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亲易
摘要:一个优秀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及形式总是随着教师不断地推敲与设计而形成的,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应是每一位老师思考的问题。如何进行音乐教学课堂设计,如何使音乐课堂丰富而有趣?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陶冶他们的情操,开发学生的潜能,提供学生以美的感受。那么如何通过一堂堂音乐课传递音乐,发挥音乐的价值呢?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设计;音乐价值
一、把握教学内容
(一)明确音乐学习的基础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音乐基础,明确自己所在的水平,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累积音乐学习的经验,培养学生自己的音乐功底和团体配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己的水平。
(二)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阶段培养相应的音乐素养
中小学音乐课堂大致分为1—2年级,3—6年级,7—9年级,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可以从实现音乐情绪与情感的体验,题材与形式,风格与流派方面着手。如,1—2年级的学生在音乐情绪与情感方面应体验各种形式的音乐才能够通过表情和体态的反应自然流露和表现音乐,并能准确的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3—6年级则应感受不同情绪的音乐,才能够进行简要的描述,体会处音乐情绪的变化。7—9年级应能够有意识地体验音乐所表达地各种情感,才能准确的运用音乐术语进行描述,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二、明确课程总目标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能够为学生提供音乐的兴趣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促进其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使音乐形式更为丰富;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高创造力;才能更好的让学生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从而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更能促进人际交往,使团队协作能够得以提高。
(二)注重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充分地诠释音乐作品,表达音乐的喜爱。让学生更加享受过程,从而感受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三、培养具体的音乐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表现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自我表现能力。在低年龄阶段能够学唱儿歌,童谣及其他短小歌曲。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组织齐唱,轮唱,合唱多种歌唱形式。演奏方面学习其他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二)具备基础的读谱能力
现如今有许多中小学生的音乐课堂虽然教授音乐歌曲,但是却没有让学生掌握读谱的能力,导致在遇见新曲子时只能靠老师一句一句教才能学会。音乐课堂应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读谱能力。
(三)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学习应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为目的。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第一点,我们应该注重开发学生潜能,比如说即兴音乐编创活动;第二点,运用好音乐素材让学生加以音乐创作。课堂上可以通过引导聆听音乐探索发声材料,感受声音的强弱,长短和音色。引导学生通过人声,乐器声表现出一定的意境。
四、制定教学策略
(一)安排教学程序
通过课的类型是单一课还是综合课来确定教学的步骤,从最初的引导学生聆听音乐逐步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使音乐课程具有广泛适应性和普遍实施的可能性,教师应该注意教学的进度,要明确教学的重要规定和规则,又要使学生有可选择性的权利,使得不同地区的学生能感受系统群面的音乐课程,同时均衡发展自我的音乐素养。
(二)组合教学方法
在一堂课上,教师应通过子的的歌声、教会学生演唱,演唱形式可以多种,最先可以让学生齐唱,继而让学生进行组合演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表演欲望,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独唱,并且加上肢体动作绘声绘色地演唱。
(三)设计课外练习的作业
除了在课堂上的学习与表演外,还可以给学生留些家庭作业,即:表演给家长看,并且发送小视频。这样可以让音乐教学课外与课堂实现结合,并且让学生感受到表演的快乐,使家长也更加重视孩子的音乐学习。
五、学习如何编写教案
教案的编写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案的编写可以让教师对课堂具有一定的把控能力。使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更加清晰,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在对教学课程总目标有了一定了解之后,通过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课堂教学。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更要注意音乐教学过程。避免教学的机械和僵化。可以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多提能够激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问题。另外,在教学编写的过程时,多用音乐语言诠释音乐、展示音乐,使得学生对音乐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结语
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我认为应当对每个学生负责,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是我们都想看到的成果。音乐课的开展应该面对全体学生,将学生投入到音乐活动的参与中去,多参与比赛。学会进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应是每一位音乐教育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学校音乐教育導论与教材教法》.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