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唤醒中学历史课堂

2018-05-25 12:19檀晓天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8年3期

个人简介

檀晓天,高级教师,现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先后获得南京市浦口区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德育教师、学科带头人,鼓楼区中学教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现担任学校历史备课组组长,曾获得南师附中教育集团“工作创新奖”“奕熙奖教金”、鼓楼区中学历史模型制作“优秀指导奖”等奖项。公开发表过《历史问答题解答“三部曲”》《以疑释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中学历史教学的点、线、面》等多篇论文。课堂教学中,擅长以兴趣引领课堂、以疑问激活和升华课堂;教学风格严谨细致不失幽默、清新朴实而不缺睿智,以独特的教学视角和个人魅力深受学生喜爱。

【关键词】智慧的课堂;求趣的课堂;求精的课堂;求疑的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9-0075-03

“知识与智慧的区别,是多年来存在的老问题,然则还需要不断地重新提出来。知识仅仅是已经获得并储存起来的学问;而智慧则是运用学问去指导并改善生活的各种能力。”[1]如果将知识比喻为海洋,那么智慧就是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求索的灯塔。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深入推进,教师将“智慧”深植于教学理念,明确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应当是参与者,以智慧唤醒中学历史课堂,发挥教育规律,使学生学会方法,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力,才能自觉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才能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

一、智慧的课堂是求趣的课堂

打造智慧的课堂,有助于激发起学生对上历史课、感受历史的兴趣;求趣的课堂,也一定是智慧的课堂,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之需,更是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每单元教学中都给出了适当建议,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观我国境内的古人类遗址”“查阅某一国际问题的相关资料,并就此问题模拟联合国安理会的讨论”等等,这些历史教学过程中建议的活动,本身就很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充满了兴趣。

1.智慧的课堂,以学科活动“激趣”。

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结合教学所需,创造机会与条件,让学生参与学科活动,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知识,感受历史的魅力。比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制作历史文物模型”“表演历史典故舞台剧”,举办“中国古代服装绘画展”“甲骨文书法作品展”等等,都是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不错选择。再比如,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课程内容要求“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课前我设计的学科活动是让学生搜集并整理“本人姓氏的起源与家族名人”并制作成手抄报。学生兴趣高涨,课间经常能听到他们十分自豪地向其他同学介绍家族的名人,或者讨论手抄报的制作。有学生还在家长帮助下拍摄了族谱照片,制作成课件。课后我让学生将姓氏起源与家族名人的手抄报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制作了一期“我爱我家”的墙报,对提升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也起到较好的作用。

2.智慧的课堂,使教学内容有趣。

围绕着一个个知识点、考点,若只是勾画书本,那么消逝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若把历史课堂变成一道道中考题的解答过程,那么损耗的是学生的激情。其实教师要做的是“依托教材,而不是依赖教材”,用智慧去设计教学内容。只有教师教出“趣”,学生才能发现历史之“趣”,学出“趣”。

我在教学中就注重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活动,尽量将历史知识变得有趣,让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比如,在学习“西汉王朝北击匈奴”时,我会引领学生想象扬鞭策马,踏西域黄沙的场景,借一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来引导学生体会祁连山下霍去病的万丈豪情;在讲“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毛泽东”时,我和学生在《沁园春·雪》的朗诵中,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情怀……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涵育了素养,可谓一举多得。

3.智慧的课堂,需要教师以人格魅力养趣。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时功夫还在课堂之外。“亲其师,信其道”要求教师树立起发自内心的高尚师德形象,言传身教。

每周一的晨会上,我会和学生一起高唱国歌;每年的国家公祭日,当警报拉响,我一定停下讲课,面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肃立默哀;课后的走廊里,放学的路上,我会有分寸地摸摸学生的头、拍一下肩膀,拉近与学生的关系;与调皮的学生谈心,我尽可能地以平等亲和的姿态走进学生的真实内心世界,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关系。

曾經班上有名学习后进生,迟到、撒谎、上课睡觉、不太说话,性格还特别犟。我先走访他的小学老师,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在了解到他家庭比较困难后,在接下来的一个学期里,我经常到他家里去,每次去,要么装作不经意地帮他整理床单,要么整理零乱的书桌。渐渐地,这名学生的陋习少了,每次见到我,都会有意地进入我的视线,叫一声“老师好”。慢慢地,这名学生在学习上进步了很多。尤其是对我执教的历史学科,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还没有学的内容,他都已经从头至尾把主要知识点进行了勾画、标注。在初三毕业考试中,他的历史成绩接近满分,着实让人欣慰。

二、智慧的课堂是教学求精的过程

知识结构体系下最基本的史实是构成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观点的提出、史实的描述、史料的出处等等,必须是精确、严谨的。历史知识是必须经过论证甚至是考古验证的知识,“尽最大可能地接近历史真相”,力求精确才能正确,这是充分发挥历史课程育人功能的基石。

需要强调的是,教学知识点的精确把握还体现在史料的运用上。“阅读与获取历史信息,需要在教学中学会运用史料”是新课程实施以来的一项基本要求;“探究学习、独立思考”,需要建立在对历史本来面貌的认识的基础上。所以,史料引用尤其应当保证其科学性、真实性,所引用的材料也必须说明出处。

1.智慧的课堂,是对知识结构的精炼。

例如九年级上册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知道手工工场、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等知识点,并初步理解其相关意义或影响。在处理本课内容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本单元标题“‘步入近代——14~18世纪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产生与发展时期”,另一方面启发学生思考“‘曙光的表现——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产生、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并以“14~16世纪三者关系”为主线贯穿全文——欧洲处于在封建社会解体并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产生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需要冲破封建势力的思想束缚和开拓市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和新航路开辟。(其彼此联系以副板书形式写于黑板上,如下图)

2.智慧的課堂,是对教学内容的精确把握。

教学内容的精确,首先是语言表述的精确。例如教学时教师如果出现“赤壁之战中……炮火齐鸣、杀声震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等类似的模糊或错误表述,就容易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误解。

其次是历史概念的精确。“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中“江南”是指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的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而不是“邓小平理论”;如此等等。历史概念的精确,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历史知识素养,更需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备课的充分与细致。

最后,教学内容的精确,表现在教师引用的史料上。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上,有位教师为说明春秋老子“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时,出示的材料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道德经》”,而实际上此典故是出自西汉刘安主编的《淮南子》一书。

另外,可靠的史料是有效的历史教学的基础和保证。“一切史料都要经受质疑”,有的教师在教学时把“相传”或“据说”当成史料呈现,甚至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去杜撰史料,这就严重地偏离了历史学科求真、求是的本质。

三、智慧的课堂是教学求疑的过程

我国古语有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智慧的课堂是教学求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围绕教学目标,智慧“激疑”。当然,教师给出的史料、问题,绝不能片面追求标新立异、甚至怪异。在教师备课时,要智慧预设,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教师以智慧唤醒学生思维,把难的问题引向易理解或更有趣的小问题,以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热情。

智慧的课堂在求疑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完成材料内容到教学内容的转化,把静态的教材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通过智慧激疑,由浅入深,不仅使教材的知识生动活泼,易于记忆和理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启发了智慧。

例如,在宋元科技“火药的发明与使用”教学中,我以学生熟悉的春节燃放的鞭炮导入,逐步深入,层层激疑——

师:谁能告诉大家,春节燃放的鞭炮,为什么又叫“爆竹”吗?

(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

生:传说在没有火药的古代,人们用火烧竹子,使之爆炸以驱逐瘟神,所以叫爆竹。

师:很好!今天鞭炮使用的火药又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史料。

教师出示材料:有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唐朝《真元妙道要略》

师:这段史料记录的是什么内容?

生:记录的是火药的制作方法。

师:由材料可知是谁发明火药的吗?

生:《真元妙道要略》的作者发明了火药!(也有学生说是唐朝人)

师:同学们的教材上有一句“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有其他同学表示不同意见吗?

(学生激烈讨论中:围绕“记录火药配方”和“发明了火药”开始了争论)

师:讨论有结果了吗?请一位同学告诉老师你的看法。

生:书上说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唐朝之前炼丹之风早已盛行,我觉得“记录火药配方”和“发明了火药”是两码事。

师:古代炼丹家发明的,非常正确!

学生:炼丹家炼的是丹药。火药为什么叫“药”呢?

(这是教师课前预设问题之一)

生:古代炼丹家本想炼制长生不老药,无意中发明了会起火爆炸的药,所以叫火药。

师:回答基本正确。同学们还有其他关于“火药”的问题吗?

生:书上说唐末火药用于军事,是怎么用的?怎样传到西方国家的呢?

生:火药就是炸药吗?

……

(此时,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已被激起,这些都是教师备课时有所预设的问题)

最后有名学生自告奋勇走上讲台,向同学解释了他所了解的关于火药的知识。在同学的掌声中,这名学生不仅非常正确地解释了古今火药的巨大差别,还对“火药”传入西方做了简单介绍。

本次课堂教学中,通过研究一段史料记载,智慧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以疑生疑而后释疑”,我也比较圆满地达成了“火药的发明与使用”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探索无止境,改革永远在路上。只有认识到历史教学是一个“求趣”“求精”“求疑”的过程,才能使历史课堂充满智慧。“求趣”是教师“教”好、学生“学”好的前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求精”,是一节优质历史课的基础与核心;层层深入、步步生疑的“求疑”过程,则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升华。

作为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以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课堂,是我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