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机械制图课程工科专业通识专业基础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及应用型本科课堂学时数日趋紧张的背景下,为了持续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结合课程教改实践,试图探索出适合应用型
本科的课程教改方案。
[关键词]教改;项目驱动;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1-0162-02
引言
机械制图是工科专业的一门通识专业基础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的启蒙课。随着社会对人才的精细化需求,传统本科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应用型本科应运而生。应用型本科相对传统本科更突出学生应用性、创新性能力培养,这就需要开设更多新的课程,相应的传统课程教学学时将进一步压缩。学时少、突出应用性是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两个现实,这对图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机械制图课程教改的背景
(一)传统教育理念陈旧、落后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全部,学生基本上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上老师讲的很多也很详细,学生练习的很少,以至于经常出现学生上课能够听得懂但课后不能完成相关习题求解的现象。这种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已不适应本课程教学需要,限制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参与性,也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陈旧、缺少创新性
在传统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其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应该要与时俱进,不能今年是“老三章”,明年还是“老三章”。譬如“轴测图”等相关教学内容在三维建模软件快速发展的今天,生产中已经很少使用或者根本不用,属于过时教学内容了,但教师还拿来作为教学内容,不厌其烦的进行讲解。课程教学内容不够先进、缺少创新性,跟不上时代步伐。
(三)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脱节
按经典教材、国家规划教材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不能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甚至出现脱节现象,不能服务于所学专业其它课程的学习,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教学模式单一
主要表现为:①课堂教学过程,教师满堂灌,学生一味被动接受,教学过程缺乏启发式教学方法;②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层次性、完整性、规范性,没有结合工业生产实践的需求,没有给学生预留独立思考的时机;③课程考核环节主要依赖理论考试成绩,作为现代教学重点的计算机绘图部分往往不能考查到,考核形式单一且缺乏面向工业生产需要的实践应用能力考核,考试采用传统试卷命题考试,浪费纸张也不利于试卷、成绩管理。
二、课程教改探索与实践
安徽三联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校内有10余个专业开设有机械制图课程,课程建设与管理由机械工程学院统一负责。机械制图课程组自成立以来就投入了针对不同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教改研究,2015年获得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机械制图教改课程”建设立项,并在教改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凝练,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我院对机械制图课程教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打破传统课程教学体系,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
传统课程教学体系都是以章节为单位,多数要求按章节次序顺序完成,这对于应用型本科不太适用,主要原因如下:一方面,原有课程体系是按照研究型大学的教材内容制定的,其中不乏一些与实际应用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如:投影变换、透视图),还有一些是相对过时的知识(如:轴测图)等;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理论学时相对较少,如果还按原体系教学,势必会出现每个内容都讲又都讲不透的现象,因此传统的教学体系不能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将教学内容分割成若干个教学任务(机械制图课程共24个任务),每个任务相对独立,另外,任务驱动式教学要求学生根据任务来学习,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进-步提高。为配合“任务驱动式”课程教学需要,教研组先后出版适合高职高专及应用型本科教学需要的自编教材,已分别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梳理前后课程关联性,精选课程教学内容
机械制图课程系工科各专业基础课,我校开设该课程的有机械类专业(如:机械自动化)、近机械类专业(如:汽车服务工程)、非机械类专业(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每个专业培养目标不一样,此课程所充當的角色也就不尽相同。为此,梳理该课程与前后课设课程的关联性显得十分重要,通过这种关联精选课程教学内容,使得该课程对专业的支撑作用充分体现,不至于出现学完后不知为什么学习该课程的情况。
(三)结合课程实习,注重知识应用
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些。在传统教学中,虽然课程实习也是开设的,甚至学时还很多,但用于实习的教具90%以上都是由专门的教学仪器公司生产的,这些教具虽然方便教学,但与生产实际还是有一定差距,与实际结合不够,价格还高。譬如,测绘实习中使用的二级传动减速器,教学仪器公司的教具价格约2000元人民币,材质为铝合金,上端盖材质为透明亚克力,确实方便教学,便于看到内部结构,但缺乏真实感,学生在拆卸时,关于密封等方面的要求不好体现;我院实验仪器采用的是上海春风机械厂生产的用于生产实际的二级传动减速器,价格仅需500元人民币,而且内部有润滑油和密封圈,学生的拆装时,需要考虑的就更全面,也更真实。通过课程实习,结合生产实践中使用的器具(减速器、台虎钳、齿轮油泵)作为实验仪器,突出了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开展考核方式改革,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影响较大。教改前,该课程采用传统考核方式,即授课老师命题笔试,实验成绩作为平时分的构成计人总分。主要存在以下弊端,一方面,学生学习主动性差,部分同学就等着考前老师的复习范围;另一方面,实验教学不能取得实际效果,同学对实验课程不重视,忽视了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产应用。教改后,考核分理论考试和实验考核两个方面。理论考试内容由教务处从习题库(试题库)中根据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抽取,没有考试范围,从某种程度上促进同学们学习主动性;实验考核方面,从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实验项目随机抽取,同学现场完成实验,实验课程得到空前重视,与生产实践结合更进了一步。下一步,针对理论考试将采用无纸化环境进行考试,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进行作图题作答,预计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目前无纸化考试平台正在研发中。
(五)课程校企合作,突出教学内容应用性
为了突出所学知识应用性,同时也为了提高同学课程学习兴趣,学院与合肥“制绘4.0”公司开展校企合作,该公司基于“互联网+”为非标制造企业提供绘图、标注等技术服务,学生经对方考核合格后,可免费注册会员,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接到相关订单,完成后支付一定的报酬。目前,学院已于对方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前期工作正在开展。通过这样的校企合作,必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经过几年以来的教改探索与实践,充分验证了我们对机械制图课程开展的教改思路是正确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效果是明显的,已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得到了师生及学校的认可。这是课程教改的开端,今后还需要坚持将教改进行下去,让机械制图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
参考文献:
[1]杨红义.应用型本科院校现代工程制图课程教改探索[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11):122-124.
[2]吴明明.机械制图[M].北京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3]张阳,廖新辉.“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之浅见[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71(3):51-54.
[4]史振萍,李丽,孙英.浅谈《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教育创新,2006(12):253-254.
[5]李丽萍.《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探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12(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