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引入“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2018-05-25 06:07李生渠
教师·中 2018年3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李生渠

摘要:高中物理课堂引入“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基本精神要求。“问题驱动”以问题设计为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多重思维行动,可以快速引起学生的关注,并在积极思考探究中逐渐达成学习共性认知。教师在教学中应凸显问题的趣味性、梯度性、互动性、拓展性,体现“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问题驱动”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引导的学习探究模式,对教学环境进行优化,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教学训练进行升级,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广大师生所欢迎,其操作效果也非常显著。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意对问题进行趣味化、梯度性、互动性、拓展性处理,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提升教与学的和谐指数,延伸课堂训练域度,塑造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问题的趣味指数。由于高中学生兴趣点层次更高一些,教师在具体设计时,需要观照学生认知基础和兴趣价值取向,注意增加问题含金量。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引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进行讲解,也可以运用实物展示和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问题启动的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学习主动性一旦被激活,其学习内驱动力会非常强劲,对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有重要帮助。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机械功》,教师这样进行教学导入:“提到功,大家是比较熟悉的,功课、功劳、功夫、用功等,这里的‘功具有成效的意思,而力学中的功,是具有特殊含义的。什么叫‘做功呢?”学生回答:“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物理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教师进行一系列演示:①用手推动课桌,桌子没有动。②用手使劲按图钉,图钉进入木块中。③推动小皮球,小皮球跑了一段路程。④手提砝码,砝码在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些演示中,哪些做了功,哪些没有做功呢?学生展开热议,很快给出统一认知:第一个推桌子,桌子没有移动,说明没有做功。第二个图钉进入木块,是做了功。第三个小皮球跑了一段距离,这也是做了功。第四个,砝码虽然运动了,但没有沿着力的方向运动,这不叫做功。

教师给出问题设计,学生快速行动起来,说明教师的问题设计是有一定激发效果的。因为教师的演示操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当问题抛出后,立刻引发了学生的热议。

二、设计梯度性问题,观照不同学生群体

在问题设计中,教师还要有观照意识。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因为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悟性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学生呈现不同群体状态,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学力基础,学生就会面临“吃不饱”或“吃不了”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关注不同群体学生思维需要,给出梯度性问题设计,为不同群体量身定做教学问题,这样体现的是分层教学意识,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学生认知成长也有一定规律,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用梯度性问题进行针对性引导,就会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学习《人与机械》时,教师在引入功率和機械效率内容时给出问题设计:“功率的大小是衡量一个机械做功能力的重要物理量,功率越大说明机械做功越多,能不能说功率越大机械就越好呢?”机械是不是可以随意增大自己的功率呢?学生拿到问题后,认真比对教材相关内容展开讨论。教师先找中等水平的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自选问题回答。学生挑选了第二个问题:机械不可能随意增加自己的功率,因为机械有额定功率和最大输出功率,所以不可能超出这个范围。教师再找学优生回答第一个问题:功率越大说明该机械单位时间内做功越多,但不是说功率越大机械就越好。机械好不好有多种评定指标,功率只是一个方面。正如我们的学习,不是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成绩就越好。

教师设计思考问题,在提问时有了选择性,这就是差异教学的基本特征。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思维呈现差异性,什么样的问题适合什么样的学生来回答,这也是教师最为清楚的。

三、创新互动性问题,提升合作学习品质

新课改大背景下,课堂教学引入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合作学习设计时,很多教师会形成一些惯性思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也不管学生认知基础,只要有学生出现认知障碍,便发动学生展开集体讨论,这无疑是新的教学教条思维。小组讨论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合作学习形式,但这不是万能的形式,使用频率太高,学生会产生审美疲劳。因此,教师要对合作学习形式进行改进,小组辩论话题、小组调查问题、小组实验问题、小组实地观察问题、小组案例分析问题等的设计,都可以给学生带来新的激发动力。

在学习《动能的改变》相关内容时,教师先给学生做演示实验:将不同小球从斜木板上端滚下,小球的运动速度和运动距离都不一样。教师设计讨论问题什么是物体的动能?物体动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影响小球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有学生认为: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动能大小跟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有关。小球动能大小受到本身质量和运动速度的影响。如果小球质量较大,或者速度较快,其动能就较大,反之,其动能就较小。也有学生说:物体动能大小还与运动环境有关,如果阻力太多,运动速度受限,其动能也就较小。

教师利用直观实验操作,给学生创设感知机会,并给出互动性话题,引发学生展开讨论,对相关物理概念进行确认学习。从学生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问题设计是比较适当的,学生经过一番思考,都可以顺利抵达问题核心。

四、设置拓展性问题,延伸课堂训练域度

在物理课堂中,教师要放开眼界,对课堂训练展开拓展性设计。拓展性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还要注意其启迪性和激发性。在拓展性问题设计中,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成长情况,拓展问题覆盖面。特别是一些实践操作任务,教师以问题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深入生活实践中展开探究学习,对培养学生综合物理素质有特殊帮助。

《势能的改变》学习结束后,教师给学生布设一些延伸性训练任务:①列举生活中不同能量间转化的例子。②搜集生活中对重力势能的经验总结。③在同一高度将某一种物体抛出,落地时重力势能相等,这种说法对吗?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相关任务进行讨论学习,并给出个性答案。课堂展示开始,学生大多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如列举生活中不同能量间转化的例子,有学生列举撑竿跳运动,运动员起跳时,其身体中的化学能转化为人的重力势能和撑竿中的弹性势能,当人体继续上升,撑竿的弹性势能转化为人的重力势能,确保人体升到最高点,越过横竿后,运动员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有学生展示生活中对重力势能的经验描述: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在同一高度将某一种物体抛出,落地时重力势能是相等的。

教师给学生布设课外训练问题,学生深入生活之中展开调查研究,顺利完成了训练任务。这说明教师的训练设计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学习效果也呈现出来了。教师结合学生生活认知教学物理,这是生活化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认知成长规律。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具有较强激发意识,能启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思维。学生大多有探索的主观愿望,对问题有一定敏感性。教师可利用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帮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形成学习认知。高中物理学习内容具有抽象性,“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成功介入,为课堂教学带来重要的激发动力,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实现认知的融会贯通,也能够培养良好学习思考习惯。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