天性方面的培养也要同时兼顾。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近几年来,我以当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特点和生理、心理特征为依据,潜心研究运用激励理论改革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并从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和基本规律入手,经过反复探索、尝试,逐步确立了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教学理念。下面笔者就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趣开讲。一节思想品德课必须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讲”。抓好这个环节,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一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因而精心设计“开讲”十分重要。

例如,在教《想象的翅膀》中的一课时,设问:“有一样东西,不知道你有没有,有它的人眼里的太阳是光彩的,心中的世界是迷人的:有它的人,能上天入地,能奔向未来……你有吗?你想有吗?你想有一定能有!哪就是一对想象的翅膀!”想象力是每个渴望创造的人成功的条件。如果牛顿对苹果落地熟视无睹:如果爱迪生甘于在烛光中生活……,那今天牛顿定律电灯从何而来呢?

2.以情激情。伟大导师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精神支柱,而教师以充沛的激情、精湛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激情,诱发学生的情趣,拨动学生心弦,效果尤佳。

例如,在讲《和非洲朋友共舞》一课时,我跟学生讲非洲一些不发达国家,孩子们上学的艰难,生活的困苦,激发他们的同情心,然后再结合我们的生活,告诉学生们应当懂得珍惜好现在的机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报效祖国。后来,有几位学生家长给我来电话说:“他们的孩子现在学习自觉了,生活也节约了”,没有想到,还真的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激励教学。学文明理

学文明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目的之一。在实施学文明理实践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如讨论、实验操作、即兴表演等等,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放手让“小马”自己“过河”,亲口品尝“梨子”的滋味,享受成功的快乐!

1.运用设问明理。根据儿童好奇的特点,在教学中给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设问,让学生自己思考。例如,教《地球有多大》一课时,问:“地球到底有多大呢?…‘目前,地球上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有多少?”诸如此类提问,勾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一一解答,让学生从理性上接受知识。

2.运用操作明理。现代心理学认为,实际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根据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让学生动手操作,探求知识,悟出道理,收效更好。

3.运用多媒体明理。采用先进的电教媒体,借助录像教材将大量生动、形象的寓立、故事、典型事例展现在学生眼前,为学生尝试明理提供了鲜明、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

例如,在讲《灿烂的古代文明》一课时,我自制课件,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埃及人织布等等,让学生观看,这样就对中国的古代有一个感性认识,然而再结合课堂内容,让学生对中国文明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三、运用榜样,诱发导行

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在明理、激情的基礎上,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具有喜爱效仿,也善于效仿的特点,许多语言无法使儿童理解的东西,榜样的行为却能一目了然地呈现在他们眼前。运用身边榜样或名人、伟人典型事例强化道德形象,规范道德行为。即用榜样的形象,激励学生的道德行为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运用同龄人中的榜样则更能激发儿童情感的共鸣,激发他们尝试学习榜样的热情。同时,树立榜样是最有效的导行。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形”、“观其声”、“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内外结合,注重实践

思想品德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教师口头的讲解中,应该大胆给予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融入社会之中,去感知社会、感知社区,接触人文,接触自然,将来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融入生活,而不要做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学生能够进入社会,在社会的大熔炉中进行提炼,才能久炼成钢,做一个有理有据对社会有用之人,将课堂学到的知识、道理,到实践中去运用,从而检验课堂所学的真正价值,检验课堂所学是否能学有所用。

例如,教学《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一课时,就可以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调查,走访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社区,了解自己的家乡风土人情,了解家乡的知名人士,可以拍成照片,制成幻灯片,带到课堂展示,在调查走访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家乡的特色,感知家乡的巨大变化,从而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起好好努力,将来为自己家乡添砖加瓦,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的热情,从而建设好自己的祖国。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辩论赛、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进行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它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性格特点,接受能力,正确地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打造高效的课堂。

猜你喜欢
品德课榜样思想品德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