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跃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指的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且艺术性地传递给学生,将使语文课更加生动形象。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技巧;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2-26
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一、 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不应夸夸其谈、信口开河,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做到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二、 言之有德,文质兼美
言之有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在讲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把渗透于其中的思想性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水乳交融地阐发出来,并通过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从而把知识教育、文艺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指要注意使用礼貌文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时,又不失文学色彩,尽力做到文质兼美。
三、 言之有理,领悟其中
“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俗话说,有物讲理,理清楚;无物讲理,理难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以理服人,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让言语的力量征服学生,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
四、 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这样在“序”上多下点功夫,思路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五、言之有启,探究反思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以惊奇和疑问开始。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使学生不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中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六、言之有情,情理交融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中,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七、言之有辅,生动形象
适当的体态语能很好地辅助有声语言,增强表达效果,更好地突出重点。如教师讲授感情成分浓厚的观点和事件或课文时,假如能在情感、语气、语调、语速变化的同时,再辅之以适当的面部表情或相应的手势动作,则更能加强语文教师情感信息的发射和传递,加深学生对教师有声语言内涵的理解。 同时在现代语文课教学中,仅用语言教学已略显单调,可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手段,在語文教学领域里使用,并作教学语言的辅助和补充,使语文课更加生动形象。
参考文献:
[1]乔丽新.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应用技巧[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6).
[2]张治平.谈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技巧[J].甘肃教育,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