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风格化的障碍辨析

2018-05-25 07:05彭丽晗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风格化新闻写作辨析

彭丽晗

摘要:新闻之所以独特,其必须有别具匠心、独树一帜的特色和风格。要体现新闻的特色和风格就必須改变甚至扫除束缚我们头脑的障碍,借助文学因素来实现新闻写作风格的多样化。

关键词:新闻写作;风格化;障碍;辨析

新闻写作除了要有基础写作储备,还需要比较专业的写作知识。随着传媒竞争加剧和受众需要,人们对新闻写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我们的新闻写作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经验,从而走向新闻写作个性化、风格化,最终典型化的道路。下面就从两方面来辨析。

一、新闻文体的严格划分

造成写作形式单一的首要因素便是对于新闻文体过于严格的划分标准。新闻文体,实际包含了两个层次的内涵:一是话语体系,主要是指记者报道新闻事实所采用的文章结构和文字表达方法;一是思维格式,是指反映话语体系所承载、蕴含的记者对于新闻事实的认识方法。下面就从话语体系这一点上谈谈文学因素在新闻中存在的必要性。

新闻报道和写作形式是应该灵活掌握的,“作品本身的效果”才是最重要的,因而借鉴文学写作中的技巧也未尝不可。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即“倒金字塔”结构之所以能够长期主宰新闻写作领域,是由它自身的特殊优势所决定:首先它适应了快速传播的需要和读者的阅读习惯,保证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了解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其次,它便于编辑们从尾部删节而无损其文学结构。应该承认的是,“倒金字塔”结构对于简洁、清晰的新闻文体写作风格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倒金字塔”一成不变的结构程式不可能不导致人们的严重不满,记者和读者都同样期待着变化。

看来,我们的新闻写作确实到了超越“倒金字塔”结构,实现新闻写作作风风格化的时候了。长期以来,人们大力提倡文学创作风格的多样化和创作流派的繁荣,因为“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趋于成熟的标志。但是,当人们提到新闻写作时,就很少有人鼓励不同的写作风格或流派,道理很简单,除了“倒金字塔”结构这样的标准体裁外,其他形式的新闻写作均属“异数”。我认为,既然我们承认报道和写作是一种融入了作者的全部勇气、才华和想象力的创造性活动,既然我们否认新闻报道是一种照相式的机械行为,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抹煞新闻写作中“风格”范畴的存在,也就是说不可抹煞写作中文学因素的必然存在和重要性。

二、囿于客观性和真实性要求

打破新闻文体的固定模式,强调新闻中的文学因素之后,我们不免怀疑这样是否会影响到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客观性和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中外新闻界普遍遵守的重要原则。就“真实性”而言,它主要是针对新闻报道内容的,但由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一个“事后”概念,即报道发表以后与新闻事件的最原始记载反复验证后才可以被证实的概念,因而“事先”确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注重实证精神的西方新闻界在肯定“真实性”作为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之一的同时,较多地倾向于使用“客观性”是一个比较现实容易满足的要求。毕竟,以什么立场去报到,如何处理报道主题和报道对象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在开始工作时都必然面临,必然解决而不必事后验证的问题。从这个角度上,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关乎报道内容的“真伪”,是一个科学概念,而“客观性”则关乎报道者的立场、态度和职业素质,是一个伦理学概念。从逻辑上讲,“客观性”立场是“真实性”内容的前提,而“真实性”内容则是“客观性”立场的可能后果之一。事实上,人们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执著追求,常常首先转化为对报道者“客观性”立场的强烈关注。那么,新闻报道怎样才能做到“客观”呢?通常流行的看法是:报道者应尽可能地明确自己关于某一新闻事件的立场、态度和观点,报道者力求“公平”、“平衡”、“一切靠事实说话”。

换个角度来看,人们公认最“客观”的自然科学也无法做到“绝对真实”,人们常说,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既然新闻报道的主观性是无法避免而且是十分重要的,记者们就没有理由让僵硬的事实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和创造力。在“新闻必须真实”的问题上,新闻界的认识是一致而明确的,即新闻一定要如实地再现客观事实,但再现的手法也有许多,同样真实的场景,不同的写作手法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正如前面所论述的,“客观”是不绝对的客观,因而在再现事实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文学手法将更有利于增强受众的试听效果。新的启示:新闻文学的出现新闻文学是一种把新闻学和文学整合起来建立的新的、边缘性的写作文体。它的前身就是前面提到的“新新闻学”的作品,既具有新闻体裁的要素,也具备文学体裁的特征。在他们看来,“新新闻学”一方面解救了新闻的危机,即以激动人心的手法超越了单纯事实的枯燥,使读者对新闻作品保持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又解救了文学的危机,把文学从纯虚构的想象世界带入真实的社会生活。应该承认的是,如何实现新闻和文学的融合,怎样在事实准确和文学技巧之间维持平稳,是非常难做到的。

现实总是超越着争论,在对“新新闻学”进行不断讨论的同时,新闻文学早已作为独立的写作体裁存在着,并发挥着单纯的文学作品所难以承担的作用。从另一方面来看,新闻文学又是“文学”的,因为它可以运用一切文学手段,引起读者对自身生存状况的强烈关注和新鲜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文学确实把新闻和文学的使命合二为一,以一种不可替代的方式守望着社会的公正和人性的尊严。最后,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新闻作品首先是它的新闻性,文学因素的存在是为写作个性风格化服务,决不能喧宾夺主,为了文学性去传达错误的信息。既然并非人人都能做“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李白,那么不妨向“两句三年得”的贾岛学习一下,认真对待每一篇新闻稿件,为未来的新闻事业积累经验。

猜你喜欢
风格化新闻写作辨析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图像风格化方法综述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
浅析插画造型的风格化表现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女性获奖者作品对英语专业新闻写作的启示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
“assess”和“evaluate”辨析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