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亮 刘花艳 张 晓 曾 珊 谭玲芳 王丽娟
静脉输液是儿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1-3],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患儿普遍存在害怕疼痛、紧张、恐惧等心理,家属普遍存在因担心、心疼患儿而导致的焦虑、紧张、易激惹等心理,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属身体和心理健康。同时对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和服务态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护理人员的工作加大了难度,甚至威慑到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很多暴力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因为患儿的血管特性,护理人员未能“一针见血”,导致穿刺的护理人员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甚至有护理人员因此离职,导致护理队伍的不稳定性[2,4]。我科将无痛技术应用于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1~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3~6周岁;②穿刺部位为外周静脉,如手背、脚背血管;③穿刺静脉为首次使用;④穿刺时需有1名家长协助固定患儿穿刺肢体。排除标准:①年龄<3周岁或>6周岁;②穿刺部位为四肢静脉以外的部位,如头皮静脉;③穿刺静脉被使用过;④无家长协助固定穿刺肢体;⑤不愿意参加此研究者。按随机数字编号法选择尾数为奇数编号的患儿为对照组,尾数为偶数编号的患儿为观察组,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以及失访情况,最后获得有效样本量为对照组402例,观察组426例。2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种、病情、使用药物以及外周留置针的留置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儿及其家属对研究均知情同意,且通过伦理委员会同意。
2组患儿均给予神经专科疾病常规护理[2],遵循儿科静脉输液标准,均选用同一品牌规格为24G的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无菌医用透明敷贴、5 mL注射器、一次性使用压脉带、无菌棉签、皮肤消毒液。
1.2.1 对照组
按常规儿科静脉输液流程进行操作,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后,在穿刺点上方10 cm处扎压脉带,消毒皮肤待干后,行静脉穿刺,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妥善固定。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以下方法进行操作。①建立无痛技术小组。小组成员由护士长、主管护师、护师、护士等各层级的护理人员各1名组成。由无痛技术小组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做到人人知晓,人人掌握。每周一晨会分析前一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每月召开例会进行总结,持续改进[2]。②操作前向患儿及其家属介绍无痛技术,准备好药物(北京紫光公司生产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每克含利多卡因25 mg、丙胺卡因25 mg[5]。③心理暗示与评估。护理人员先与患儿交流,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和陌生感,必要时使用肢体语言,并给予患儿“涂物后打针就不痛了”的心理暗示。并查看患儿的血管条件,确认皮肤完好无破损、瘢痕进行穿刺。④涂抹药物。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配合后,取复方利多卡因乳膏0.3 mL,以穿刺点为圆心,沿血管走行向心方向涂抹皮肤面积约5 cm2的药膏,用医用透明敷贴覆盖,交代患儿及其家属,约30~60 min后方可穿刺。⑤穿刺。撕掉医用透明敷贴,擦净皮肤,常规消毒后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并妥善固定。
1.3.1 疼痛
采用面部表情评分法(faces pain scale,FPS)[6]评估患儿疼痛情况。护理人员在穿刺过程中观察患儿的面部表情,根据患儿的表情打分。0分表示无疼痛;1分表示有一点疼痛;2分表示轻微疼痛;3分表示疼痛较明显;4分表示疼痛较严重;5分表示疼痛剧烈。
1.3.2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统计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患儿人数。穿刺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人数/同期内所有接受静脉穿刺人数×100%。
1.3.3 配合度
患儿无哭泣吵闹、反抗现象出现,平静的状态下配合护理人员操作;或患儿有紧张出汗、哭泣,轻微不安,虽有反抗,但并不强烈,安慰后能顺利配合操作的患儿计为配合[6-8]。患儿静脉穿刺前哭闹、挣扎,情绪激动,反抗强烈,大吵大闹,拒绝接受穿刺,需要家长和护理人员强行约束计为不配合。配合度=配合人数/同期内所有接受静脉穿刺人数×100%。
1.3.4 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由第三方评价机构使用护理满意度调査表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调查[2],内容包括限制陪人、有效固定、血管评估、提供信息、解释问题方式、让家属放心程度、工作态度、穿刺技术水平等9个维度,采用1~5分的5级评分法评估,1分为非常不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总分4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越高。
实验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表1)。
表1 2组患儿疼痛程度比较 [例(%)]
注:2组比较,Z=-16.374,P<0.001
实验组配合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2)。
表2 2组患儿配合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 [例(%)]
实验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表3)。
表3 2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例(%)]
注:2组比较,Z=-4.370,P<0.001
静脉穿刺是一项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是穿透皮肤的一种侵入性操作,会使患儿产生疼痛感和穿透感等不舒适感觉,在医疗、护理操作中,尽量减轻疼痛和不适感已成为医护工作者的共识和基本要求[1-6]。对儿童来说,疼痛不仅是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更多更严重的是给患儿带来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已有研究表明,疼痛刺激可使儿童产生明显的短期效应(生命体征短时间发生变化)和长期效应(日后对疼痛出现强烈反应和更多的躯体症状)[6-8]。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的疼痛程度明显高于实验组,表明无痛技术可以缓解患儿留置静脉留置针的疼痛反应,减轻患儿穿刺的痛苦。其原因可能是穿刺前在穿刺点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其含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等局部麻醉药成分,具有局部止痛、浅表浸润麻醉的作用[7]。护理人员在涂抹药物的过程中,给予患儿心理暗示,让患儿从心理上接受了涂药后不痛的这个事实,所以在接受静脉穿刺的时候能够放松心情。实验组患儿的配合度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能因为对照组患儿在穿刺过程中因为疼痛、害怕而产生反抗行为,由于患儿不配合,加上疼痛刺激可造成患儿局部血管收缩,对于血管条件不好的患儿易造成穿刺失败[2]。这不仅给患儿身心带来了不利影响,而且直接影响了静脉穿刺效果。因此在静脉穿刺部位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以减轻穿刺引起的疼痛,缓解患儿的焦虑、害怕等心理,使患儿配合静脉穿刺,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因为儿童血管的特性,儿科静脉穿刺一直是一大难点,而患儿家属的期望值高,常导致儿科满意度不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表明无痛操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能因为实验组患儿的疼痛反应减轻了,其配合度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患儿家长的焦虑程度也得到了缓解,不会因为患儿的哭闹、反抗而心烦意燥,从而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8-9]。本研究所采用方法未增加家长护理患儿的负担和难度,涂抹的药物费用适宜、经济,又是皮肤表面外涂药物,安全、有效,所以易被患儿及其家属接受,可广泛在临床应用。
综上所述,无痛技术能减轻患儿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疼痛反应,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同时也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且方法简单、经济、易行,便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汪灵燕,黄晓云.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小儿手术前静脉留置针穿刺的镇痛效果[J].江苏医药,2016,42(13):1526-1527.
[2] 刘花艳,朱丽辉,赵小平,等.家庭自我管理干预应用于门急诊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的效果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14):13-16.
[3] 彭湘粤,周娟,黎晓静,等.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儿童静脉穿刺中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9):1259-1260.
[4] 张维峰,殷国平,王佳,等.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患儿外周静脉穿刺镇痛的时效性[J].江苏医药,2016,42(9):1084-1085.
[5] 孙英姿,魏小霞,李晓燕.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硝酸甘油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临床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8):147-149.
[6] 张平,张大莉,汪修菲.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儿童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2):97-99.
[7] 钟诚,汪丽萍.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超前镇痛在低压无针注射器瘢痕内注射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2):190-192.
[8] 李贞莉.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术前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24):127.
[9] 杨月婷,朱玉欣,张欣,等.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降低患者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过程中疼痛的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0):2386-2389.