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珩筠
摘要:从传统的中国文化到现代的教育理念,培养健全的人格一直都是一项亘古不变的基本原则。青少年生活在信息量爆炸的二十一世纪,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都应多多注重学生们的人格教育问题。《傅雷家书》中傅雷与儿子的百来封书信将傅雷的人格教育思想展露无遗,它是一本人格教育的典范之作。本文着重探究《傅雷家书》中体现的人格教育思想及从中获得的对现代人格教育该如何进行的启发。
关键词:傅雷家书;人格教育;教育工作者;品德修养
近年来,类似复旦大学投毒的案件可谓层出不穷,而众多事件的主角往往都是一些高学历人才,这种种事件的出现将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们应该重视起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与教育这一论题推向了一个高潮。我国向来十分注重人格教育,虽然人格意识在中国古代未以一个明确的名词概念提出,但古代已经有了以人的品德涵养为进仕的衡量规范的情况。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受到社会变革带来的巨大冲击,人格培养教育缺失的问题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出来。二十一世纪里人才的竞争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使得进一步培养中学生的健全人格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傅雷对孩子的教育虽算不上处处合理,但《傅雷家书》中展现的他对儿子人格教育的种种理论,无疑对教育工作者与家长从中获取到适合教育中学生的策略起着重大作用。
一、傅雷与《傅雷家书》
傅雷是我国赫赫有名的文学翻译家,他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且自身还是一个品德修养非常优良的人。在做人、修学以及生活等等方面,他都处处重视自身的人格涵养,为人刚正、淡泊名利,在与妻子的几十年生活中努力学会渐渐地磨平自己锋利的棱角,营造和谐的家庭生活氛围。除了自身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外,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他也拥有着独到的见地。他十分注重对孩子们人格的培养,并且最终也成功将两个儿子均培养成了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认同感的杰出人士。虽然他曾对孩子们年少时过于严厉甚至苛刻的管教一举可能稍欠妥当,但他一生忠实于孩子们健全的人格教育却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单单从他时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做出表率,注重他们的人格培养这一点,就足以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有所借鉴。
《傅雷家书》中蕴含了许多有关傅雷的人格教育思想,信中傅雷不但与儿子谈论他的艺 术见地,同时也经常强调做人之道,内容从工作到生活事无巨细。他将自身的人生体验与教育思想用一封封富有深情的家书传递给儿子与人民大众,这些思想对于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教育工作者进行人格教育、家长与教育工作者共同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环境都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二、《傅雷家书》中的人格教育思想
(一)做人之道
傅雷在书中曾说:“一个人身在国外,对祖国的怀念是深切的……传统的谦虚与大方” (1)。在他心中,自身人格是最可贵的,他也常教育子女们注重自己人格的培养。“四月二十六日寄出汉石刻画像拓片四张,二十九日又寄《李白集》十册……发还的丹纳” (2)。他经常给傅聪邮寄古書,希望他们能在学习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知晓其中做人应有的道德修养,傅聪和傅敏在他的培养下都成为了具有极高道德修养的成功人士。这种借用古书中的内容和人物让孩子身临其境地受到感染与启发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当今教育的人格培养中。课文正是学生们学习过程中最直接接触的东西,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完全可以好好利用课文这一重要资源,通过作品来让学生们更具体真切地感受到人格修养的魅力与重要性。首先,课文中著名人物的良好品德修养可以成为人格教育内容的典范。例如陶渊明曾高歌“不为五斗米折腰”之句,杜甫曾狂书“安得广厦千万间”之词;其次还可以通过与一些反面人物的对比更加突显美好人格修养魅力的方式来进行人格教育,例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的滑稽形象,《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契诃夫的荒诞行为,这些反面人物往往也能以一种黑色幽默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现美好人格的魅力。
除此之外,傅雷还具有非常强烈的民族观念,他的爱国之情更是在信中展露无遗,所以他对子女的教育自然也少不了培养他们的民族观念与社会责任感。他时常嘱咐傅聪在外不能做任何伤害祖国荣誉的事,说到:“你如今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不能忘了” (3)。在傅聪出走英国之际,他坚持写信劝说儿子祖国的大门永远像他敞开,纵使他深知儿子的处境与艰难,他还是对于儿子加入英国籍的事情“坐立不安”。
傅聪在父亲的爱国教育下成为了一位具有高度民族认同感的钢琴家。《傅雷家书》中也有描述傅聪在自己的音乐才能被发现后,波兰政府邀请他前去比赛与学习时,他在给傅雷的家信中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深沉的怀念的片段。在被逼出走英国、父母含冤离世后,他仍然没有减轻回归祖国的热情,时刻关注着祖国的消息,希望能坚持为祖国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而对于人生尤其坎坷的二儿子傅敏来说,傅雷对他进行爱国教育的成功更是可见一斑。在音乐与外交梦均受到阻隔、父亲还被错打为“右派分子”、哥哥出走英国等种种困苦之下,他却因从小受到父亲的谆谆教诲的影响下燃起了教书的热情。历经苦难的他始终心系祖国,愿与祖国共进退,认为祖国的未来仍然是充满希望的,他的献身精神更是在他回国后展露无遗,他申请住在学校里搞科研,将自己身上的希望传递给新一代的年轻人。
傅雷本人性格是十分刚正的,他教导儿子做人须备一颗赤子之心,“所谓赤子之心……忘我的爱” (4)。他非常不喜欢为人处世耍手段、说话绕圈子的行为,同时认为做艺术之前应该先学会做人,他告诉傅聪:“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所以做艺术家先要做人” (5)。正因为如此,傅家两兄弟一直待人十分虚心谦和,哪怕他们备受人们称赞时,仍以一颗赤子之心处于这个世界。
(二)修学之道
在儿子学习与工作的问题上,傅雷非常注重学习态度的端正与否,且坚持不以名利为目的做学态度。傅家两兄弟最终也学问修养与道德修养双丰收,一个只沉浸于音乐的海洋中静心做学,将大量宝贵的时间留在做音乐上;一个则在回国后主动申请住校,一心一意地搞科研。
学会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傅雷在谈论修学问题上的有一大观点。在傅聪初到国外时,他时常写信督促儿子制定恰当的学习计划,教育儿子做学要戒骄戒躁,认真严谨。傅聪远离父母,在外却能始终保持每天正常作息,规律做学,这些使得他在研究音乐时能更加有条理、不骄不躁。做人与修学是相通的,语文教育者在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时同样可以借鉴其中的方法,帮助学生们形成制定计划的好习惯,使他们学会在人生中处理任何事情都有条不紊。
除此之外,自我批评精神也是一个成功人士所必須具备的品质之一,通常合适的自我批评恰恰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傅雷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儿子证明了并教育他做学时勿忘时时自我批评,他说:“靠你自己警惕……一个人对自己的独白是终身不会完的”教育工作者完全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写出自己的感悟,充分调动自己的理性细胞去反思与进步。
(三)生活之道
虽然傅雷对孩子们非常严厉,也是一个非常看重学问的父亲,但他仍常常教育孩子学会劳逸结合,提出生活不能只有工作的观点。他反对一心闭门自学的生活态度,认为这样会让自己的思想和信念变得狭窄,反而多与自然接触能让生命变得更活跃。傅雷多次在信中嘱托傅聪到森林和博物馆走走,他希望儿子体会一下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生活。对于学生的人格教育来说,单纯的课堂教学是不足以起到显著作用的,学生稳定健康的人格还需要教师们课外的引导与教育。多学习一些课本之外的知识例如阅读健康的课外读物,多进行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例如让同学们多参加有益的讲座、开展主题班会等等,这些方式都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生活与学习的兴趣,体悟生活中的美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形成优秀的人格素养。
在家庭中的相处之道上,傅雷也是很有见解的。他常教导儿子要懂得夫妻间和平相处的道理,他根据自己家庭生活经验的总结,劝告儿子学会夫妻两人遇事要共同商讨,做任何事要顾及对方的感受,不能再将自己看成一个孤立的人了。同时傅雷又强调,无论何时都应该用理智控制住感情,平平淡淡才是爱情的常态。在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恋爱时期而走入婚姻殿堂后,要学会理解与适应逐渐平实的感情生活,尽量缩小自我,夫妇间多些理解和包容,不把烦闷的工作情绪带到家庭生活中。傅雷的这种家庭观不仅使他自己与夫人朱梅馥幸福地生活到了人生尽头,充分享受到了爱情的甜美,而且帮助傅聪找到了十分贤惠的妻子,尽管因为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两人最终没能白头偕老,但妻子的尽心支持对傅聪成功的音乐生涯是起了极大作用的。
注释:
(1)高山编,傅雷著:《傅雷家书》[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年版,第171页
(2)高山编,傅雷著:《傅雷家书》[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年版,第223页
(3)高山编,傅雷著:《傅雷家书》[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年版,第170页
(4)高山编,傅雷著:《傅雷家书》[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年版,第234页
(5)高山编,傅雷著:《傅雷家书》[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年版,第234页
参考文献:
[1]高山编.傅雷著:傅雷家书[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
[2]邹娜:《语文教育与人格教育》——以《傅雷家书》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硕士,2016.
[3]闫杰: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浅谈《傅雷家书》[J].求知导刊,2016(8):158.
[4]唐延君:论《傅雷家书》体现的艺德修养与审美观[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3):173-176.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