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艺璇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全方位地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较大的改变与提升,如何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复兴中国文化,更好地传承我国悠久的汉语文化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热议的话题。汉语是世界应用数量最多的一种语言形式,既包含着精妙的逻辑情态,又含有丰厚的文学情感。在人们应用汉语进行沟通的时候,可以亲身感知汉语具备的情感意象,体会到各种语言环境下汉语选词与语法中的情感动态。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情感在现代汉语文学创作中的作用,进而对现代汉语文学中的情感进行深入地分析。
关键词:现代汉语;文学情感;问题分析
语言是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标志,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皆无法离开自己的语言支持。而文学作品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它有效地记录了中华民族不同时期包含的复杂思想与情感。而一部现代文学作品的语言也不会自发地从自然形态过渡到拥有丰富内涵的高级形态,必须经过专业人员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不断规范与明确语言表达方式,使其内容不断完整,表达出丰富真实的思想情感。因此,对现代汉语文学作品进行情感分析具有极大的实现意义。
一、情感在现代汉语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一)情感推动着文学的创作进程
情感是作家创作文学作品的重要推动力,即唯有情“动于中”,方可创作出真正的文学作品。或者说,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思想源泉。因为人们的所有活动,包括文学创造过程中,皆伴随各式各样的情感活动。这些情感动态既可以起到推动文学形成的作用,又在创作文学中准确地被表达。理由在于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因受到某些人、事、物的启发,而在心灵深处掀起了情感的波动与爆发。正是这种爆发力,打破了原本的心理平衡,因此,为了寻求新的平衡,作者一定要借助某种形式对此情感进行宣泄,以消弱情感在心灵中的压力。例如,鲁迅笔下的《阿Q正传》,《详林嫂》等作品,皆是受到真实人物的感人事迹的强烈内心触动以后而形成的。
(二)情感在文学创作中对素材的整理
现代文学作品可视为将表象作为可积累并进行构思的素材。这样,与之相联系的情感,自然也可以在文学创作中发挥同等功效。这种保存在脑海里的情感,一旦伴随人的记忆复现,势必呈现于作者的创作想象活动里,使得情感成为以表达情感为目标的材料整合的重要基础。例如:法国文学家雨果少年时代,在巴黎法院门口看见一位年轻的妇女遭到烙刑的情景以后,直到六十岁的时候,给朋友信写中提及这桩往事,仍然表达得那么细致与生动:“一把木柄的烙铁插入炭火中,烧得通红……”,这封信就是《巴特圣母院》的创作背景。
(三)情感是文学创作中的思维定向
在文学创作中,作者进行的艺术想象一般总是朝向预定目的,而特定的情感表达在很多抒情作品中则形成了想象的目的。对抒发特定的情感而展开的艺术想象以及创作,无论国内,甚至世界范围的文学中皆有许多案例。
二、现代汉语文学的情感分析
(一)汉语与文学的情感存在着共性特点
分析我国汉语的发展,现代汉语文学中,第一,在语言发展中,汉语的时代精神与文化内涵之间联系极为密切,不同时期的汉语,皆以独特的文化思想提高其文化价值的,并且侧重直接表达文化事物。第二,在新时期,现代汉语文学中的表达方式呈现差异性,如从我国古代的文言文,发展到现代的白话文,不但可以视为是汉语表达模式的改变,而且可理解为汉语文学的形态发生了改变,主要取决于当前的时代特别与文化影响。当人类的思想改变时,汉语的表达形式也会变化,进而带动相应的情感机制的变化。第三,汉语的文学情态,不但可视为一元化,而且可视为多元化的,总之,在相应的语境影响下,汉语的情感也会呈出不同的形式。可以视为不同范围情感的放大,也可视为汉语对相应事物某种特点的情感延续。例如:“大与小”的语言环境下,在确定的空间内,”大“与”小”存在鲜明的语言区别;然而,在不确定的空间内,二者则失去了相应的语言界定,构成了难于表达的概念。
(二)汉语的情感表达形式
在情感机制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汉语文学的思想情感也存在不一样的表现形式。从口语视角分析,人类可以通过各种表达情感的词汇,例如:喜爱、高兴、伤心、抑郁等准确表现心灵的情感,以此表明自己的心理活动的变化。然而,在非直接性的语言表达的情况下,人类的内在情感,一般可以借助面部情态的变化来展现,从这一视角分析,现代汉语担负着人类表达情感的任务。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特定的语言、文字对内心想法或情感加以传达。可是,从广义上讲,用汉语进行情感表达不只在于此,从文学作家视角分析,汉语具备的文学情感主要利用语言文字,对各类事物反映的复杂感情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文学作品中,通常借助比较复杂的人物角色在相应场景中的描述进行展现复杂的内心世界。或者是对社会基层人民的悲悯情绪,或者是作家利用语言,以不同的手法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在汉语中赋予相应的文学情感。
(三)现代汉语文学的情感机制
从现代汉语视角分析,我国的文学作品中,不仅仅单纯地在当代文史学分析中引进语言学用法,而且也借助对现代汉语背景的分析,判断汉语具备的语言思想与文学情感,从而得到汉语特点给现代文学作品的情感机制造成的影响。我国现代汉语文学,与古代汉语存在着根本的不同。现代汉语属于规范化的书面用语形式,而不是传统的古代文言文形式,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或者这样理解: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进一步改善,形成了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即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和现代汉语之间属于一种隔断的状态。两者缺少完整无缺的过渡与链接,文学作品的创作必须以汉语思想的培养为前提,同时,汉语的审美观念也会运用于文学作品的情感结构里,尽管文学语言的表达并非完美概括相应的感情,然而,汉语含有的原创性思想赋予了现代文学作品最佳的借助经验。
(四)汉语的文学的情感逻辑
现代汉语是一种经过改良以后逐渐形成的语言体系,相比之下,与古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这不只是语言形态发生的变化,更多的体现在语言形式带动下的思想方式的变化。现代汉语文学和汉语思维是逻辑关系对应的前提,借助新的语言形象,代替了传统文言文的表现方式与特点,形成新式的书面用语。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近代的五四文化运动,可以将其视为近代思维的革命运动,也可视为近代新文化、新文学的分水岭。从五四运动后,白话文慢慢演变成社会主流的语言应用形式,随之文言文思想逐渐被人们遗弃与淡化。与传统的文言文相比,现代的白话文形式显得更加通俗,应用更为便捷,而且可以精准地传达出人们的内在思想与情感,易于大范围推广。在各个作家笔下的文学作品里,汉语形式和相应的情感机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下面表达叙事,有的则为平常生活故事的隐性特点。由于在各种场景烘托下,现代白话文与传统的文言文,二者皆是对文学作品中相应情感的传达,相比之下,白话文更为直接地将作者的内在想法与情感进行表达,相反,文言文则以更为婉转的寓意对相应的思想情感进行传达。这表明了:现代文学主要基于白话文形成进行创作,并以其语言形态进行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媒介,以传播最为感人的情感要素。
三、结束语
总之,情感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代汉语中的文学形式,不但可理解为汉语在各个社会时期以及文化影响下的语言表达,也可理解为语言逻辑在不同时期的不断改良与完善。现代汉语文学中的情感恰好伴随人类的思想变化而形成的,一般以直接的语言描述为主导,是对作者内心思想的直抒胸臆,并直接表现事物的具体特征。
参考文献:
[1]徐伟.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教育教学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7(02):63-65+78.
[2]张梦珂.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分析[J].课外语文,2016(06):22.
[3]李華.浅议初中语文教学如何体现现代媒体作用[J].考试周刊,2015(87):42.
[4]路丰收.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感知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4(02):25.
(作者单位:贵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