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七子复古主义诗论研究

2018-05-25 11:27吴琼
北方文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影响

吴琼

摘要:前后七子是明中叶的文学流派。针对明初台阁体影响下生气缺乏的诗歌创作局面,他们引领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文学复古运动,在复古的旗帜下,重新审视诗歌现状,寻找诗歌创作出路,提出了复古主义诗论。本文首先对前后七子复古主义诗论的起源,背景进行介绍。其次,分析在前后七子努力下的复古主义诗论发展历程及前后七子之间发展继承关系。最后分析前后七子复古主义诗论对明代诗歌创作的影响,对整个中国古代诗学史的影响。

关键词:前后七子;复古主义诗论;发展历程;影响

明代无论是诗人数量还是诗歌总数都远远超过了前代,呈现繁荣景象。其繁荣景象的背后,离不开明代整体的诗歌发展历程和众多的诗歌流派。在明朝建立之初,诗歌创作主要以地域为线索,文人团体有吴中四杰、闽中十才子,南园五子等。统治者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礼遇文士,建立之初重用文臣,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文学的发展。到了明前期,政局稳定,经济复苏,出现了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台阁体,因其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于是出现了反对台阁体的茶陵派和性理派。明中期朝廷内忧外患,官方理学地位下降,王阳明的心学大兴。前后七子开始主张复古,使明代诗歌创作走向繁荣。

前七子,指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以李、何最为著名。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余日德、张佳胤。前后七子在明代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起源背景

明代初期,经济逐步复苏,政局也日渐稳定。统治者为统治需要迅速加强中央集权,朝中馆阁之臣为迎合统治者,整日在诗歌中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台阁体应运而生。针对生气缺乏的文坛,明朝学者发起了复古主义文学运动。复古主义诗论起源于明中叶的复古文学运动,前后七子在复古主义文学运动中提出“诗必盛唐”的口号,起身反抗台阁体诗歌。在复古主义的大旗下,前后七子针对明初以来委靡不振的诗歌创作局面,重新审视诗歌创作现状,寻找诗歌创作出路,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诗歌创作理论,在诗歌的意境、韵律、艺术手法等方面显示出了他们独特的理解。

程朱理学的衰弱和王阳明心学的兴起是复古主义诗论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明朝建立之初,程朱理学被确立独尊地位。程朱理学强调“天理”的重要性,主张用“天理”压制人的思想感情和欲望,在科举考试中,也以程朱理学为考试大纲,束缚人的思想,文人学子为追求功名利禄专心研究四书五经,缺乏治世之心,弊端渐显。面对如此状况,当时的学者掀起了批判之风,王阳明心学在学界惊起了波澜。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述之曰:“阳明先生之学,今遍行宇内。”王阳明与七子众人交情甚好,这造成了影响七子派文学理论的一个外在原因。其次,王阳明提出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强调了人心比天理更重要,强调了人的主题情感,这是影响前后七子复古主义诗论中的内在原因,与前后七子所提倡的诗的“主情理论”相得益彰。

二、发展历程

复古主义诗论产生于明前期,消亡于明后期。在明前期,复古主义开始了萌芽期。即文臣李东阳领导的茶陵派,茶陵派主张学习唐代诗人的诗,性理派主张学宋人的诗。这是明代复古主义诗论的萌芽阶段,没有具体的创作理论,只是在循序渐进,摸索前行。在明中叶,前后七子提出了复古主义诗论,让复古主义走向了成熟与高潮,他们较茶陵派性理派复古复得更加具体,但不可避免的犯了模拟过重的错误,复古弊端越来越明显,于是在明后期,公安派、竟陵派的大力反对,一场浩浩荡荡的复古主义运动彻底走向终点,复古主义诗论也由此被淘汰了。这是复古主义诗论在明代整体的发展历程。前后七子在诗歌创作上虽然都提倡复古主义,但前七子与后七子之间,前七子内部、后七子内部个人之间的主张也都不尽相同,總体来说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历程。

(一)前七子

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前七子的出现,是明代复古主义诗论确立的标志。他们强调诗歌的体式特征,树立各种诗歌的典范格式,七言歌行体首推唐诗,五言古体诗则推汉魏。在诗的创作上只是这些复古主义诗论尚在表面,还没有建立具体的诗歌创作标准。内部对诗的写作方法有不一样的见解,这里我们主要来看一下前七子两位代表人物李梦阳、何景明的斗争。李梦阳认为复古就应该彻彻底底的复古,写作方法相同,词语也要相同,才是正宗的复古。其复古程度很高,是一种“亦步亦趋”的复古。而何景明觉得复古学习古人写诗具体的艺术手法就可以,要“舍船登岸”,即通过前人的内容找出可取的方法作诗。

前七子的主要争斗就在于李梦阳和何景明之间,因为前七子他们对复古主义的诗论还没有研究到位,对复古主义诗论的研究不够深入,对于复古的程度把握不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作。

(二)后七子

复古主义诗论发展到后七子这里,正式进入了高潮期。后七子继承了前七子尊唐学唐的复古主张,其复古的激进程度也远远超过前七子,与前七子的诗论相比,他们对拟古方法的研究比前七子更加细致和深入。后七子对各种体制诗歌的创作方法和创作形式也作了更加具体而丰富的阐释。可是他们在复古的道路上,各成员之间的诗歌理论主张也是不尽相同的。

王世贞是后七子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主盟后七子二十年之久。王世贞继承了李梦阳、何景明重视诗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的主张,他把前七子诗论中的“思、气、格、调”首次统称为格调:“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这里“才”是指才情、才能;“思”指构思;“调”指诗歌的音调;“格”是格律,他阐述了作诗的过程,首先诗人具备才华,通过自己的才学对诗歌产生构思,产生构思之后注重诗歌的韵律、声调,最后形成诗歌的整体格律。他提高了格调的地位,开创了清代格调说的先河。格调即诗的体格声调,最早的解释包括思想内容和声律形式两方面。王世贞也提出了提倡抒写真情、师心独创,强调诗人要勇于通过诗歌流露真实情感,反对大量的抄袭,以上观点均是前七子前所未有的,进一步丰富、深化了明中叶的复古主义诗论,使其更为具体。其复古主义诗论是也公安派的先声。

谢榛是后七子中唯一一位布衣出身,加入后七子之后,云游四方。在出游回来之后与曾为后七子之首的李攀龙因为学术观点不同发生口舌之争,随后其他五人便纷纷与谢榛交恶,王世贞更是把他踢出了七子行列。其实是由于谢榛文学成就颇高,李攀龙、王世贞头角渐露,声望日高,他们几个人又都是进士出身,不能容忍身为布衣的谢榛成为诗社领袖。谢榛在复古主义诗论上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写诗的关键在于领悟自然,而不是刻板的模仿。要综合初唐、盛唐十四家,透悟其创作规律去写诗,即能创新。

后七子较前七子的复古主义诗论影响更大,理论更为具体完备。可依然没有把握好复古的度,没有摆脱模拟风气。

三、影响

穷则變,变则通,通则久。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诗论,与其说是复古,不如说是一种复兴。它贯穿了整个明中期诗歌的发展历程,也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一)对明代诗歌的影响

前后七子引领的明中叶复古文学思潮,影响了明代诗学界近百年,为当时萎靡不振的诗歌创作指明了方向。其复古主义诗论,完全肃清了台阁体的影响,打破了当时文坛一味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风气。面对千篇一律鲜有佳作的台阁体,他们重新思考诗歌创作,重视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把眼光投向汉唐,渴望通过学习古代优秀诗歌作品创造出诗歌新盛世。

(二)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影响

除了对明朝诗歌的影响,他们对中国整体的诗歌发展史也产生了影响。他们强调诗歌的主体地位,认为诗歌就是诗歌,与理学无关,反对程朱理学和八股取士禁锢人的思想感情,反对呆板僵硬的诗歌创作,强调在诗歌中勇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他们也树立了一个诗歌创作典范,从宋元以来的“重理趣”开始转变为“重情感”,他们渴望通过重视诗歌的真情实感,来粉碎受程朱理学影响下重视道德伦理的诗歌创作。

当然,复古主义诗论在当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弊端,他们的诗论以复古为特色,却从复古主义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拟古主义,有些诗作甚至为了模拟古人的语词,声调失去了诗歌本身应有的真情实感和韵味,使诗歌黯然失色。他们没有把握好创新与借鉴的度,使抄袭之风滋生蔓延。他们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不成正比,许多诗论提出来是很有道理和创新意义的,但是在他们进行创作的时候却不能践行。犯了实践与认识相互剥离的错误。直至公安派竟陵派等反对复古主义诗论诗歌流派的出现,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诗论彻底走向衰弱。

参考文献:

[1]游国恩.中国文学史(四)[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段宗社.明代“七子派”诗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5):6.

[3]周效柱.明代后七子复古诗学探究[J].兰州学刊,2008(4).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